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是中国著名的彩石之一,因中心产地位于福州市北郊晋安区的寿山村而得名。寿山石属火山热液交代(充填)型叶腊石矿床,中心区域分布于寿山村周围的群峦和溪野之间,西自旗山,东至连江县隔界,北起墩洋,南达月洋,方圆约十几公里。现代地质勘察资料表明,福建地区在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距今约两亿三千万至七千万年前)曾经发生过剧烈的地质运动。此时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也产生了大面积的火山岩。当时的寿山正处于闽浙粤火山岩带的中段,在典型的破火山口的地质环境下,寿山石矿床终于构成了一个典型的成矿系列:火山热液型矿床—风化型矿床—沉积型矿床。当时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同时形成了庞大的火山碎屑岩。其后的火山运动虽然逐渐平静,但地下富含铝、硅的炽热流体,沿着岩石的层面和环形或线形断裂及裂隙流动,或与火山岩层进行反应,或逐渐充填在断裂与裂隙中,凝固成岩,最终形成了绚丽多彩的寿山石矿——火山热液型矿床。另有部分原生矿经过风化崩落或水流活动,成为风化型矿床或沉积型矿床。当时剧烈的火山爆发活动,也在自然界留下了一些遗迹。如火山熔岩在凝固冷却的过程中,由于大量气体外泄,从而形成空腔或多层的“同心圆”。在这些“同心圆”的断面,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其纹理。根据这一地质理论,著者曾经多方探寻这种自然遗迹。多年以前终于有幸寻得相关重要标本——寿山石“同心圆”及其断面石纹理。这种寿山石的断面纹理,当地石农及一些民间收藏者一般不知底细,往往称之为“菊花石”。
寿山石之“同心圆”
寿山石之“菊花石”
寿山石的矿物成分主要有地开石、叶腊石、高岭石等。其主要化学成分有SiO2、Al2O3、FeO、TFe2O3、TiO2等。但不同品类的寿山石,所含的化学成分值略有不同。兹据福建省地质科学研究所1995年的分析资料,列表如下。
寿山石化学成分分析表(%)
寿山石在宝石和彩石学中,属于彩石大类的岩石亚类,它的种属和石名比较复杂,有一百多个品种。按照传统说法,若以产地来划分,大致有田坑、水坑、山坑三大类。田坑石无根而璞,无脉可寻,无明显棱角,呈自然块状。它沉积于1—2米深的水田地底,采掘艰难,多为当地农民在农闲时,翻田搜掘,偶然得之,故以稀有而见珍贵。田坑石按其颜色可分为田黄、田红、田黑等品种。其中以“黄金黄”和“桔皮黄”最为稀罕,“枇杷黄”和“桂花黄”次之,“桐油地”则色暗而质浊,属田石之下品。田坑石中的极品田黄石,素有“石中之王”和“石帝”等美称。其石质温润可爱,色如枇杷,微透明或半透明,肌里隐隐可现萝卜状细纹,条理清晰,颜色外浓而内渐淡,可与翠玉媲美。以田黄石雕刻的寿山石雕精品,明清时期就已上供朝廷,为皇帝和统治阶层所把玩和收藏,因此民间很早就有“一两田黄十两金”的说法。
水坑石,产于溪涧水坑之中,由于矿体地下水丰富,矿石受其浸蚀,多呈透明状晶体,表面素有光泽,滋润雅洁、明泽如脂。寿山石中的各“晶”和“冻”,多出于此。水坑石的品种命名,主要以色、像形似而分定,其中以水晶冻、鱼脑冻、牛角冻、鲜草冻、天蓝冻为珍品。如水晶冻,通体白色透明,肌里含棉花纹。黄水晶,色如杏黄,通明纯正。红水晶,色红艳,透明无瑕。鱼脑冻,色白,半透明,含棉花纹,凝腻脂润。天蓝冻,色蔚蓝、质明净,肌里含细点。桃花冻,白色透明,中含鲜红色。
山坑石,埋于岩层夹缝之中,产量较多。其瑰丽多彩,亦是不可多得的艺术雕刻石材。其中以芙蓉冻、杜陵坑为佳品。其他的还有诸如高山石,质细而松、色泽瑰丽多彩。高山玛瑙洞,色红或黄、微透明似玛瑙。高山油白洞,质涩色白,似油脂。高山荔枝洞,质细通灵,含萝卜纹。高山冻,高山石中质特通灵者。高山晶,高山石中纯白晶莹者。太极头,质晶莹透彻,有红、黄、白、赭色。都成坑,质坚通灵,光彩夺目,妩媚温柔。鹿目格,质细润,微透明,外裹色皮。善伯洞,晶莹脂润,半透明,含“金砂地”。月尾冻,质地温润凝腻。旗降石,质坚细而温润,微透明而富有光泽。银裹金旗降,旗降石中白皮黄心者。芙蓉石,质柔而细腻,微透明。绿若通,质微坚而通灵,色青翠等。
此外,有的研究者根据寿山石的产地、矿洞、石品、质地、色相和石农名等综合因素命名,经进一步详细统计,认定寿山石的总称有三系五类,品种有一百多种。其具体类别和品种名称如下。
高山系之田坑石类:田黄、白田、红田、灰田、黑田、花田、硬田、溪管田、搁溜田等。
高山系之水坑类:水晶冻、牛角冻、鱼脑冻、黄冻、鳝鱼冻、天蓝冻、环冻、坑头冻、掘性坑头、冻油石等。
高山系之山坑类:和尚洞、大洞、玛瑙洞、油白洞、大键洞、世元洞、水洞、新洞、荔枝洞、嫩嫩洞、四股石、太极头、鸡母窝、小高山、白水黄、鲎箕田石、各类杜陵石、掘性杜陵、马背、善伯洞、鹿目格、尼姑楼、迷翠寮、蛇匏、碓下黄、月尾石、艾叶绿、栲栳山、铁头岭、花坑石、虎岗石、各色高山、红高山、白高山、黄高山、虾青背、巧色高山、各种高山冻、高山冻、高山环冻、高山晶、掘性高山、高山桃花冻、高山牛角冻、高山鱼脑冻、高山鱼鳞冻、和尚洞高山、大洞高山等。
月洋系各石:各色芙蓉、将军洞芙蓉、上洞芙蓉、半山石、竹头窝、绿箸通、溪蛋、峨嵋石等。
旗山系各石:各色旗降、焓红、老岭石、汶洋石、大山石、豆叶青、圭背石、九茶岩、猴柴、连江黄、山仔漱、吊笕、柳坪石、鸡角岭、金狮峰、房栊岩、鬼洞、牛蛋黄、寺坪石、二号矿冻石、山秀园石、松坪岭石、煨乌等。
根据福建省技术监督局1999年1月6日发布的《福建省地方标准·寿山石雕石种名称标识规定》及其附录,寿山石的主要种类为田坑类、水坑类和山坑类三大类;田坑类的品种为13种,水坑类的品种也有13种,山坑类的品种则多达77种,三大类合计103种。兹将有关附录引录如下。
寿山石主要品种表
续表
续表
总的说来,寿山石质地脂润,斑斓多彩,晶莹剔透,性软而细腻,柔而易攻,宜于各种人物、动物、花鸟鱼虫和印章的雕刻。一块料石中往往有红、白、黄、赭、青等数种颜色,相互交错成各种自然斑纹,绚丽多彩,令人赏心悦目。清代诗人朱彝尊因此有“天遣瑰宝生闽中”的赞美之句。技艺高超的艺人往往根据寿山石不同的石质、纹理和天然色泽,或随石应变,因势造型;或因材施艺,因色取巧,顺其自然,掩其瑕疵,可谓费尽匠心而得杰作。
寿山石雕是福建传统雕刻艺术的奇葩,在海内外久负盛名。现代考古发现,福州、连江等地南朝时期(402—589)墓葬中曾出土寿山石雕的卧猪等模型,表明其开采和雕刻的历史至少已有1500多年了。唐代,福州民间已用寿山石雕刻各种佛像、香炉和含珠等宗教用品。宋元时期,寿山石雕已经有了矿石开采和专业雕刻人员,并设有专供官府使用的作坊,此时雕刻种类也逐渐增多。在福州、闽侯、连江等地宋元墓葬出土的实物中,以男性武俑、女性舞俑和老人俑最为多见,动物则有龙、凤、朱雀、麒麟、鸡、猪、马、羊等。这些作品形象生动,刀法简练,说明当时寿山石雕已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元明两代,除了传统的雕刻品种外,寿山石已用于书画图章,印章钮头装饰也有较大的发展。清代是寿山石雕的兴盛时期,据史籍方志记载,清雍正年间,福州寿山石雕的销售已纳入官府的征税范围。此时寿山石雕的作品种类开始增多,一些雕刻名家的作品,被社会各界广泛收藏。尤其是一些田黄精品,多为宫廷皇帝贵族和海内外收藏机构及私人收藏家争相收藏。这一时期,民间雕刻名家辈出。如雕刻名匠杨璇(又名杨玉璇,漳浦人),精于镂雕人物。周彬(又名周尚均,漳州人),精于动物、印钮和薄意山水,两人的雕刻技艺均精湛超群,令人赞叹。到了同治、光绪年间,潘玉茂、林谦培等人继承了杨璇、周彬的技艺,并加以创新。潘玉茂善刻印钮,对薄意、博古等都有很高的造诣,同其弟玉进、玉泉,在福州西郊传艺,形成“西门派”的民间艺术流派。林谦培善印钮、博古及圆雕等,擅长雕刻神话传说和仙佛人物。其弟子林元珠,对兽头印钮及人物等都有很深的雕刻功力,尤其对动物的毛、须、鬃、发等的处理,有独到之处。他在福州东门带徒传艺,形成“东门派”的民间艺术流派,也称“元珠派”。林元珠传堂弟林元水,次子林友清及郑仁蛟、林文宝等人,尤以仁蛟最精。“东门派”雕刻的作品除印章外,多作人物、动物圆雕等。作品精巧玲珑,修光喜用尖刀。“西门派”以钮章钮头为主,修光喜用弧刀,不留棱角,作品浑厚淳朴,薄意作品讲究布局笔法,清新绝伦。清末,福州寿山石雕最负盛名的除了郑仁蛟之外,还有林友清和林清卿等人,林友清和林清卿还被人们称为“东门清”和“西门清”。据《艺术·生活》2006年第2期刊载的陈锡铭、王一帆《田黄王〈幽谷书香图〉回归记》一文介绍,多年前,一位收藏家花重金购回一块从国外回流的由林清卿雕刻的大型田黄石。这块田黄石重达995克,不但材质硕大,同时色泽金黄美艳,石性温润凝腻,用强灯光照射,黄灿灿的光华全石透亮,石皮、红筋格、萝卜丝纹明晰可辨,抚玩摩挲,令人爱不释手。这一大型田黄石《幽谷书香图》的刻工,是清末近代寿山石薄意雕刻名艺人林清卿的真迹。其刻工精美,刀笔相融,光彩怡人,美不胜收,当为20世纪20年代后期林清卿精力旺盛、技艺炉火纯青时期所刻。从作品表现的景物众多、刻工一丝不苟等状况来看,当时应是林清卿被这一田黄石主人请到家中,不计时日,殆精耗神,精心雕刻之杰作。这种请名艺人到家中雕刻的形式,福州民间工艺业内人称之为“秀工”。《幽谷书香图》的画面峰峦重叠、山回水转、林木草堂隐现其间,意境十分清幽。近景的水面上渔舟闲静,草堂里似乎传出朗朗书声,点出了“幽谷书香”的主题。最显林清卿技艺深奥者,是在作品背面,有一条斜线与两条直线红筋格,相当难于掩饰。大师将斜格化作山石斜坡;一条直格雕作挺拔凌云的松树,以写意手法点缀一丛树木衬托;而雕饰另一条直线红筋的手法尤为奇妙,以中国画虎劈皴的笔法,仅刻数条带折的直线,就浮现出千仞悬崖,气势恢宏,力透石背。如此胆识与功力,非林清卿者所不能为。当代书画名家龚礼逸称赞林清卿薄意雕刻“精巧绝伦,真能用刀如笔,在杨(璇)周(彬)二家别开生面者。”“四美具,二难并”,大型田黄石雕《幽谷书香图》,无论材质与刻工皆为顶级,堪称人间罕见之瑰宝。
南朝寿山石雕卧猪
宋元寿山石人首鱼身俑
宋元寿山石雕马俑
宋元寿山石雕龙俑
宋元寿山石雕拱手女俑
宋元寿山石雕舞俑
林清卿雕幽谷书香图(田黄石)
近代以来,寿山石雕的各种艺术流派精彩纷呈,雕刻风格多姿多彩,其中仍以福州“西门清”和“东门清”两大民间艺术流派最为著名。他们精湛的雕刻技艺,为现代寿山石雕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基础。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清代福建寿山石雕名艺人主要有以下几位。
潘子和、谢弈,两人传为明末或清初人。高兆《观石录》载,潘子和、谢弈,砚工高手,攻石能得其理。
杨璇,字玉璇。又名杨,清康熙时人。原籍福建漳浦,客居福州。擅长人物、兽钮雕刻,名震一时,被尊为寿山石雕的鼻祖。
周彬,字尚均,清康熙时人。籍贯福建漳州。擅长印钮雕刻。周彬制钮善于抓住特征,大胆夸张,称之“尚均钮”。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他的作品。
魏开通,清康熙时人。善刻人物、佛像,学杨璇法。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他雕刻的《伏虎罗汉》。
王矞生,清康熙时人。籍贯福建漳浦,早年跟随杨璇学艺,擅长人物雕刻,享有盛名。
董沧门,清康熙时人。籍贯福建侯官县。精于制砚,亦喜刻钮、治印,但流传作品甚少。
许旭,清康熙时人。以善刻各种兽钮闻名于世。
奕天、妙巷,清乾隆、嘉庆间人,两人俱精印钮雕刻。
薛文藻、陈德熙,清道光—咸丰间人,擅长兽钮、人物、瓦当、钟鼎雕刻。
潘玉茂,小名和尚,清同治—光绪间人。籍贯福建侯官县,居福州西郊凤尾村。善刻印钮,学尚均法。对印钮、博古、薄意及开丝雕边等,均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的技艺传授给玉进、玉泉两个弟弟,创立了“西门流派”的艺术风格,被后人尊为“西门派”的鼻祖。
林谦培,字继梅,清同治、光绪年间人。籍贯福建侯官县。善雕印钮、博古及圆雕人物。喜刻神话、仙佛题材,传弟子林元珠。他独有的艺术风格,对后代影响颇深,被尊为“东门派”的鼻祖。
近代前后,福建寿山石雕名艺人大致有以下几位。(www.xing528.com)
林元珠,字石斋,福州东门后屿村人。拜林谦培为师,印钮雕刻,得其遗法,技艺不断精进。传堂弟元水,次子友清外,授弟子数人,其中郑仁蛟最精。
陈可应,福州市西门凤尾村人。潘玉进弟子,专攻薄意雕刻。
林清卿,福州市西郊观前人。居凤尾树,故呼“西门清”。他刻苦钻研,潜心研究古代石刻、画像艺术,吸取中国绘画艺术养分,丰富传统的薄意技法。其薄意雕刻最为著名。
林元水,福州市东门后屿村人。随堂兄元珠学习雕刻技艺。工人物、古兽,尤善刻制飞鳌印钮,刻人物鬓发,海浪波涛,接连不断,精巧绝妙。
郑仁蛟,字家声,福州东门寿岭村人。早年从林元珠学艺,未满师即离开师傅,遍游全省。后改业木雕,集青石雕刻、泥塑木偶及木、牙雕刻诸艺之精华,使传统石雕技法为之焕然一新。擅长人物、印钮、古兽雕刻。圆雕人物尤佳。
林文宝,福州市人,居西门半街。潘玉进弟子,专长印钮雕刻,誉为“钮工一巨擘”。
陈可观,福州市西门凤尾村人。为陈可应堂弟,师从潘玉进。擅长兽钮、人物雕刻。飞鳌、龙凤尤其绝妙。
林友清,字友琛,号渭承,福州市东门后屿村人。元珠次子,有“东门清”之称。擅长印钮、人物雕刻。薄意风格异于林清卿,华丽雄健,多与浮雕技法相结合。精巧玲珑。
陈可铣,福州市西门凤尾村人。自幼受家庭熏陶,嗜好刻石。专事商周、秦汉钟鼎玉器图案研究,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以苍老古朴著名。
郑金水,福州市西门凤凰池村人。工印钮、薄意。
林友枝,小名大俤,福州市东门后屿村人。元水长子。工动物雕刻,印钮,承其父技法。
林友竹,福州市东门屿村人。元水之子。幼年从父学艺,后拜郑仁蛟为师。工圆雕人物,尤长仙佛、仕女雕刻。
黄信开,小名荣荣,福州市东门后屿村人。祖业琢玉,擅长石雕人物像,观音、达摩尤佳。
黄恒颂,福州市北峰捷坂双龙村人。得郑仁蛟指导,受益颇多。工兽钮、圆雕,尤善雕刻动物。
王雷霆,福州市象园雁塔村人。12岁就跟随叔父王则枝学习木刻技术。后改业寿山石雕,得林清卿指导,为近现代西门派薄意艺术代表。擅长人物、山水花鸟薄意雕刻,兼工金石篆刻。
林寿煁,福州市东门屿村人。为林元珠之孙、友清之子。工薄意、浮雕,善刻松竹、花鸟。创“镶嵌法”新技法,一生创作颇丰。
林炳生,福州市东门屿村人。林友竹长子,自幼随父学艺。擅长雕刻各种圆雕、镂空雕,刻划古代人物神态尤为精妙。[1]
寿山石雕艺术流派师承表
陈敬祥雕求偶鸡(高山石)
新中国成立以后,寿山石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福州等地相继成立了雕刻厂等机构,广泛招收民间优秀的寿山石雕艺人。在此期间,寿山石雕精品杰作频频问世,同时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寿山石雕名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著名寿山石雕艺术家郭功森,长期从事寿山石雕。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创作了《九鲤连环卣》《解放军叔叔好》《牧羊女》《闽江两岸》《武夷风光》《红旗渠》《山村新貌》《百花迎春瓶》《神龙翻腾》等近百件寿山石雕佳作,精品杰作享誉海内外。1975年春,郭功森、林寿煁和福州雕刻厂的几位雕刻家,合作雕刻了大型寿山石雕《长征组雕》。这一杰作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四十周年之际,被选送到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展览。这组寿山石雕作品生动歌颂了革命前辈南征北战的丰功伟绩,受到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赞扬。此后,福州雕刻厂的石雕艺人又创作了反映我省革命斗争历史的《红色闽西组雕》等作品,把当代寿山石雕的题材和雕刻技艺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著名寿山石雕刻艺术家冯久和雕刻的《花果累累》,是用一块65公斤的寿山石刻成的。其巧妙运用石头的形状和各种色泽,在上面雕刻荔枝、香蕉、枇杷、佛手、李子、石榴、花生等花果,其形状逼真,颜色鲜艳,各种果类的大小比例恰如其分,就像刚采下的实物摆在果盆里。1972年在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上轰动了中外工艺美术界。又如著名寿山石雕刻艺术家陈敬祥,十三岁开始学习石雕工艺,擅长动物题材的雕刻。他特别喜欢鸡,平时注意观察鸡的扑翅、扬脖、斗殴、啼鸣和飞跃等形态。有一次,他抱着一块石头经过反复揣摩构思,精心镂刻出了一群公鸡、一只母鸡和一个鸡笼,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件著名的作品送到北京参加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会展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工艺美术界许多知名人士的高度评价,中国美术家协会一位负责人将作品命名为《求偶鸡》。1978年,陈敬祥重操雕刀,再—次雕镂《求偶鸡》,新作仍然受到海内外人士的高度赞赏。
当代寿山石雕基本上还是以福州等地的雕刻艺术家为主体,在省市雕刻厂、工艺美术公司以及一些雕刻大师工作坊,集中了众多杰出的雕刻艺术家。许多优秀作品流存于海内外,在工艺美术和收藏界产生很大的影响。福建省、市工艺美术研究院所、公司、博物馆、美术馆和文物商店等机构以及民间艺术界、收藏家等,收藏有数以万计的寿山石雕佳作。许多精品或藏于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等重量级收藏单位,或被重金收买而流向海外。近几十年来,许多寿山石雕优秀作品在海内外屡获大奖,为福建传统工艺赢得荣誉。迄今为止,寿山石雕艺术界已经拥有十多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为数众多的省工艺美术大师。据有关方面公布的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省人民政府评授的历届寿山石雕行业省工艺美术大师已达百人之多,详列如下。
第一届(1987年)
冯久和 林发述 林享云 周宝庭 郭功森
第二届(2002年)
王祖光 叶子贤 刘爱珠 阮章霖 陈文斌 陈敬祥 林 飞 林文举 林元康 林 东
郭祥忍 郭懋介 黄丽娟 潘惊石 潘泗生
第三届(2008年)
王一帆 王铨俤 叶林心 叶星光 庄长华 朱 辉 李福生 邱瑞坤 陈礼忠 陈建熙
陈益晶 张寿强 郑世斌 郑则评 林廷良 黄忠忠 俞世英 刘传斌 陈庆国 陈祖震
林荣发 郑幼林 郭卓怀
第四届(2012年)
叶 子 叶钗论 冯 伟 刘丹明 江秀影 江依霖 阮邦曦 孙财明 杨小河 吴立旺
邱丹桦 何 马 张志在 陆祥雄 陈 波 陈明志 陈桂明 陈益传 陈蔚石 林 霖
林达辉(林大榕) 林伟国 林志峰 林国仲 郑则金 郑宗坦 洪天铭 徐 玮
黄功耕 黄宝庆 温九新 潘栩宁
第五届(2018年)
马昌腾 王作琛 王雪霞 叶炜罡 全瑞炳 刘文伯 孙兆勇 吴立勇 宋继武 张训平
张华俊 李香邮 杨 明 陈为新 陈贵洪 周凤天 林凤妹 林其臻 林国庆 林 鹤
郑 安 郑建旺 郑 鸿 姚仲达 施庭汉 郭 威 程由军 谢麟麟 赖庆光 瞿述财
在以上雕刻大师中,郭功森、周宝庭、林亨云、冯久和、郭懋介、林元康、林发述、林飞、叶子贤、王祖光、潘泗生、陈礼忠、陈文斌、陈益晶、黄丽娟、潘惊石、林东、郑幼林、黄宝庆等先后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可谓人才济济。除此之外,在各地民间还有不少知名的寿山石雕刻艺人,他们的艺术成就同样引人瞩目。限于篇幅,这里不一一列举。如今,寿山石雕已经成为一门独特而高雅的民间艺术,在海内外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全省寿山石雕的雕刻制作区域,已由传统的福州、闽侯等地发展到罗源、莆田等十多个县市,从业人数达二三十万人。各种精美的寿山石雕作品行销台湾、香港地区以及日本、东南亚、欧美等国家,深受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喜爱。近三十年来,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宣传、扶持和保护寿山石的力度。不但在寿山石的产地建立了寿山石文化村和中国寿山石艺术馆,大力扶持寿山石雕艺术创作,同时还在寿山乡划定寿山石资源保护范围,制止滥采滥挖。此外,还积极组织有关名家在北京等地举办各种展览,热情宣传寿山石雕,积极参与申报国石的行动,使寿山石跻身中国名石的行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