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福建传统石雕:明清两朝的牌坊成就及遗存

福建传统石雕:明清两朝的牌坊成就及遗存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清两代,立牌坊似乎成为人世间最高的荣耀。此牌坊终因岁久,倾圮多次。二座石牌坊相距28.5米。一为明万历二十三年,南京吏部右侍郎蒋孟育及其父蒋玉山、祖蒋相立的“三世宰贰”牌坊。二为许凤牌坊,由清康熙年间荣禄大夫、左都督许凤所立。在石雕遗存中,石牌坊同样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物之一。仅东街及出东门通往省城福州的大道上,就曾排列着近二百座各式各样的纪功、贞节牌坊,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福建传统石雕:明清两朝的牌坊成就及遗存

在林林总总的石雕种类中,石牌坊是一种具有特殊风格而又内涵独特的石雕建筑物。我国民间传统牌坊在早期的作用多是作为一种特殊的标志而设立的,一般位于宫殿、庙宇、陵墓以及街衢的起点、终点或交叉点等处,形似门洞。后来逐渐发展为夸耀科第、寿考或表彰忠孝节义、宣扬礼教等功名性质特殊的纪念性建筑物,如尚书坊、状元坊、孝子坊、节妇坊、人瑞坊等。明清两代,立牌坊似乎成为人世间最高的荣耀。许多达官贵人希望通过建坊立碑来昭示自己或家族的显赫功绩和地位。也有人想通过这个特殊的载体,宣扬封建社会的功名和礼教,或追思那些在历史中作过卓越贡献的人物。这种古牌坊在各地都比较常见,建造形制也较大,由此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牌坊的主要式样有门楼式、冲天式等,福建各地常见的一般都为石质建构。在这些牌坊中,往往有许多精美的人物和动物等图案雕刻,成为石雕艺术宝库中色彩璀璨的瑰宝。以下择要介绍福建各地一些重要的石牌坊。

(一)仙游县东门石牌坊。位于仙游县城东门。清道光年间,仙游县富商陈天高父子因捐建仙游金石书院,受清廷褒扬,于道光五年(1825)奉旨敕建。东门石坊高16米,面宽8米。该坊造型奇特,雕刻工艺精美,顶端双龙朝天,彩革羽飞,具有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特色。牌坊分为三层,上层正中嵌“玉旨”牌座,左右翼以飞龙绕柱,庄严肃穆。中层中间横嵌着御赐的“乐善好施”横匾,匾下为三组浮雕历史人物,两旁置设两座玲珑精巧的小坊亭,精雕“忠、孝、廉、节”人物像,与上层的“玉旨”牌座交相辉映。下层是建坊者的题名匾,匾下飞龙花纹绣镶匾缘,缀以舞凤、金鳌、麒麟、文狮诸图案。三层之下是四根方形坊柱,匝角磨光,顶托起巍峨的牌坊。石坊四周有石栏围护,间架有致,结构匀称。仙游东门石牌坊由惠安名匠蒋镗、蒋国衡等人雕刻制作,坊上牌堵人物、花卉、鸟兽等雕镂均极精致,是清代后期福建石雕艺术的精品之一。

仙游清代“乐善好施”牌坊

(二)考亭书院“恩荣”石牌坊。考亭书院故址在建阳城西南约三公里的考亭村。书院原为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居住和授业所。朱熹卒后,建阳县令刘克庄于宝庆元年(1225)建祠纪念。至淳祐四年(1244)诏为书院,理宗皇帝亲笔御书“考亭书院”。书院几经兴废,唯一幸存至今的是明嘉靖辛卯年(1531)巡按福建监察御史蒋诏和巡建宁道佥事仙居张俭所建的“恩荣”石牌坊一座。该石坊内为三间四柱五牌楼结构,面宽8.60米,进深2.45米,高10米。石坊建筑部件均由石板石雕凿而成,作葫芦形圆顶。五个小牌楼均采用斗拱,枋柱间则用榫卯连接,枋与枋之间是双棱形的铺间铺作及吐水龙纹的雀替。枋柱上浮雕装饰有长龙、仙鹤、飞凤、奔羊、飞鸟、麒麟,双狮戏球以及团云、仙居道士等人物形象。1966年,因修建水电站,石坊下半部被水淹没。1983年,由文物部门将其迁至玉尺山下。

(三)武夷山山门牌坊。建于武夷山一曲溪畔的冲佑观入口处。此处早在宋代就建有牌坊,亦称山门。清人董天工《武夷山志》载:“游武夷山者或自崇安而下,或自建阳而上,皆必由此。”此牌坊终因岁久,倾圮多次。1986年,武夷山管理局再次重建。现为一座四根方柱三间牌楼的石坊,石斗拱托起正楼。牌坊选用本地桐木村产的洁白花岗岩,造型庄重古朴,高大雄伟。牌坊两面的上端篆刻“渐入佳境”大字,正面对联和背面长联均由当代著名书法家潘主兰撰书。

建阳考亭书院牌坊

(四)古田县“孝友无双”牌坊。位于古田县鹤塘镇鹤塘村。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木构,3门3楼12柱,高6.3米。中间为单檐五脊顶,中置“孝友无双”匾。次间为单檐悬山顶,檐下斗拱密布。坊上各种图案雕刻精美。

(五)漳州双门顶石牌坊。位于漳州市香港路北段,俗称双门顶,正名为“尚书探花”和“三世宰贰”牌坊。二座石牌坊相距28.5米。一为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南京吏部右侍郎蒋孟育及其父蒋玉山、祖蒋相立的“三世宰贰”牌坊。二为“尚书探花”牌坊,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由南京礼部尚书林士章建造。两坊均为石构,三间五楼十二柱,形制宏伟。其上雕刻众多人物花卉,雕刻精致,风格浑朴。

(六)漳州岳口街清代石牌坊。位于漳州市新华东路岳口街,坊共两座。一为蓝理牌坊,系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为救施琅突出重围,在澎湖拖肠血战,得到康熙皇帝嘉奖的左都督、福建提督蓝理所立。坊上刻有康熙御书“勇壮简易”“所向无前”两匾。通高12.5米,面宽10.63米。二为许凤牌坊,由清康熙年间荣禄大夫、左都督许凤所立。坊上两面镌有“闽越雄声”“楚滇伟绩”题刻。两坊均为石质仿木结构,三间五楼十二柱,其上雕刻有人物、龙凤、花卉等图案,雕刻制作工艺精湛。

漳州“勇壮简易”蓝理牌坊

漳州“闽越雄声”牌坊

(七)石狮市石湖东岳庙牌坊。位于石狮市石湖村金钗山。据《石狮市志》载,石湖东岳庙创建于唐代,明清年代多次修缮,庙距石湖塔仅数十米。石牌坊结构简朴,分两层。顶层两边雕刻狮子,但已风化。底层两旁各雕一尊武士门神,手中持剑,身穿盔甲。从石门神的雕刻风格看,似乎比石湖塔上的浮雕神像更为古老,当为宋代的石雕作品。今牌坊已无存,唯石雕门神尚存。

(八)泉州石牌坊群。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石雕文物遍布辖区各地。在石雕遗存中,石牌坊同样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物之一。据考证,古代泉州的官员纪功石牌坊和妇女的贞节旌表牌坊很多。在郡治所在地的泉州城,牌坊几乎遍布各条街道。仅东街及出东门通往省城福州的大道上,就曾排列着近二百座各式各样的纪功、贞节牌坊,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那些仕进官员为自己树牌立坊,记载和宣扬沐受“恩荣”而“劳绩懋著”的累官过程。这些牌坊因此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在另一方面,由众多的贞节牌坊组成了一部记载封建礼教摧残妇女人性的石头之书。它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同时也保存了古代社会人文的历史遗迹民国以后,这些牌坊被逐渐破坏殆尽。但从当时留下的几幅旧照片中,人们仍然可以依稀看到当年泉州民间石牌坊及其雕刻艺术的一斑。其一,东门外古道上的石牌坊,照片摄于1930年。第一座石牌坊是官员的纪功牌坊。分三层,底层是浮雕横梁,上承托人物画像的石雕(双面雕刻);第二层横梁,上承托劳绩和累官职衔石牌;第三层中间悬挂“圣旨”“恩荣”透雕牌匾。整座牌坊有十二根柱子,应是较大型的官宦石牌坊。在其后面,各种各样的牌坊排列如林。其二,东门外清初透雕大石牌坊,照片也摄于1930年。这是一座属仕进官员的“恩荣”大牌坊。牌坊作三重檐翘角样式,雕饰华丽。横梁浮雕龙的图案,雀替为透雕飞龙。横梁上浮雕双面人物故事画像,人物故事上一列文字,是记载受“恩荣”官员的功绩和累官过程。第二层为透雕人物故事,两面人物面相各不相同,雕技精湛。透雕上的横额刻“劳绩懋著”几个大字;两旁各有一座阁楼式建筑,立柱皆浮雕花鸟图案,构思新颖,栩栩如生。阁楼的围栏栏板亦采用透雕工艺。阁楼配以拱式横梁,空间显得宽敞。第三层立柱皆浮雕花鸟图案。屋檐正中有一对仿木倒垂莲花柱,与立柱间各有一个拱形透雕石刻连接。牌坊顶脊两端有一对翘尾倒竖鲤鱼形鸱尾。三层正中是透雕牌匾,上刻“玉旨”“恩荣”。整座石牌坊有十二根立柱,通高11米左右,气势宏伟,结构精致,采用白花岗岩和辉绿岩为材料,是一座精美的石雕艺术品。可惜的是这座石牌坊未能保存至今。

泉州东门外石牌坊(1930年摄)

金门明代陈祯恩荣牌坊

金门邱良功母节孝坊(www.xing528.com)

长泰中山路解元牌坊

福安穆云乡清代『金石齐贞』牌坊

(九)福清境内石牌坊。据清乾隆年间编纂的《福清县志》记载,福清自宋代以来,共建造了89座牌坊,其中50座在乾隆以前被毁坏,另有39座至乾隆以后尚存,其中“节烈坊”有26座。福清境内现存的古牌坊以明、清两代居多,但迄今所剩寥寥无几,且多遭到破坏。据考证,仅海口镇当时就有恩荣三世坊、熙朝进士坊、百岁坊、给谏坊、豸绣坊、科甲世美坊、忠烈名臣坊、明经进士坊、韦布回天坊、文远坊、文介坊、二少方伯坊、东南名将坊、保障东南坊各1座,节烈坊3座。迄今福清古牌坊仅遗留9座,且大多曾遭到破坏。

1.“黄阁重纶”牌坊。位于福清城区利桥街东端。该坊是为纪念明代内阁首辅、福清人叶向高两次入阁主政,于明崇祯元年(1628)建造的。牌坊由黛青色花岗岩构成,仿木楼阁式重檐四坡顶。通高10.07米,面阔4柱3间约11米,进深3柱两间约3米。牌坊门洞跨街,门额为巨大月梁。梁双面均浅浮雕鳌头、牡丹、双凤等图案。梁下有透雕神鳌的雀替承托。梁上置青石雕隔扇,双面镂空透雕人物三组。中组内容为抚琴、弈棋,透雕人物神态栩栩如生,袍履、须发雕琢分明。隔扇上方为诰封牌,上列叶向高及其父朝荣、祖广彬、曾祖仕俨四代诰封官衔。牌上用柱头枋,双面有浅浮雕。枋上置匾,横向阴刻楷书“黄阁重纶”四字。牌坊顶楼面宽一间,进深两间。楼阁中竖立牌匾,署“恩荣”二字,匾周镂刻飞龙,匾左右一组斗拱,承托横梁正檩。坊顶正脊中置宝葫芦,两端为神鳌衔脊。次间门洞略低于明间。12柱分立石台上,台高0.33米。柱间仍施月梁,梁双面浅浮雕鳌头,下由镂空雕刻的雀替承托。下层进深两间。柱间镶嵌青石镂空透雕隔扇,隔为前后间。透雕内容分别为渔、樵、耕、读。前后檐柱间也各镶青石透雕隔扇作为门面。透雕内容分别为“苏武牧羊”“杨震拒金”等历史故事。三间出檐,高与明间诰封牌齐。上层阁楼,阔仅为次间一半,深一间,略有收分。用6柱,立于下层楼顶。柱头用坐斗、叠斗。承额枋,出头刻作三卷云头。枋下施弓梁,山面中柱用插斗拱两跳,出跳头,承雨盖。三面出檐,全高与坊齐。屋脊一端插入柱中,一端刻卷云向上翘。黄阁重纶牌坊整体结构匀称,间隔有致,精雕细刻,巧夺天工,为福建省内规模最大、雕刻最精美和保存最完整的石坊之一,为研究明代福建石雕艺术和历史人文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福清明代黄阁重纶牌坊

黄阁重纶牌坊透雕人物

2.位于海口镇隆中村的“节孝坊”。花岗岩结构,高4米多,面宽5.8米左右,4柱3门3楼(楼顶已不存)。望柱前后侧有夹柱石固定,明间、次间横匾正反面分别浮雕有鹤、龟、马、鹰和双龙戏珠等图案,雕刻精美,惟妙惟肖。可惜的是,该坊坊顶的石雕早已荡然无存。

3.位于海口镇南宅村的“贞节坊”。花岗岩结构,虽然造工较粗,但显得古朴、威严。该坊4柱3门3楼,望柱前后侧有夹柱石固定。通高约5米,面宽6.3米。正面横匾上阴刻“贞节流芳”四个遒劲大字,下方浮雕“双龙嬉戏”图。整坊布局大方,粗犷而不随意。

4.位于阳下镇西亭村的“两京文衡坊”。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花岗岩结构,四坡顶,高约4米,宽3.8米,两柱单门,柱围1.6米,四坡顶正脊中央悬一石葫芦,两侧柱顶各立一只石狮子。坊的正面横匾阴刻楷书“两京文衡”四字,并竖刻阴文“巡按福建监察御史胡文静、知府汪文盛、知县陈逅,为戊辰进士、河南道监察御史陈伯谅立”、背面横匾上阴刻楷书“恩封豸史”四字,竖行阴刻楷书“建于明嘉靖丁亥年”。该坊为表彰明正德三年(1508)荣登进士的阳下人陈伯谅而立,距今虽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字迹仍清晰可辨。

5.位于龙田镇上薛村的“进士坊”。此坊乃赠南京户部主事薛士亘,于明天顺年间由其子薛世眶进士及第时建造的。原高5.5米,面宽5.5米,三层结构,二柱单门。原顶部有“敕赐”二字石匾额,今已不存。中层刻有“明南京户部主事薛士亘立”字样。两望柱原镌楹联,今已不存。立柱底部原有一对抱鼓石,亦不复存。该坊造型古朴、简练大方。1981年重修时加高至 7米,加宽至7.5米。

6.位于海口镇坊里村的“进士坊”,为表彰明代进士、里人俞景而建造。该坊花岗岩结构,2柱单门3楼,高、宽各约5米。横匾阴刻“广东按察司佥事前河南道监察御史俞景”字样。横匾有阴刻“进士”二字,横匾上有阴刻“恩荣”二字。该坊整体由多块巨大的花岗岩垒叠而成,接缝严密,结构错落有致。

7.“贞节坊”“节孝坊”在福清迄今仅存三座。建于清咸丰七年的玉埔村贞节坊,通高6米,4柱3门3楼,葫芦顶。明间上方花板雕有“双龙戏珠”和镂空人物图。两侧有颜体对联:“志矢柏舟操比松筠光女史,谋贻荻训阴垂兰桂荷纶褒。”上左有颜体文字曰:“玉埔村故儒士谢昌建发妻张江雪宋坊”。上右有颜体文字曰:“清咸丰七年岁次丁已仲夏礼部题请旌表”。次间上方左右分别雕有凤凰和麒麟图案。两侧亦有颜体对联曰:“贞节著芳敬纲常砥柱,孝慈昭懿德闺阁仪型。”这座“节孝坊”除了镂空人物稍被破坏,左右次间上方横梁丢失以外,其他完好无损。

8.位于镜洋镇琯口村中街的“人瑞坊”,是清乾隆年间为纪念耆老潘月三103岁而建造的。该坊4柱3门,面宽6.82米,高约 8米。坊上除刻有“圣旨”及“升平人瑞”等字样外,明间正反面上方横匾各有“乾隆五十四年福清县潘月三现年一百三岁题请旌奖建坊特恩赏给内币纹银一十两正上用酱色大缎一匹”字样。在坊间,还雕有诸多生动传神的人、物等图案。独具匠心的艺人对不同物象分别采用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等多种雕刻手法,刀法精巧,技艺娴熟,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另据当地老人介绍,坊顶原嵌有石狮两尊,“文革”期间被盗后散轶民间。此坊人、物雕刻图案虽多,但主次分明,布局得当,显得繁而不乱,是清代福建牌坊雕刻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4]

除此之外,诸如诏安县南诏镇的明代石牌坊群、漳州市龙文区蓝田镇西坑村的中正和平坊、闽侯尚干明代林应雷的“两平盐政”牌坊、金门明代陈祯“恩荣”牌坊、金门邱良功母节孝坊、长泰中山路“解元”牌坊、福安穆云乡清代“金石齐贞”牌坊、闽侯青圃村清代“升平人瑞”牌坊、周宁浦源民国孝子坊等,也较有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