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福建传统石雕:闽台文化的传承与融合

福建传统石雕:闽台文化的传承与融合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闽台两地民间一些传统石雕器物的民俗内涵方面,还存在着密切的文化传播与交融关系。在闽台民间石敢当的发展序列上,福建是源,台湾是流,两地此类民俗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关系十分明显。

福建传统石雕:闽台文化的传承与融合

在闽台两地民间一些传统石雕器物的民俗内涵方面,还存在着密切的文化传播与交融关系。如广泛用于民间辟邪迷信的著名器物石敢当,在闽台两地十分流行。其造型近似,雕刻风格基本一致,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两岸同风共俗的历史文化渊源关系。石敢当是古代流传至今的民间厌胜物,是原始社会灵石崇拜遗风与历史时期民间宗教和民俗文化糅合的产物,它体现了民间大众对镇邪、止煞、祈福的社会需求。闽台石敢当常放置在民间乡村街衢“T”字形路口、三岔路口、凶煞场所等所谓风水不好或有来冲的地方,石敢当上常刻有太极、八卦、符篆和“太上老君”“如律令”等道教术语。闽台两地是我国民间石敢当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其年代至迟从唐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今。在闽台民间石敢当的发展序列上,福建是源,台湾是流,两地此类民俗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关系十分明显。闽台两地民间石敢当几乎触处可见。福建地区的福州、莆田泉州、漳州、武夷山和闽西等地,民间此类遗存历来数量很多。以厦门岛为例,民国时期,有关研究者在厦门岛内的“T”字形路口、十字路口等处共发现石敢当65座,其中上部雕刻石狮头的6座、狮头下书写“石狮石敢当”的2座、“泰山石敢当”的1座、雕刻八卦图案的1座。现代民俗调查发现,厦门市的一些“T”字路口,立有长方体条石,为无字石敢当。另有花岗岩长方体石敢当碑,阴刻“石敢当”三字。在石顶巷、八卦埕巷、草埔巷等处,都有一蹲狮形石敢当,常年有香火供奉。其中石顶巷的石狮石敢当呈蹲坐状,狮微张口,平首,脖子下有铃铛,对着“T”字形路口。此外,厦门市博物馆藏有三件石敢当石刻,其中一件无狮头,有八卦图案和“石敢当”文字。另两件有狮头、八卦图案,并刻有“石敢当”文字。其中一件高约134厘米的石敢当,长方体碑柱上部雕一头蹲狮,高50厘米,宽38厘米,狮子隆额、突眼、宽鼻、咧嘴,颈挂一彩球环,双爪前捧彩球,身上刻满云纹,蹲狮下石柱正面上顺序阴刻八卦图案和“石敢当”三字。现代福建各地的石敢当依然很多。如惠安螺城发现石敢当石碑8方,其中清海巷2方,镶在墙壁上,一方端浮雕出似狮子头像,额上有“王”字,口中衔剑,下刻“石敢当”三字,通高约70厘米,宽约25厘米。另一方不见雕饰,仅刻“石敢当”三字。白蛇巷的两方石敢当镶于墙上,上端均雕狮头像。莆田市风山街湖岸巷的一处十字路路当冲的墙上,镶有“石敢当”,其上头还有小龛,内置泗洲佛像。此外,武夷山、泰宁、三明等地也有石敢当发现。金门地区发现的石敢当也较多,如金宁北山清代振威第的尾后墙角,有两座镇煞石敢当,其中一件雕琢狮子头像,下书“泰山石敢当”,另一件为长方体条石,阴刻“石敢当”三字。

清代台湾民间石狮

清代台湾民间石雕虎爷

清代台湾虎足石香炉

清代南安蔡氏民居的虎足柱角

泉州民间的石敢当(www.xing528.com)

台湾民间的石敢当

台湾民间石敢当最多的见于澎湖列岛,据不完全统计,有200多座之多。石敢当样式多种多样。其中澎湖县马公市宅脚屿(今安宅里)有圆弧形碑头的“泰山石敢当止煞”,马公市风柜尾(今风柜里)有刻“石敢当止煞”“太极八卦”图案加“泰山石敢当止煞”文字、“泰山泰保福禄寿全拘邪拍秽石敢当止风止煞”的石敢当。马公锁港里有刻太极八卦图案和“姜太公石敢当镇煞”的石敢当。西湖乡南寮村有“泰山泰白合镜平安六丁六甲石敢当止风止煞罡”的石敢当,白沙乡吉贝村则有木鱼状石敢当等。在台湾本岛,石敢当数量也不少,且类型丰富、形式多样。台南过去有5座石敢当被发现,上刻的“石敢当”文字有纵向或横向书写的。台湾鹿港兴安宫墙角上立有一长条石块,上刻“石敢当”。台湾成功大学历史博物馆收藏有一块横刻阳文楷书的“石敢当”。台湾云林县西螺镇的“泰山石敢当”为台湾最大的石敢当,高达1.7米,上部刻狮头,额上书“王”字,口含利剑,雕凿精致。

闽台地区石敢当的类型大致可以包括素石类、石碑类和动物石狮类三种。素石类石敢当基本上不刻文字,有的呈瘦长方柱状,有的为粗短的长方体状,加工粗糙。素石类石敢当一般属于比较原始的形态,但其延续的时间较长。石碑类石敢当上刻文字或其他图案,数量最多,构成内涵比较复杂。它的早期形态为正面上刻有“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等文字。此后或在上端加刻太极八卦图、道符、狮子头浅浮雕、八卦图案和狮头等。动物类石敢当已演化为狮子、老虎或人的形象,个别上刻“石敢当”“泰山石敢当”等字,年代大都为明清到现代。闽台两地的石敢当与民间信仰存在很大的共性。第一,闽台两地石敢当的主要类型和设立的形式相同。两地都有素石、石碑和动物三类石敢当,两地的石敢当都与石狮子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石敢当上常见加刻狮头或剑狮爷,或加刻八卦等图像,以强化石敢当的神力。它们都设在村落四隅或交叉路口、屋前屋后等地点,立于地表,或嵌入墙中。石敢当常常都有乡族公立或某人私设,由村口到私宅,形成由外到内层层加强避邪厌胜的防御力量。第二,两地的石敢当都具有镇邪、止煞以及祈福求平安之类等功能,特别是闽台两地都是台风频发地区,两地的石敢当因此都具有抗风消灾的功能。第三,两地都有将石敢当当神来奉祀的习俗,如台湾宜兰和厦门、漳州等地的石狮形石敢当,都受到民间的祭祀。第四,具有共同的宗教文化内涵。两地的石敢当信仰都是建立在闽台两地俗信鬼神的传统文化基础之上。诚如清道光《厦门志》卷十五所谓“石狮无言而称爷,大树无故而立祀”,正因为长期以来闽台民间广泛信仰鬼神,所以各地民间用石敢当来驱邪止煞的现象也就显得自然和普遍。此外,两地的石敢当都与道教、佛教等宗教关系密切。[1]以上这些都通过闽台两地共存的众多传统石雕器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闽台两地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密切的传承关系。

【注释】

[1]陈文、吴春明.闽台石敢当试探[J].福建文博.2005(1):3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