【摘要】:1657年置奉天府,通化地区为奉天府管辖。封禁之地禁律甚多,“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土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捕取有禁”,致使通化地区近200年成为人迹罕至、森林茂盛、野兽群集的荒凉地带。清政府中有识之士和东边大吏不断上奏,提出应抛弃陈规旧制,弛禁东北土地,移民实边。协吉林将军办理边防的吴大澂提出设垦务局,招民放荒,推行实边政策。
通化市地处吉林省南部,长白山腹地,历史悠久。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在通化辛勤劳动,繁衍生息。20世纪末,通化市江南“王八脖子”(现改名万发拔子)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证明6000多年前,通化地区就有人类居住。
1644年,清顺治帝迁都北京,满蒙王公贵族、八旗将士及家眷蜂拥进关,史称“从龙入关”。清定都北京后,在东北先后设置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统率官兵分地管辖,镇守边陲。1657年置奉天府,通化地区为奉天府管辖。1670年在辽东修筑柳条边墙,通化地区划为“东边外”。康熙年间清王朝以保护祖宗发祥地为由,将旺清门、英额门以东至长白山的辽阔地区划为封禁区。封禁之地禁律甚多,“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土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捕取有禁”,致使通化地区近200年成为人迹罕至、森林茂盛、野兽群集的荒凉地带。
通化县志(www.xing528.com)
清中叶起,黄河中下游连年遭灾,为生计,灾民、流民私闯关外到浑江两岸渔猎、垦荒和伐木,东边外的人口逐渐增多,封禁事实上形同虚设。清政府中有识之士和东边大吏不断上奏,提出应抛弃陈规旧制,弛禁东北土地,移民实边。协吉林将军办理边防的吴大澂提出设垦务局,招民放荒,推行实边政策。清政府基于抵御沙俄侵略,维持八旗生计,安置流民等政治、经济多方面考虑,决定调整政策,解禁东北。《清穆宗实录》第32卷记载:同治元年(1862年),清政府发表上谕,清丈流民私垦的土地,“凡自种黑地业户……俱各查明段落四至,勘丈属实,照例生科,由户部颁给执照,准其永远为业”。此令发布,意味着清政府承认流民私垦官荒,标志着东北封禁政策的终结,史称弛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