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采用经济分析框架对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第三方评价开展分析研究的文献较多。研究者们试图通过预估科研成果带来的社会效益,并将这些效益的价值与产生效益变化的投资成本联系起来。社会收益率方法或成本效益方法侧重于具体的科学和技术产出,如研究和开发项目中产生的文章或专利的数量,技术转让方案创造的就业机会的数量,以及以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方案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等等。这种研究维度具有一定的优势,它们通常会产生数值评价,这在日益被“量化指标”所主导的公共政策领域是有用的。
投入产出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W.Leontief)提出,又称为投入产出分析法,它是一种系统性的研究方法。就工业企业内部生产部门来说,投入产出分析法能全面衡量投入到产出的各种因素,通过一定的生产活动,从各个角度衡量产出的过程。有产出必定有一定的投入,投入与产出相互匹配,能够全面说明生产部门的效率情况。迄今为止,投入产出分析法被广泛应用到各类经济部门的评价活动中。[48](www.xing528.com)
高校具有“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实施科技创新,应用知识、服务社会”三大功能,具有显著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但是对于高校来说,拥有一切资源的目的应该是不断地把拥有的资源转化为育人成果、教学成果、科技成果,进而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不断增强高水平科研产出的能力。一个良好的高校科研过程应该涵盖投入与产出:在学校科研管理体制下,以人力资源为主导,以科研基地为依托,以学科资源为基础,依靠学术声誉,积极地申请承担科研项目,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完成科研成果的产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而通过产出的成果、培养的人才及成果转化的收益,又可以进一步提高学术声誉,巩固科研基地,扩大人才队伍,提升学科优势,推动管理体制建设。[49]因此,在对高校科研项目进行绩效第三方评价时,利用投入-产出理论这一经济学度量工具对政府财政投入与高校科研产出的分析,可以总结高校科研项目的运作效率,为绩效评价提供一种新思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