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储量丰富,水质良好,动态稳定,因而是城市和工业的重要水源,我国有50%~60%的城市和自来水厂依靠地下水供水。但地下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无计划地超量开采地下水,将可能造成严重的城市水利环境地质问题,如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海水入侵等。
1.地面沉降
大量开采地下水供应城市和工业用水,使含水层水压力降低,地层压缩变形,导致地面沉降,这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大城市共同的灾难,如墨西哥、伦敦、巴黎、东京、莫斯科、威尼斯、休斯敦等城市。据统计,我国上海、天津、北京、太原、石家庄、西安、济南、沈阳、哈尔滨、南京、苏州、台北等46 座大中城市都出现大范围的地面沉降。
上海开采地下水已有100 多年的历史了,在市区的近郊区形成区域下降漏斗,中心水位下降了70 多m,在地面形成与降落漏斗相似的碟形沉降洼地。1920~1938 年平均每年地面下沉2.6cm,到1965 年沉降中心区地面已下降了2.37m,到1993 年最大沉降为2.63m,长此以往,上海很有可能被海水淹没。天津市地下水位下降了50 多m,1970~1988 年地面沉降面积超过5700km 2,市中心区地面下沉了1.56m,其中塘沽区最大下沉量达2.916m,平均每年下沉8.7cm,海水入侵的威胁迫在眉睫。北京市1960~1980 年地下水位下降了12.3m,地面每年下沉1~3cm,沉降超过10cm的区域已达190km 2。太原市地下水降落漏斗自1965 年形成以来,漏斗面积由11.2km 2 扩展到1993 年的415.9km 2,据1985~1990 年精密水准测量,太原市地面整体呈偏漏斗下降趋势,范围南北长15km,东西宽8km,年平均沉降37~130mm,沉降中心吴家堡地区达1.38m。台北市也因过量抽取地下水,使地面平均每年下沉20cm左右,现在许多地区已低于海平面,问题十分严重。
2.地裂缝
自20 世纪60 年代西安和邯郸发生大规模地裂缝以来,我国兰州、太原、大同、沧州、泰安等200 多个城市都相继出现地裂缝灾害。地裂缝在世界各国并不罕见,凡地表土质松软、地下断裂构造活跃和地下水位变化突出的平原地区,都可能出现地裂缝。经勘察研究发现,地裂缝与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地面发生不均匀沉降关系密切。
西安市城市用水主要开采深100~300m的承压水,已形成面积约200km 2 的下降漏斗,中心水位降深40~60m,地面沉降大于100mm的沉降区及其分布范围与降落漏斗相吻合(图5-30),地裂缝也集中分布在沉降区内。西安市最早发现地裂缝是1959 年,即在西安南城和平门至小寨一带,出现千条近东西向的地裂缝,呈雁行排列,裂口大多上宽下窄,可见深度达11m,每条裂缝都表现为南盘下降并向东移(左旋)的特征。后来,地裂缝不断增多增长,发展成为许多小裂缝组成的各长几百米至几千米的4 条地裂缝带。1976 年以后,这4 条地裂缝带扩展到居民区,其中和平门一条长1.5km的地裂缝带穿过煤矿学院、雁塔路、安西街、十二中学、陕西日报社、186 地质勘察队等,使房屋、道路、地下管道遭受破坏。同时,在西安市城区和北郊也出现3 条断续各长几千米的地裂缝带。至80 年代初,西安市已形成10 条大致平行的地裂缝带,带宽数米到数十米,分布在从南郊至北郊的160km2范围内,出露地面总长度达55km,其中南郊小寨地裂缝长达9km,并且地面出现洞中塌陷。地裂缝穿过97 个机关、学校、工厂,损坏楼房69 栋、平房496 间、工厂车间26 个、大礼堂2 座,破坏道路数10 条,切断城市供排水地下管道,危及煤气管网安全,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 万元。
图5-30 西安市地面沉降与承压水位下降关系图(www.xing528.com)
1—承压水位1985 年等值线(m);2—地面沉降1980~1985 年等值线(mm)
3.地面塌陷
目前,我国有18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出现地面塌陷点700 多处,有塌陷坑3 万多个,这种地质灾害并进一步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甚至乡镇发展。如1988 年4 月秦皇岛市柳江水源地塌陷,面积达34 万m2,出现陷坑286 个,最大陷坑直径12m,深7.8m。1988 年5 月武汉市陆家街塌陷,黑龙江七台河市塌陷等,都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土质疏松(古河道)、地下溶洞和矿坑陷落等原因发生的,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安徽省铜陵市也因为铜矿区抽排地下水,使市区长江东路20 多万m 2 范围内出现地面塌陷,陷坑直径数米,深不见底,陷坑周围遍布的地裂缝断续长达200 多米,致使1000 多户人家的5 万多房屋遭受破坏,地下供水、供气和排水管道也遭到破坏,铁路路基下沉,主干公路交通中断,严重影响了铜陵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矿企业的正常生产。
4.海水入侵
滨海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常会引起海水入侵,使陆地淡水含水层水质逐渐变咸而恶化。20 世纪70 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山东半岛、辽东半岛、辽西走廊和杭州湾等地都发生过多起海水入侵事故。据水利部水文司调查监测,辽宁、河北、山东等三省的沿海地区发生海水入侵地段74 个,总面积1236km2,有近1 万眼机井因水质变咸而报废,每年地下水开采量减少了7000 万m 3。到1992 年山东省沿海的青岛、烟台、威海、潍坊、东营五市中共有19 个县(市、区)发生海水入侵,总面积达964.5km2,有7000 多眼机井因水变咸变苦而报废。辽东半岛大连市自来水厂位于基岩地区,断层裂隙很发育,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海水入侵,造成水厂不能使用。
从上述不难看出,我国水利环境地质问题严重,而且继续恶化,危害在加重,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为此,2000 年底国务院在印发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第11 条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中指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全流域统筹规划,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综合平衡,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建立缺水地区高耗水项目管理制度,逐步调整用水紧缺地区的高耗水产业,停止新上高耗水项目,确保流域生态用水。在发生江河断流、湖泊萎缩、地下水超采的流域和地区,应停止新的加重水平衡失调的蓄水、引水和灌溉工程;合理控制地下水开采,做到采补平衡;在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制定地下水禁采区,抓紧清理不合理的抽水设施,防止出现大面积的地下漏斗和地表塌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