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 世纪中期战争的阵痛,世界经济复苏并逐渐走向繁盛,日常物品的生产和消费需求的增加营造出一个崭新的经济格局——供大于求。一个以消费为导向的消费型市场逐步形成。消费社会的到来与大众文化的兴起,引发了人们价值观和消费观的改变。富足的物质条件和相对宽松的世界政治环境氤氲出的社会形态与消费习惯成为后现代主义滋长的沃土,加之传媒产业、印刷技术和数字信息化的推波助澜,主流信息的传递模式和人们的阅读方式从文本转向图像,感性的、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受到推崇,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创造了艺术消费领域的广阔市场,艺术与世俗、高雅与流行得以前所未有的联袂起来,后现代主义艺术在世俗领域获得了巨大的生存空间。而后现代艺术在这个以消费社会为主要特征的生存空间里的主要生存形态,即是以大众艺术形式呈现的流行文化,以及伴生的高度追求艺术表现与满足消费需求两个层面的商业价值。消费主义因此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流行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消费主义的生活理念和设计理念偏离实际的需求,追求超前消费,被一些享乐主义进行恶意曲解,这种非理性的过度消费对当今的环境造成较大的压力,对人与自然的平衡造成威胁,也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背离。
新时代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讲求在将给自然环境造成的压力降到最小的同时,满足人们正常的消费需求。只为了满足人们欲望的消费行为是不合理的,也是毫无生态性可言的。在进行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我们要远离纯粹消费主义的设计形式,确保设计作品尽可能具有实用性及生态性,进行绿色、和谐、可持续性的生态性环境艺术创作。引导人们在生活中合理消费,保持对度的理解,减少对自然的索取。(www.xing528.com)
对中国这个蓬勃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第一原则还是环保性及经济性,在城市化进程中抓好生态化培育,在设计上始终追求“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艺术标准。同时,要以西方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前车之鉴,不能为了暂时的商业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和生态利益。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要尽最大限度地坚持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尽可能地保留原生态的公园、森林、农田、湿地,尽力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