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惠安石雕历史概述:福建传统石雕与中国南派石雕艺术的宝库

惠安石雕历史概述:福建传统石雕与中国南派石雕艺术的宝库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惠安花岗岩资源丰富,石雕历史悠久。这些精美的石雕作品,成为中国石雕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使惠安石雕闻名中外。有关资料表明,惠安石雕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晋代。这些石雕遗物,对研究惠安乃至闽南地区早期的石雕艺术,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獭窟村至今仍保留着宋元、明清以来的许多石雕遗物,如元代的石塔、明代的牌坊等,是惠安千年石雕史的重要物证。此时的惠安石雕工艺日趋成熟,并最终成为中国南派石雕艺术的代表。

惠安石雕历史概述:福建传统石雕与中国南派石雕艺术的宝库

惠安唐王潮墓石构墓顶

惠安唐王潮墓石翁仲(残)

位于福建东南沿海的惠安县,享有“中国石雕之都”的美誉。惠安石雕是福建石雕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石雕艺术宝库占有重要地位。惠安地处泉州湾,面积668平方公里,人口100余万,与台湾省隔海相望,是闽南著名侨乡和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惠安花岗岩资源丰富,石雕历史悠久。在勤劳智慧的惠安人民的辛勤创作下,宋元以来直至现当代,当地许多优秀的民间雕刻匠师,创作出一批又一批精美的石雕杰作。这些精美的石雕作品,成为中国石雕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使惠安石雕闻名中外。惠安原属于晋江县,宋太平兴国六年(981)置县。有关资料表明,惠安石雕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晋代。目前已知惠安最早的石雕作品,是位于涂岭龙头岭下晋安郡王、开闽始祖林禄墓前的石雕,距今约1600多年。林禄是河南人,公元317年随晋元帝南渡,授昭远将军,敕守晋安郡,卒追封晋安郡王。明嘉靖《惠安县志》对涂岭闽林始祖林禄墓有以下记述:“……前有石冠、石笋,后有石羊、石马,诸峰盘旋,形势特异……”。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当地族人重修林禄墓,其族志又记道:“晋安郡王林禄公墓,在惠安涂岭大路旁……明器尚存石将军二,石羊二”。这些方志资料表明,当时晋安郡王林禄墓前确有石将军、石羊、石马等神道石像生,这些石雕可惜在“文革”中被毁。另外,北宋真宗朝榜眼、惠安人黄宗旦的《铺锦记》,曾记载了惠安早期石雕的一则史料。其说王审知妃子黄厥(即惠安民间传说的“臭头皇后”)所生的第四任闽王王鏻称帝后,驾幸惠安张坂锦田(今后边村一带)外公家探亲,此时灵秀峰上就有了钟馗拊鹿驱鬼图及千年鹤、万岁龟等石雕像。据此可知,这些石雕应与惠安现存最早的石雕——螺阳镇盘龙村王潮墓前石雕的年代相当,可惜这些石雕今已无存。螺阳镇盘龙村王潮墓前的神道石雕,有石翁仲文官、武将各一,石马、石羊各一对。此外,还有墓内封顶的石浮雕莲花。王潮(846—898),唐末五代闽王王审知的兄长,授威武军节度使,卒封秦国公。这些石雕遗物,对研究惠安乃至闽南地区早期的石雕艺术,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唐宋以来,惠安石匠还参与了著名的洛阳桥、安平桥、泉州东西塔等著名桥梁、寺院和石塔的建筑雕刻,留下许多精美的石雕作品。惠安现存的早期石雕,还有建于宋皇祐年间(1049—1053)的洛阳桥上的石雕群以及岩峰寺摩崖造像等。建于宋代的洛阳桥,桥面和桥头原有28只望柱石狮、7座石亭、9座石塔以及镇守桥头的石将军等石雕遗物,这些石雕大多出自惠安工匠之手。至今桥上还保存有守护神雕像、月亮神雕像、石塔、石亭、部分守桥石狮等宋元期间的石雕。此外,还有蔡襄《万安桥记》碑刻以及“万安桥”“万古安澜”石刻等遗物。岩峰寺摩崖造像位于黄塘镇后郭村岩山岩峰寺内,宋代雕凿。岩峰寺始建于宋,清代改为“清光会众堂”,前后殿天然石壁上浮雕有弥勒佛和观世音菩萨像。弥勒佛高1.75米,跣足立于莲座上,左手抚胸托珠,右手下垂放掌。两旁刻有“观无量寿经”和“大悲菩萨发愿偈”经句。观世音菩萨高1.85米,跣足立于卷云上,两手交叠于右肋。两旁刻“观世音菩萨”和“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经。此外,现存于螺阳镇盘龙村的“石笋”以及洛阳镇石船村的老君造像等遗物,也是惠安乃至闽南地区珍贵的早期石雕作品。老君造像位于洛阳镇石船村龙尾山南麓,原来有三尊。龙尾山原有宋建石船宫,今已废,现仅保存宋代老君造像一尊,置于山麓露天处。造像高1.65米,宽2.7米,半跏趺坐式,头裹巾,身着禅衣,左手执麈拂尾搭于膝上,右手垂于右股间,表情端肃。至于建造于南宋时期的泉州开元寺东西塔和塔身浮雕佛像,据考证,大多亦出自惠安艺匠之手。多年前,惠安张坂镇獭窟岛村民在沙滩上掘沙,发现埋在沙里的石塔五座。经过清理和碑文辨认,认定其中两座雕像造于元大德七至八年(1303—1304)。洛阳桥、东西塔与獭窟石塔的石雕作品,从造型、雕刻技艺到神像神韵,都有着相似的雕刻风格,由此可以推断同为当时惠安石雕艺匠的手笔。元代惠安的石雕作品,现存的还有张坂镇獭窟和县城平山寺的石塔等。獭窟村至今仍保留着宋元、明清以来的许多石雕遗物,如元代的石塔、明代的牌坊等,是惠安千年石雕史的重要物证。

惠安龙尾山宋代老君造像

洛阳桥宋代月光菩萨石雕像(成冬冬摄)

洛阳桥宋代守护神石雕像(成冬冬摄)

惠安浮山岛出土元代石塔(www.xing528.com)

据惠安崇武民间口碑流传和有关文献记载,崇武最早的石匠姓李,乃五代闽将张悃的部下,原居山青山下三李等村(今山霞东下坑),至第十三代有一支系迁往崇武五峰村。明永乐年间,惠安民间已有不少青石雕作坊。据当地石雕艺人世代相传,明初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凤阳府寿州县(今安徽省寿县)蒋姓先民参加修建崇武城,至第四代有一支系定居于峰前,其后代得传李姓的石雕技艺,从事石雕手工艺,惠安崇武等地的石雕由此快速发展起来。从明代后期到清代,是惠安石雕发展的成熟期。此时的惠安石雕工艺日趋成熟,并最终成为中国南派石雕艺术的代表。这个时期的惠安石雕作品,与以前的最大区别在于重视立意,改变了往昔作品的形似而达到神似的艺术境界。艺术风格形神兼备,许多作品富有动感和气势,具有一种震慑人心的动态美和神态美。其艺术特征纤巧、细腻而传神,可以达到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现存螺城北门的明代石雕狮,以及东岭东堡村凤山之麓的明代资政大夫都察院右都衙史张岳墓的圆雕华表和浮雕双龙、石像生等,显示明代惠安石雕日趋精美。明后期以来,除了一些传统的宗教建筑和神像雕刻之外,惠安石雕还广泛运用于民间各种建筑物的装饰。以龙柱、石狮和各种人物浮雕为代表的石雕作品,愈加精美而传神。这些作品的主要特点是雕画结合,精雕细镂,形象生动,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这一时期,以李周和李木生等石雕名匠为代表的惠安石雕艺人,在工艺上精雕细琢,造型上追求形态神韵之美,所雕的龙柱、石狮、人物和花鸟,渐趋精巧而传神,使惠安石雕开始享誉中外,广受欢迎。惠安境内的清及近代石雕作品,还有位于后龙乡涂坑村的白石宫石雕。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重修白石宫时,大殿立有石雕蟠龙、人物、花鸟柱各一对,宫门有抱柱石狮一对,螭虎石窗一对。其中透雕人物柱高2.30米,直径0.28米,图案有琴棋书画、士子行状和历史故事等。螭虎石窗直径1.38米,圆形,透雕连环螭虎,中心雕福禄寿三星,形象生动。溪龙寺石雕,位于东岭镇梅庄村溪龙寺内。民国十六年(1927)重修寺时,于观音殿前立有辉绿岩镂雕的蟠龙石柱一对。柱高2.38米,直径0.48米,蟠龙随柱盘旋而上,卷云端另雕有八仙人物,雕刻精致。

清代后期至近现代,惠安石雕逐渐步入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惠安石雕名匠辈出,各种石雕精品比比皆是。此时惠安石雕艺匠的佳作不仅遍及全县,许多石雕艺匠还流寓闽南各地,参加侨眷居所或寺庙宫院的建筑,不少技艺精湛的惠安名匠,因此创作出了众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石雕精品。如蒋镗雕于晋江陈林村的两块“四不像”,雕于厦门海沧青礁慈济宫的“施公案故事”石坊雕刻;蒋国荣雕于仙游城外四脚石坊内的两面图案花纹相异而玲珑剔透的花石堵;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蒋双家雕于崇武城隍庙前的两只石狮。此外,惠安沙格宫的三对蟠龙柱,峰尾东岳庙和惠安城关西门龙泉宫的青石龙柱,安溪文庙的石雕蟠龙柱群等,也都是出自惠安石雕名匠之手。清末,惠安五峰的镂花鼓椅、圆桌,在北京颐和园举办的民间工艺品展览中,被誉为“石雕之冠”,声誉鹊起。此外,这一时期南京中山陵醒狮、福州西湖公园的“铁拐李”等著名雕像,也都是出自惠安名匠之手的传世之作。

这一时期,闽南各地侨乡建筑物上的许多重要石雕装饰,如门联上的刻字,墙壁石条屏门堵上的花鸟人物雕刻、戏台基座的各种石雕图案等,也大多出自惠安石匠之手。晋江丙洲有两座建于1924年的民居,两座楼房毗邻相依,楼前各矗六根5米多高的白石团柱,下垫青石雕花柱础。柱上及门廊处镌刻名家书写的古代词章,笔划纤细分明,上腰线装二幅青石浮雕。据介绍,崇武石雕名匠黄怀炎曾参加建造这座房屋。他当年曾为该屋雕镂一幅长5尺、宽 1尺3寸的“张飞断桥”,用了250个工日。此外,他还用了50多个工日,雕刻一件莲花状的“门乳”,由于主人极为喜爱,舍不得安装,因此此物至今仍珍藏家中。据黄怀炎师傅回忆,当年参加这座侨厝建筑的石雕工匠有120多人,分别由李妈八、李峰、李金莲和苏岭宣等师傅带领,运用了打巧(线雕)、镂摘(立体浮雕)、平直线(方石雕琢和垒砌)、尖黑白(影雕)等石雕工艺。各种雕刻工艺有不同的规格和要求,如平直线就有四线、精打、一遍齐、二遍齐及过水磨等几种打法。众多雕刻工匠各有所长,各司其职,配合协调,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工程才告完成。晋江池店村有两座建于民国初年的侨宅,石雕也极富特色。其一门廊壁堵,均用青石雕刻精美细腻的书画、戏文。两厢砖墙上安装一对彩灯造型的青石窗,窗棂上雕满立体的珍禽异兽、鱼虾虫草,形象奇特生动,其细微部位如龙须、虾足细如铁线,蚌壳薄处不足一分。据说当年主持建造此屋者只知是惠安人,但未留下姓名。另一座由惠安峰上名匠李洪波主持的侨眷民居石雕工程,除门廊采用传统的石雕品外,正门墙壁上下横腰、雀替处均装嵌青石影雕,上刻花鸟鱼虫,极为清丽。尤其是一对方窗,用整块青石凿成,窗格边椽,都离琢出2分高、3分宽的“重线返框”,棱角方正,光滑如鉴。当时仅凭原始的手工工具,千锤万琢,雕成如此精美的艺术品,实属鬼斧神工。据当地村民介绍,当年陈嘉庚先生建造鳌园之前,曾三临池店参观这两座宅第,可见惠安石雕声誉之高。

崇武古城一角

这一时期,许多能工巧匠还纷纷走出家门,到福州、厦门、台湾以及东南亚各地开设石铺,经营石雕产品。惠安石雕工艺走出福建,跨越国门,饮誉海内外,这种状况同时也有力促进了惠安石雕的持续发展。清光绪年间,福州城内外石铺林立,仅崇武五峰人在福州就开设了众多石雕店,承接省内外业务,拓展市场,如龙潭角有蒋肖文,北门有蒋丽燕和蒋丽角,西门有蒋山箱,西湖有蒋伙金,东门有蒋生河,下杭路有蒋悦头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开设在澳门路的“蒋源成”石铺。该店的第一代主人叫蒋山斗,第二代叫蒋尚姑,都以经营墓碑为主。第三代铺主蒋仁文不但继承祖业,而且石雕技艺精湛。他在民国初年参加了南京中山陵和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等重大纪念性建筑物的石雕雕刻和安装,为惠安石雕史添上一笔重彩。鸦片战争以后,厦门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商埠,闽南地区的石雕产品出口迅速增加。此时,以崇武镇五峰人为代表的惠安石匠,也纷纷到厦门一带开办石雕店。据不完全统计,此时在厦门从事石雕业的惠安人多达200余人,石雕店30多家,主要分布在角尾、海仓、浮南桥、山坡头等地。各种石材和石雕作品,通过走水商出口到印度尼西亚、缅甸、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五峰工匠还到台湾地区开设石雕店和雕刻工场。当时还有一些惠安石雕名匠前往东南亚等国开办石雕店,其中较有名气的有蒋双家开办的“蒋泉记”,其长子蒋添泉到缅甸仰光开设分店。“蒋泉益”店主蒋国荣的儿子蒋金辉,亦到槟城开设分店。他们在国外接受订货,回到国内加工,产品由厦门起运出口,生意盛极一时。1930年,蒋金辉接受望加锡(即乌戎潘当,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南部,为该国东部最大港口和贸易中心)陈东朔订制石雕产品,包括雕刻双龙的墓碑、墓面花鸟人物等浮雕和墓两侧金童玉女、墓前狮子望柱等全副石雕墓料,价值银圆达3500圆。这一时期,惠安艺匠还积极吸收海外一些先进的技术设备,如采用“荷兰石”磨平石面,不仅省工省时,而且光洁度高,石面平滑细润、铮亮可鉴,使惠安石雕技艺不断推陈出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