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质地脂润,斑斓多彩,晶莹剔透,性软而细腻,柔而易攻,宜于各种人物、动物、花鸟鱼虫和印章的雕刻。一块好料石中往往有红、白、黄、赭、青等数种颜色,相互交错成各种自然斑纹,绚丽多彩,令人赏心悦目。技艺高超的艺人往往根据寿山石不同的石质、纹理和天然色泽,或随石应变,因势造型,或因材施艺,因色取巧,顺其自然,掩其瑕疵,最后才能雕刻出精美的作品。
寿山石雕刻技艺大致可分为圆雕、浮雕、浅雕、镂雕、链条雕、微雕、薄意、印钮、镶嵌等类型。种类有各种传统神仙佛像、人物、动物、仿古器物、山水风景、花果、花鸟鱼虫等,此外,还有印章、文具、花瓶、图屏等,花色品种不下千余种。从福州地区宋墓出土的寿山石俑来看,当时寿山石雕的造型各异,雕刻刀法简练。元明之间,民间流行用“花乳石”刻制印章,寿山石章以洁净如玉、柔而易攻而备受书画篆刻家的赏识。明代,寿山石的钮饰艺术得到长足发展。雕刻艺人在继承古代玉玺、铜印等钮饰基础上,形成风格独特和造诣很高的印钮雕刻艺术,寿山石章成了当时文人墨客的心爱之物。由于石章钮饰的出现,寿山石雕技法开始有了变革与发展。此时的刀具以及握刀与运刀的方法都有了改变。宋元以前的石俑等作品,主要以木柄长刀具雕刻,刀向多呈直线。雕刻细小的印章钮头,刀具则演变为手凿与修刀,雕刻者完全用手掌握,运刀如笔。刀法刚柔相济,婉转流畅,雕刻的形象愈加婀娜多姿,更臻完美。此时,由于受中国画的影响,在寿山石雕作品中出现了高浮雕技法,其皱法雅洁,颇有画意。寿山石雕开始形成新的、独特的雕刻艺术风格。清代是寿山石雕的兴盛时期,此时寿山石雕的雕刻艺术因材施艺,分别雕刻印章、文具、人物、动物以及玉镶嵌各种器皿等。印章的钮饰更加精致多样,表现技法上出现了阴刻和链条链环雕刻技法。如乾隆皇帝用过的一套链环玉玺,就是用一块田黄刻制并由两根链条连接起来的三颗链环印章,其技艺之高超令人惊叹,堪称国之瑰宝。至于薄意的雕刻,在当时更是炉火纯青,技艺惊人。新中国成立后,作为福建民间传统工艺的重要种类,寿山石的雕刻技艺有了新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众多寿山石雕艺术家在雕刻技艺方面融通汇合,取长补短。他们积极吸收古代与现代艺术之长,出现了以薄意、浮雕、高浮雕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创造了透雕、镂空雕和银嵌等新技法,使雕刻技法不断创新发展,寿山石雕精品杰作频频问世,为人们带来了高雅的艺术享受。(www.xing528.com)
寿山石雕艺人在对一件寿山石创作动刀之前,往往要先行“相石”,对着石料反复观摩、仔细揣摩,然后进行构思设计。“相石”在寿山石雕的创作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步骤,通过“相石”,雕刻家对整块石料的雕刻设计形成总体构思,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石”之后,从原石初坯到雕刻成为艺术品,大致要经过以下几道基本工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