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福建民间俗神石雕-福建传统石雕

福建民间俗神石雕-福建传统石雕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福建民间的祖先和鬼魂信仰十分广泛,但由于这些信仰对象的特殊性,因此各地民间一般少见此类石雕像的存在。在福建民间宗教信仰中,比较多见的是各地民间一些俗神的石雕像以及相关的石雕品。妈祖的木、石雕神像在各地的宫庙中为数众多,而在湄洲岛上高高耸立的现代巨型妈祖石雕像,面向台湾海峡,则成为妈祖祖庙的重要标志和沟通海峡两岸的和平女神,令人景仰不已。在福建民间的个别墓葬中,也发现有土地神的雕像。

福建民间俗神石雕-福建传统石雕

福建民间的祖先和鬼魂信仰十分广泛,但由于这些信仰对象的特殊性,因此各地民间一般少见此类石雕像的存在。在福建民间宗教信仰中,比较多见的是各地民间一些俗神的石雕像以及相关的石雕品。诸如闽中、闽东等地民间崇拜的临水夫人、徐仙(即徐知证、徐知谔兄弟,又称“二徐真人”“徐真君”“灵济真人”等)、齐天大圣、水部尚书、马天仙等俗神。闽北、闽西民间崇拜的梅仙、扣冰辟支古佛、罗仙公、欧阳仙公、赖仙公、樊公、定光佛和伏虎禅师、惠利夫人、练氏夫人、蛤蝴公王、涂赖二公和黄仙师等俗神。闽南民间崇拜的开漳圣王、三平祖师、保生大帝、清水祖师、灵安尊王、广泽尊王等俗神。此外,各地民间还有诸如田都元帅、裴仙公、杨六郎、七娘妈、财神、文昌帝君、寿星、土地神、境主神等民间神祇崇拜。在这些民间俗神中,历代都有一些石雕像或相关的石雕物品存世,如妈祖石雕像、临水夫人石雕像、开漳圣王石雕像、南极仙翁石雕像、土地神石雕像等,不一而足。与其相关的石香炉、石案台等,在各地的一些宫庙中,也间或可见。以福建民间著名的神祇妈祖为例,妈祖原名林默,莆田湄洲岛人,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3月23日。民间传说林默秉性聪明,自幼熟悉水性,常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拯救遇难舟船,还能为人治病,言人祸福,人称“通贤灵女”。宋雍熙四年(987)九月初九日,林默在湄洲岛升天,时年28岁。后人为了纪念她,在其升天处立庙祭祀,称之为“妈祖”,奉为海上保护神。宋元以来,历代帝王均有敕封。从北宋时代的“顺济夫人”,一直加封到清代的“天后”“天上圣母”。其影响也从宋代的莆田沿海逐渐扩大到福建乃至全国各地,尤以台湾等地为甚。近代以来,妈祖崇拜甚至超越国界,在东南亚等地也有许多信徒和庙宇。据不完全统计,当今全世界的妈祖庙有1500多座,而湄洲岛上的妈祖庙则被奉为祖庙,成为海内外无数信徒的朝圣地。近些年来,每逢妈祖诞辰和忌辰纪念日,都有数万人涌向湄洲岛祖庙进香。不少台湾同胞乘专船直航湄洲岛,在海峡两岸产生很大影响。妈祖的木、石雕神像在各地的宫庙中为数众多,而在湄洲岛上高高耸立的现代巨型妈祖石雕像,面向台湾海峡,则成为妈祖祖庙的重要标志和沟通海峡两岸的和平女神,令人景仰不已。

除此之外,各地比较多见的民间俗神,还有诸如老寿星、土地公、神荼、郁垒等。长期以来,福建民间寿星崇拜的现象比较普遍,这种风俗至今仍然。民间传统的老寿星,又称“南极仙翁”“南极老人”。司马贞《通典·利四》说:“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祀之,以祈福寿。”明清前后,福建民间传统雕刻的寿星形象多为一位弯背弓腰的老者,一手拄着龙头拐杖,一手托着仙桃,慈眉悦目,白须飘逸,最突出的则是那凸出的大脑门儿。在人们眼中,他是一位慈祥的长者,一种吉祥的象征。20世纪70年代三明地区出土一件石雕板,其上就雕刻有南极仙翁的形象。金门水头古民居的门簪上,也有类似的寿星雕像。土地神的崇拜,源于古代的土地崇拜。中古以来,土地神是中国民间知名度最高的神祇之一。作为地方守护神,尽管他的地位不高,但他却是民间供奉最广泛的神祇之一。土地神通常是以一对老年夫妻的形象出现,男的称“土地公”或“土地爷”,女的称“土地妈”或“土地婆”。旧时土地神庙几乎遍布每个乡村,庙的规模一般很小,俗称“土地庙”,里面供奉着一对并排端坐的老年夫妻。尽管土地公是一个小神,但是民间对他还是崇敬有加,每逢新年,民家多在神龛上贴“福德正神”神位,并有各种祭祀活动。每逢建屋动土等涉及土地公管辖范围内的事,民众都要事先祭祀,请其保佑和关照。后来这种祭祀活动在一些地方逐渐演变为民间庙会,成为一种重要的乡土风俗。在福建民间的个别墓葬中,也发现有土地神的雕像。如位于福州郊外的严复墓,就雕有土地神的神像。

神荼、郁垒,属于门神。中国古代有门、户、井、灶、中橊五祀,门神乃五祀之一。古代民间传说,神荼、郁垒是度朔山鬼门的守卫神,东汉蔡邕《独断》:“东北有鬼门,万鬼所出入,神荼与郁垒居其门,阅领诸鬼。其恶害之鬼,执在苇索,食虎。故十二月竟,画荼垒并悬苇索于门户,以御凶也。”古代民间以神荼、郁垒守门,最早是削刻桃木,雕成门神,也叫“桃梗”,民间认为,桃木本身就有制百鬼的神功,取它来雕刻桃人,象征门神,可谓双重守护。《太平御览》引《典术》:“梗着门以压邪,此仙木也。”神荼、郁垒的早期造型,在汉代画像石中看上去相貌怪异,表情凶狠,似乎更接近于度朔山神话的风格,但其手中已执有斧钺。以后,神荼、郁垒逐渐成为民间木版年画的常见题材,至宋代已演变为镇殿将军模样。神荼、郁垒的石雕刻像见于泉州开元寺的宋代西塔第一层。这两幅浮雕像有人曾认为执长柄斧者是尉迟敬德,执宝剑的是秦叔宝。尉迟敬德和秦叔宝是唐朝的开国元勋,后来民间也把尉迟敬德和秦叔宝奉为门神,画成图形贴在门上,祈求家宅平安。不过根据传说故事考证,尉迟敬德使用的兵器是钢鞭而不是长柄月斧,秦叔宝使用的兵器是镔铁锏而不是宝剑。再则,中国的门神也不止尉迟敬德和秦叔宝二人,如上述,在上古古籍中就有神荼、郁垒二神在度朔山上看守东北鬼门的描述。汉代王充的《论衡》记有黄帝在门户上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的事。《荆楚岁时记》也载:“岁旦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关于神荼、郁垒的状貌,有的绘成武将,有的绘成鬼怪,但手中执持的兵器多是宝剑和斧钺。宋陈元觐《岁时广记》说:“绘二神……披甲执钺”。明刊本《三教搜神大全》所画的神荼、郁垒,手中均执剑。据此,西塔上持斧的应是神荼,执剑的应是郁垒。

宋代泉州西塔神荼石雕像(www.xing528.com)

宋代泉州西塔郁垒石雕像

清代漳州木版年画神荼、郁垒

清代闽南土地公石雕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