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大教育学博士分享拜师经验,揭示博士学习制度问题

北大教育学博士分享拜师经验,揭示博士学习制度问题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我认为:陈老师提出的前8大问题都与我们的博士学习制度有关,在国外怕是有十年才读完博士的学生吧。两篇论文迟迟未发,估计一半是担心质量不高,陈老师不满意。对于谈话一说,我想同学们其实很想见老师,但一来自己准备不充分(记得之前陈老师对我们说,要见您的话自己先想清楚,但其实很多时候因为想不清楚才想去见您……),二来怕影响陈老师休息。建议同学们有些初级问题咨询师兄师姐即可,高级问题定期找陈老师谈话。

北大教育学博士分享拜师经验,揭示博士学习制度问题

先由昨天的中毒事件说起,吃了些香菇饺子,结果2个小时之后头晕目眩、恶心乏力、呕吐,但是一起吃的朋友却丝毫无事,说明吃饺子的后果与个人的体质有关。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支持小组、读书、进度、两篇文章、两月报告……有人完不成了,个人机理不同而已——有的人是在职读书(工作家庭一个都不能少)、有的人是大龄青年生活生存问题一个都不能少)、有的人专业背景不是教育(进圈子还得一段时间)、有的人还有其他的想法(出国、工作……)。如此错综复杂的背景加上入学之初并没有想清楚或者被清晰告知四年历程如何度过,由此耽误、迟误、延误肯定不可避免。

如此不同的进度和不同的背景势必会带来不同的时间段和不同的心境,每周一次的读书报告已经占据了各位的共同时间,所以再让大家挤出时间相互支持怕是众口难调了。

由此,我认为:

陈老师提出的前8大问题都与我们的博士学习制度有关,在国外怕是有十年才读完博士的学生吧。在有限的四年时间里让背景不同、心境(生存、生活)复杂的学生全部拿出高质量的论文,难度确实大了点。

因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承认这个现实——生源如此、制度如此,那么我们能做的是什么?

(1)入学指导工作要明晰——制订个人的发展规划,明确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如修学分、发论文。鉴于目前陈门人丁兴旺,建议每1~2级指定一位同学担任秘书,负责通报、催告工作。

(2)修改读书进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专业发展的书也不是每周一本就可以垫厚基础的,有时候还要给出思考、反刍的时间。我自己的感受是每周都在赶读一本书,根本没有吃透的时间。(www.xing528.com)

建议精选读书书目,经过这几年的积累,那些对我们这个方向发展有帮助的经典书籍不仅可以细细研读,还可以重复读。可以单周读一本书,双周大家聚在一起研讨汇报论文进展。关于分组支持,有些支持小组进展得好,那全是因为小组内有张罗的人,建议定期、定点、定时、定人、定制度。读书可以制订进度,汇报小组也可以制订进度。

(3)两篇论文迟迟未发,估计一半是担心质量不高,陈老师不满意。可以利用汇报的时间讨论,增加大家的信心——好论文是改出来的,但是也不是一直改下去就好,适当的时候就该扔出去。之前大师们一篇论文就可以奠定江湖地位,现在重质更重量,各位要是写不出惊天地泣鬼神的神文,干脆就认命,差不多就放出去吧。

至于催也催了,骂也骂了的,还是出不了东西,那也没办法,唯有“等待”——有人锋芒毕露,有人大器晚成,写论文也要看心境,没准哪天心境打开,汩汩清泉就会涌涌而出。个人自负即是。

(4)对于谈话一说,我想同学们其实很想见老师,但一来自己准备不充分(记得之前陈老师对我们说,要见您的话自己先想清楚,但其实很多时候因为想不清楚才想去见您……),二来怕影响陈老师休息(陈老师确实够忙的,适当的时候还要再减少活动)。建议同学们有些初级问题(比如选什么课、读什么书、心情糟糕之类的)咨询师兄师姐即可,高级问题(选题、思路等)定期找陈老师谈话(比如设定一个接待日,大家预约时间段)。

(5)对于我们博士点的定位和我们的特色,我想在读的各位同学都比我有发言权,我在此就不啰唆了,我认为反思的实践教育学就是直面教育、改善教育。具体以后有时间再说,权且抛砖引玉到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