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其“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经验的反思和提炼所形成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2],“解释、反思、提炼”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
并列的两种建议:
(1)可以围绕陈向明教授提出的“六个框”:①教师的教育信念;②教师的自我概念和自我效能感;③教师的人际知识以及对学生需要的感知和回应;④教师的情境知识和教学机智;⑤教师的策略性知识以及对理论性知识的把握和运用;⑥教师的批判反思意识和能力,以其中一个或几个为主题,写自己的真实教育故事,并通过这个故事提炼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在我的教学中/在我的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是怎么处理的,当时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和想,与以前的经历和经验有关联吗;处理的效果如何,我怎么知道有这样的效果,事后是如何反思的,这个事件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对学生的成长有什么教育意义;我自己的反思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如此反思;这个事件反映了我自己什么方面的实践性知识,这类知识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教育意义,是如何形成的;等等。一定要把“故事”说完整了,呈现为一种“丰满的案例+案例的反思”形式。
(2)也可以写写从教以来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事件或人物,或者教学生涯中自己教学和教育能力的一些发展阶段。比如写一件自己认为自己处理得最成功的事情,或者是最失败的事情(对学生的教育,或者是教学等),通过“成功的事情”可以发现自己如何运用实践性知识;通过“失败的事情”可以反思自己如何从中学习,以及学到了什么。还可以说说自己遇到的一些困境以及如何走出困境的。通过具体事件,说明自己具有什么实践性知识,这类知识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教育意义、是如何形成的(即自己是如何学习的),等等。(www.xing528.com)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课题组
2008年7月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