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秋,吉林省外贸公司工艺品科杜方然科长带领张有发等携200多方松花石砚样品参加广州秋季出口商品交易会。这些产品一亮相,立即吸引了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客商。香港大象行抢先包揽了所有样品,日本三越百货和精华堂当年订货600多方,而日本东京丸一株式会社更是签订了15年的包销合同。
冰雪融化,百草萌生,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松花砚带来了盎然生机。在通化,几家松花砚夫妻作坊也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松花砚这种既有历史文化底蕴,又有地方艺术特色的产品更是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有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刘祖林介绍说,通化制砚人以御砚老坑原产地松花石砚传人的主人翁责任感,秉承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精神,又创作出了仿宫廷规矩砚、巧用石材随形砚和旅游文化纪念砚等,使松花砚文化得到了进一步传承与发展。
2007年,松花砚雕刻技艺列入吉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刘祖林被授予传承人称号。
2010年,通化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文房四宝协会命名为“中国松花砚之乡”。
2010年12月,由吉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国土资源厅主办,通化市委、市政府承办的“吉林省首届松花石产业发展研讨会”在通化市召开。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全省九个市(州)的宣传部部长,省政府公布的“松花石和松花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有关的县(市、区)政府主管领导以及国内部分石、砚专家共计13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松花石产品的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松花石产业的品牌塑造、松花石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松花砚雕刻工艺传承与创新、松花石产品的市场营销、松花石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以及产品“走出去”战略模式、松花石产品与旅游市场的融合发展、松花石产业人才的培养以及行业协会在发展松花石产业中的作用等课题分别进行了研讨和学术交流。会议期间,举行了通化关东文化产品交易市场——“吉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授牌仪式、通化市工艺美术厂——“吉林省松花石砚设计和雕刻人才培训基地”揭牌仪式,还举办了松花石(砚)鉴赏知识讲座。
这次松花石产业发展研讨会,对塑造松花石产品形象、做大做强松花石产业、打造吉林省文化产业品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进一步引导松花石产业向更高层次、更广阔的天地健康有序发展。
2011年2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松花砚”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www.xing528.com)
2011年6月26日至7月9日,中国·通化松花砚(石)文化节在通化举办。中国地质委员会、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中国观赏石协会等国家级协会领导及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的26位专家及100多位代表,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出席了开幕式。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社等40多家主流媒体记者参与全程报道。
文化节期间举行了松花石产品设计和雕刻技艺大赛,共有127户企业和业户向大赛组委会提交了290件作品参赛。大赛共有93人获奖,其中金奖11名。松花石产品展示销售交易会上,共设立211个展位,参展产品包括观赏石、根雕、字画、玉器、瓷器、古董、剪纸等38个类别约50万件。实现直接交易额约5000万元,其中松花石交易额达3000多万元,接待参观消费者约10万人次。通化市还先后举办了“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松花砚(石)产业论坛”“中国·通化松花石产品展示展销交易会”“长篇小说《大清国宝松花砚》首发式”等12项活动,提升了通化以及松花石、松花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自1979年发现松花砚石材40多年来,集体、个体的松花砚作坊和企业竞相发展,从事松花砚雕刻生产、经营及相关人员达数万人,松花砚成为通化市和白山市独具特色的新兴文化产业。
经过几代松花石制砚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松花砚雕刻技艺得到不断传承,出现了以张国江、刘祖林为代表的国家级制砚大师,兴起几百家大小生产厂家和一批知名企业,产品远销韩国、日本、东南亚和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等地。
长江后浪推前浪,松花砚设计与雕刻的队伍中新人不断涌现。他们或遵循古制在宫廷御砚上精雕细琢,或在传承过程中标新立异、引领时尚。一大批热衷于松花砚事业的艺术人才尽展才华,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丰富和满足人们对松花砚文化的精神享受而不懈努力奋斗。
采访专家:刘祖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