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上述各类传统吉祥题材雕刻外,风水和辟邪迷信类题材雕刻在福建传统石雕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其所产生的社会民俗效应,同样值得深入研究。唐宋以来,随着传统风水和辟邪迷信学说的盛行,社会厌胜和辟邪迷信的风气不断蔓延。各地民间普遍可见街衢路口等处树立的“泰山石敢当”或“石敢当”等石碑刻。至于广泛可见的石狮、厝猫等物,更是广大民间流传悠久的辟邪物。流行于全省各地的众多驱邪禳灾厌胜物,主要有石敢当、瓦将军、风鸡、镇宅石狮、风狮爷、葫芦、石将军、石虎爷、石弓、八卦、铁剪、风水镜、铁犁、碓头、筛子、文字符咒等。
(一)石敢当。石敢当是古今流传广泛的民间厌胜物,是中国民间社会重要的民俗信仰物之一。民间传说石敢当是古代的大力神,专司抓鬼镇邪,辟邪驱魔。晚后,各地民间普遍认为,宅门等建筑物对着丁字街口巷道或别人家的屋脊等,会有邪气冲射,导致家道衰落,人丁折损。如在门前或街口巷道立起“石敢当”的石碑,就能辟邪驱煞,保一方平安。它的出现和流传,反映了民间大众对镇邪、止煞、祈福的广泛需求。石敢当最早载于西汉《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福建民间流行石敢当的习俗,至迟可以上溯到唐代。宋代王象之《舆地纪胜·碑目记》载:“兴化军有‘石敢当’碑。”注云:“庆历中,张纬宰莆田,再新县治,得一石,铭其文曰:‘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甚,礼乐张。唐大历五年四月十四日,县令郑押字记。’今人家用碑石书曰‘石敢当’三字镇于门,亦此风也。”宋人李俊甫《莆阳比事》亦有类似记载。从现存的实物看,福建最早有纪年的石敢当,是发现于福州高湖江边村泗州佛亭边的宋代石敢当碑刻,为宋绍兴年间(1131—1162)所立。碑高80厘米,宽51厘米。其上横书“石敢当”三字,直书“奉佛弟子林进晖,时维绍兴载,命工砌路一条,求资考妣生天界。”宋元以后,各地的石敢当碑刻数量众多,不胜枚举。从有关资料看,福建各地的石敢当主要有素石类、石碑类和动物类三种。“石敢当”形态大多质朴粗犷,不事精雕细琢。最简单的是直接在石碑上刻“石敢当”三个字,或加上“泰山”两字,有的则在碑身加上其他符号图案以增强辟邪功效,如在上半部分刻上虎头,口衔宝剑,有的雕成狮头,有的刻上八卦、北斗以及咒语等。此外,佛教文化对石敢当的发展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上述的宋代石敢当碑刻,其上就有“奉佛弟子林进晖,时维绍兴载,命工御石路一条,求资考妣生天界”的文字碑刻。明清以来,石敢当常与佛龛为伍或上刻佛名,如莆田等地民间的石敢当常设在佛龛下与泗洲佛等同受祭祀,泉州永宁镇子英村的一处墙角上,见有“唵嘛石敢当”的石刻。石敢当雕凿虽然大多粗糙简单,但并不可随便草就,按民间俗例,其制作尺寸及安置时间等都有讲究。
泉州民间狮首石敢当
厦门市博物馆藏八卦石敢当
金门民居墙上的辟邪石狮与石敢当
明清以来,雕刻和树立石敢当石碑的习俗遍及福建各地,其中以闽南、闽中等地尤甚。如旧时晋江安海的“九围”“十八埔”“二十四境”“三十六巷”,每条巷子的“对巷”墙壁一角,几乎都嵌有一块石敢当石碑。厦门同安、五通,泉州城区、石狮永宁,惠安螺城等地也几乎触处可见石敢当。莆田民间的石敢当石碑,一般嵌于丁字形三岔路口的墙壁上。在前些年的文物普查中,发现城厢马巷、涵江游弄、西天尾俞里和黄石惠上各存一块。此外,厦门市博物馆、泉州市博物馆、晋江市博物馆等文博收藏单位,藏有多种类型的石敢当石碑。与泉州、厦门毗邻的金门民间,具有镇邪驱煞功能的石敢当同样受到当地百姓的青睐。(www.xing528.com)
2011年,著者在金门进行田野调查期间,发现金门民间石敢当数量众多,在一些传统民居周边几乎处处可见。从形制上看,其类型比较单一,多在长方形条石上简单刻上“石敢当”三字。从位置上看,大多设在巷道路口或墙角拐角,并嵌入墙体,用来克制路冲。如振威第后墙转角处的石敢当,单纯作护宅镇物。烈屿某民宅墙壁上的石敢当,面对巷道,防路冲之用。在著者拍摄的众多石敢当中,唯有北山振威第右护龙后墙角处的清代石敢当独具特色。整块石碑立于底座上,碑身刻“泰山石敢当”,碑文上端刻狮头图案,狮子隆额、突眼、宽鼻、咧嘴,刻工精细,更为特别之处在于其“石”字上多刻一点。该物是金门民间现存最大的石敢当。振威第“泰山石敢当”中的“石”字多一点,金门当地人谓取其意为“点石成金”。至于“石”字笔画上多一点,当地有关人士说金门民间所刻的“石敢当”三字,其中“石”上,常常会多刻一点,其原因不是故意刻错或刻石师傅特别的手法,而是石敢当在未经法师或道士开光之后不具灵力,其石上多一点,如同开光之后用朱笔取白鸡的血来加以敕封,这样才会灵验。
(二)八卦。八卦是我国古代儒家论述万物变化的重要经典《周易》中用的八种基本图形,民间俗称八卦。其由“—”和“- -”符号组成。以“—”为阳,“- -”为阴。名称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沼泽八种自然现象,以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古人认为阴、阳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乾、坤两卦由此在“八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民间也有以太极和八卦组合成为太极八卦图,它在后来又为道教所用。道家认为,太极八卦神通广大,可以震慑邪恶。因此,各地民间亦常见此类石刻用以辟邪。八卦常同太极画在一起,即中间为阴阳鱼相交的圆形太极,周围配八卦。在福建各地民居中,太极八卦图的应用比较广泛,人们认为它能御凶避邪。其中最普遍的用法是把它镶挂在门顶上,特别是明堂有风水逼伤的住宅,更须悬挂八卦。另外还有镌在门环上、雕在影壁上和刻在天井或水井栏板上的。在仙游一些乡村,曾流行让石狮抱着太极八卦蹲在屋顶,以镇压来自某一方风煞的习俗。这种八卦狮,在厦门市博物馆的石雕藏品中也有实例。
当然,明清前后用于街口巷道或民居宅院具有压煞禳灾的石质辟邪物,并不只以上几种。如有的民间在巷陌路口祀土地公或泗洲佛像,有的供祀石雕虎爷,有的则以刻有“佛永安宝塔”和“南无阿弥陀佛”等字样,或在塔基座上雕刻虎头的小石塔来辟邪。至于石弓箭式的石刻和安有光滑的石碓杵(俗称碓头)等辟邪物,在一些民间也可见到,此不多赘。
厦门博物馆藏八卦狮石雕
泉州古民居的避邪虎爷石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