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大教育学博士的经验重构:M师姐的反馈》

《北大教育学博士的经验重构:M师姐的反馈》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然,这也是学生权责自负的。这好像是陈老师身为教育者的“执念”。他/她长了三四十年了都这个样子,到北大这点变化算大了!无论如何,学生永远是怕老师的。此外,陈老师还需要继续努力在教育原理这个点上吸纳其他老师的观点。

《北大教育学博士的经验重构:M师姐的反馈》

个体和制度之间的协调有两难:首先是个人情况,每个人面临的困难不同;其次是制度问题,没有完美的制度,只有较好的制度。

1.为什么我们的支持小组难以坚持下去?

反思支持小组的目标及活动细节:

首先,组员不用太有负担,但对同学之间学术交流的有效性应有充分认识,它的功能堪比导师的指导。其次,以学术支持为主,情感支持为辅,莫成抱怨聚会,所以,请以研究的相关性寻找组员,但新入学的成员应均匀分布在各支持小组中,以便传承和新手的学习。第三,各支持小组应根据自己小组的情况组织聚会,确定聚会的频率、讨论的流程……

2.为什么两月报告总是有同学难以上交?

这是同学们应遵循的义务和纪律,但有时候,事情多了或心情不好确实不想写。如果改改认识,这不是给老师写的,而是为自己这两个月做总结,并勇敢地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可能完成度会好点。

3.为什么有的同学学业进度如此之慢?

主要是“个人机理”问题吧。我同意L的分析,所以对学生学业进度快慢的问题需要与他/她自己的情况相结合来判断。当然,学生也要清楚,你既然读了北大博士,总还是有一些硬性要求的,得以此为评判的目标。

我对这个问题的意见是,只要学生自己有胆量和精神能承担后果就行,反正学校给的时间是4~8年。导师不需要背这个负担,按时提醒就行了。

4.为什么有的同学不能尽快完成发表两篇论文的任务?

学生可能需要一些写学术文章的技巧,以及如何发表、在哪些杂志上更适合发表的信息,可以让导师和“老生们”每年开学,或者第二个学期开学时就以此主题给众人做次讲座。当然,这也是学生权责自负的。

5.为什么有的同学到快毕业了,或者到期了,才发现自己的学分不够?(www.xing528.com)

这完全是学生自己的问题,责任自负,导师就不用管了。

6.为什么有的同学的论文质量似乎不高?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个人能力、个人选择、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匹配程度都对论文质量有影响,并且与以上5个问题也都密切相关。不过论文达到学术八股的基本要求是必须的。

7.为什么有的同学好像变化不大?

这好像是陈老师身为教育者的“执念”。他/她长了三四十年了都这个样子,到北大这点变化算大了!

8.为什么原则上同学们可以随时找我谈话,但找我的却不如我所期待的多?

无论如何,学生永远是怕老师的。您降降期望值,来一个招呼一个吧。

9.我们这个博士点的定位到底是什么?“反思的实践教育学”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们好像总是难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我觉得如果每年都讨论一次这个问题,就会有推进的。每次讨论,也可以邀请系里的一两个老师参加。

此外,陈老师还需要继续努力在教育原理这个点上吸纳其他老师的观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