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下水资源分类方法及规律研究

地下水资源分类方法及规律研究

更新时间:2025-01-1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了地下水资源的特征和规律后,提出了各种地下水资源分类方法。如1946 年前苏联学者普洛特尼科夫提出了天然储量和开采储量的分类法;1973 年前苏联学者宾德曼提出了地下水资源和储量的分类法等。地下水的补给量和储存量是客观存在的,二者是一个地区地下水量的本底值。以供水为目的的地下水资源评价,主要是确定允许开采量,但地下水的开采量不能记入地下水资源总量中,否则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了地下水资源的特征和规律后,提出了各种地下水资源分类方法。如1946 年前苏联学者普洛特尼科夫提出了天然储量(包括静储量、动储量、调节储量)和开采储量的分类法;1973 年前苏联学者宾德曼提出了地下水资源(包括天然资源、人工资源)和储量(包括天然储量、人工储量)的分类法等。这些方法未考虑开采之后地下水补给和排泄条件的变化,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相互重叠,不易区分。70 年代末我国水文地质工作者根据地下水均衡原理和水循环条件,也提出了一些分类方法。1988 年,国家计委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地下水资源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补给量、储存量和允许开采量的分类方法(见《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27—88)。

(一)补给量

补给量,是指天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内进入水源地含水层中的水量。一般包括地下水径流流入量、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入渗补给量、越流补给量和人工补给量等。

(二)储存量

储存量,是指地下水在补给与排泄的循环过程中,水源地含水层中储存的重力水体积。可分为体积储存量和弹性储存量。

(1)体积储存量是指在含水层空隙中储存的重力水体积。在潜水含水层中,储存量的变化主要反映为水体积的改变,如开采状态下,潜水位下降,含水层被疏干,体积储存量减少。(www.xing528.com)

(2)弹性储存量是指在水压力降低条件下从承压含水层中释放出来的重力水体积。承压含水层不仅有体积储存量,还有弹性储存量。

(三)允许开采量

允许开采量,是指在技术经济许可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可从水源地含水层中开采出来的水量。获取这一水量以不影响邻近已建水源地正常开采和不发生危害性的地质现象为前提,而且在整个开采期内出水量不减少,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变化在允许范围之内。

地下水的补给量和储存量是客观存在的,二者是一个地区地下水量的本底值。它们在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下,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而人类开采地下水只能激化这种变化。以供水为目的的地下水资源评价,主要是确定允许开采量,但地下水的开采量不能记入地下水资源总量中,否则会导致错误的结论。允许开采量只是说明地下水的可能利用量,它受技术经济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制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