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功能类型的详细梳理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功能类型的详细梳理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个城市由于人文环境、自然条件、发展程度的不同,人们对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诉求也不一样。“复制”设计作为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典型设计方法之一,更多地融入了设计者的价值观体验和情感,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表达方法。室外环境艺术设计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分为居住区环境艺术设计、工业区环境艺术设计、校园环境艺术设计、公共场所环境艺术设计等类型。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功能类型的详细梳理

每个城市由于人文环境、自然条件、发展程度的不同,人们对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诉求也不一样。本书根据城市居民生活工作的实际情况,将人居环境分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和室外环境艺术设计两个方面。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重点介绍了居住空间及办公空间的环境艺术设计,包括设计理念、空气、光、声、热环境艺术设计内容。指出进行室内环境设计时,要以人类的生存作为基本要求,要满足人们生活或工作的功能要求,具备一定的舒适度,兼顾人的精神感受和心理需求。其中,重点讲解了“复制”的设计方法。现代高度发展的机械复制工艺使得设计作品与原著保持独立,同时将原作的艺术内涵扩展到一些新兴区域,例如奢侈环境的体验、消费欲望的实现、装饰格调的生成等。现代社会媒体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视觉信息如图像等逐渐取代听觉声音信息,成为如今生活中最主要的沟通方式,人们通过获取图片感知的方式来了解空间概念。传媒产业的发展将丰富的视觉图像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互联网手机、VR 等视觉手段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要图像传播媒介。这类媒介的广泛宣传对“复制”设计发展发挥了助推作用。现代社会大众已不再关注“本雅明式的对机械复制艺术品的担忧”,而早已沉浸在复制机械化时代带来的巨大物质财富和精神愉悦之中。“复制”设计作为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典型设计方法之一,更多地融入了设计者的价值观体验和情感,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表达方法。通过复制的方式到达理想的空间形态,是现代设计发展起来的一种通用空间法则,它意味着空间形态生成过程中可以融入符号的感知,从而形成一种对生活方式品质的标准化执着。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符号表达方式和抽象表现手法等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以及现代建筑的空间观念对我国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伴随我国对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创新实践,我国的环境设计理念逐渐摆脱了基础的规划和装饰层面,能够针对不同环境空间的功能性、艺术性的内涵形成丰富的空间形态,以不断满足空间利用的多元化需求。(www.xing528.com)

室外环境艺术设计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分为居住区环境艺术设计、工业区环境艺术设计、校园环境艺术设计、公共场所环境艺术设计等类型。其中,公共场所环境艺术设计又包括园林设计、城市公园、城市广场、标志性建筑设计等具体内容。居住区的环境艺术设计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不能忽视人是环境的主角,要探究人们日常行为活动的行为心理、环境心理、社会心理等要素,强调环境艺术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良好的设计对人们的社会交往具有促进作用,设计师需要依据人们的行为特征,合理组织交往空间。外部空间环境的处理原则要考虑精神、物质功能及生产工艺要求。工业区环境设计的重点是创造开阔的视野、清新的空气、宁静而舒展的空间环境。在工业区环境艺术设计中,要结合时代气息和企业文化,实现精神文明与环境建设协调发展。校园环境是为师生等群体组成的空间环境。由于家庭文化、家庭背景、年龄阶段等的差异,师生们的生活形态是既有区别又有关联的。需要深入调研师生对校园环境设计的诉求,将校园精神与历史文脉有机结合,塑造出个性鲜明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进行公共场所环境设计时要依照建筑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环境氛围,考虑建筑的体量关系,功能关系,营造舒适方便有趣的公共环境。同时要考虑到环保因素,节约资源。让艺术与设计更好的结合,培养市民高尚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标志性建筑承载着城市某方面的重要特征,具有显著的城市标识意义,是城市“注意力”资源的集合体,具有极高的辨识度和传播力。标志性建筑在公共物品概念基础上增加了历史的维度,它必须是可以经受历史与文化的筛选与考验的,标志性建筑不是“建”出来的,而是在一定的时期和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固化”“生发”出来的。标志性建筑的设计需要对公众的地域和文化心理特征、审美倾向、信息阅读方式深入了解,避免盲目建设,将“标志性建筑”变为“短效建筑”或“形象建筑”。其中,重点讲解了“更新”的设计方法。用生态学的观点来观察城市,城市也越来越具有“有机”的特质。城市是一个在漫长时间里聚集起来的空间形态集合体,现代城市形态的发展与传统城市的肌理二者相融合,与其说是城市布局在失去整体性,不如说城市的功能在多方的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形成新的结构,进而生成新的功能。“更新”的设计方法主要是为了符合城市区域发展对环境的新要求,满足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发展需要,通过对环境、空间、建筑进行有效的改变及调整,有选择性地保护、保存环境肌理,最终提升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