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时代与后工业时代带来了“量产”的概念,在艺术设计领域,一场以“复制”为代表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方法也正在改造着传统的环境设计理念。
复制通常都被视作剽窃或盗用。例如,1985 年在纽约57 号大街曾有一个著名的“安迪·沃霍尔——德·契理科”的绘画艺术展览。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为了讽刺超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德·契理科的绘画作品的不可模仿性,将自己“复制”的赝品与德·契理科的真实作品一同展出。沃霍尔这样的展览自然遭到了当时各界的一致批评,人们指责这个展览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剽窃”行为。
在展览中,沃霍尔之所以选择契理科的绘画,是因为契理科本人早期曾经复制过自己的作品。其实对于这种行为契理科本人表示,他并没有别的目的,只是一种对“销路和观念调情艺术”及现代艺术的最高理想的怀疑。有评论家认为,“二者都提出采用千篇一律的方式取代独一无二性;二者都在自己的创作作品中把工业化经济和生产需求的观点融入其中”。德·契理科和安迪·沃霍尔这种创造行为,也被评论家视为工业社会对艺术独一无二性、真实性、创造力的嘲讽。(www.xing528.com)
瓦尔特·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一书中认为,在原则上艺术是可以被复制的,很久以前古希腊人就能够借助制模技术进行批量复制。中世纪,将文字和图像作为复制对象的蚀刻和雕刻技术逐步发展起来,改变了西方国家知识的传播路径。摄像机、照相机将日常生活进行复制,同时复制完成了时间的格律和空间的视像。然而,即使有再完美的复制手段,也难以打破时空这一元素的制约,这显示出世界独一性。艺术作品的特殊性质,也说明“原真性光晕”存在的实质,决定了艺术作品是有自身的历史,是穿越时间的存在物。尽管复制品无“原真性光晕”,但是复制机械化时代的到来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现代高度发展的机械复制工艺使得作品与原著保持独立,同时其特别之处是可将原作的艺术内涵扩展到一些新兴区域,例如奢侈环境的体验、消费欲望的实现、装饰格调的生成等。与此同时,现代社会媒体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视觉信息如图像等逐渐取代听觉声音信息,成为如今生活中最主要的沟通方式,人们通过获取图片感知的方式来了解空间概念。传媒产业的发展将丰富的视觉图像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互联网、手机、VR 等视觉手段成为这个年代的主要图像传播媒介。这类媒介的广泛宣传对“复制”设计发展发挥了助推作用,通过适宜的色彩搭配、材料肌理、比例尺度对空间各要素的编排,即是对空间的复制。因而,现代社会大众已不再关注“本雅明式的对机械复制艺术品的担忧”,而早已沉浸在复制机械化时代带来的巨大物质财富和精神愉悦之中。
“复制”设计,作为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典型设计方法之一,更多地融入了设计者的价值观体验和情感,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表达方法。通过复制的方式到达理想的空间形态,是现代设计发展起来的一种通用空间法则,它意味着空间形态生成过程中可以融入符号的感知,从而形成一种对生活方式及品质的标准化执着。20 世纪末,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符号表达方式和抽象表现手法等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以及现代建筑的空间观念对我国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伴随我国对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创新实践,我国的环境设计理念逐渐摆脱了基础的规划和装饰层面,能够针对不同环境空间的功能性、领域性的内涵形成各不相同的空间形态,以不断满足空间利用的多元化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