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力低下的远古时代,人类还没有能力改善环境,但已经开始认识环境,知道如何适应环境、选择环境。人类在应对生存的巨大考验之余,用简单的材料装点着生存的环境,描摹着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洞穴壁画、巨石等原始艺术折射着早期人类朴素的环境概念,也成为早期人类环境艺术设计的代表作。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采摘、狩猎走进了畜牧、农耕,经济交往活动愈加频繁,城市的雏形逐渐形成。经过漫长的文明积淀,人类改造环境尤其是建设城市的能力大为增强,在历史上涌现出诸多显赫一时的大都市,也造就出一大批经久不衰的环境艺术作品。
工业革命的到来,推动着人类社会急速迈进,人类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文明面貌发生了巨大的革新。与科技文明和经济生活相应的设计思潮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工业设计、现代艺术深刻建构着人类的审美大厦,并通过城市环境的改造记录着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足迹。环境艺术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分支,与环境学、建筑学、社会学相互融通,逐渐聚焦特有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式,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
进入21 世纪,伴随着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向,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成为全世界城市文明的共识。城市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城市与人协调发展的层面观照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成为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命题,据此,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www.xing528.com)
需要指出的是,设计的表现与解读有其生长的文化土壤,当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要关注文化与历史背景的差异,不同文化模式对信息符号的判断可能是不同甚至迥异的。例如,日本建筑设计会以枯木、干花、落叶作为环境构成或者装饰,是由于日本文化中有对生命、轮回的诠释和体悟,而这些元素在很多其他文化语境中意味着死亡与消逝,是难以被接受的。
东西方的审美相比较,西方的美学强调形状、质感、透视关系,倾向于写实;而东方的审美则注重布局、虚实、神韵,倾向于传达意象。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即讲求“目视心记”,提倡将主观的意念寓于作品之中。这种差异使得东西方在面对同一件设计作品时的审美体验和信息阅读会截然不同。在我们进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这一因素尤为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