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高校科研评价发展历程及特征

我国高校科研评价发展历程及特征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高校的科研评价起步较晚。完善高校科研评价机制,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发展一直是我国政府和高校的重要课题与研究焦点。2013年,教育部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在原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深化了我国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改革的原则和方向。目前,国内尚无国家级主导下的科研评价体系与规范,科研评价基本上仅局限于高校和科研机构内部行政管理部门各自制定的评价制度。

我国高校科研评价发展历程及特征

我国高校的科研评价起步较晚。我国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开始于1952年大规模调整高等院校后学校对科研工作的集中管理,“文革”时期被迫停止。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后全面恢复,并在改革开放后全面建设市场经济新时期得到进一步专门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科研评价体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90年代初,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开始重视以科学论文为基础研究的评价因素,先后引入SCI和核心期刊作为评价科研机构及研究人员的重要指标。90年代中期,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我国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资力度,并且运用同行评议手段为各种政府科技投资计划提供决策支持,基于同行评议的资源分配方式获得更加全面的运用。此外,基于“投入-产出”概念为框架设计的科研评价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被引入科研管理,成为科研管理的重要手段与工具。1993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现“科技部”)将技术评价手段引入科技宏观管理环节,作为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突破口,从1994年开始科技评价试运行。1997年组建了国家科技评价中心,并在12个省市开展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科技评价被引入政府科技决策系统后,其作为“第三方立场”,有效地促进了科技决策的科学化,对推动全国科技评价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完善高校科研评价机制,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发展一直是我国政府和高校的重要课题与研究焦点。20世纪90年代起,国内很多高校对科学研究及其成果的评价逐渐由同行专家主导的定性评价转变为行政管理部门主导下的定量评价。2002年6月,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强调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建立和培育独立的、社会化的、中介性科学评价机构,积极开展科学评价工作。2003年5月,科技部、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2003年9月,科技部发布了《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科技评价的意义和作用得到社会广泛的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完善科研评价机制,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2013年,教育部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在原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深化了我国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改革的原则和方向。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进一步将健全科学学术评价和学术标准体系,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作为“双一流”高校重点建设内容之一。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分两个阶段提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第一阶段:经过5至10年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水平明显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更加完善,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社会选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学。第二阶段: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随着《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研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的陆续出台,我国高校科研评价改革的方向、思路和原则也逐渐清晰。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近年来学术界对高校科研评价的相关研究持续推进,呈现了“井喷”之势,相关著作或学术论文在数量上保持明显上升的趋势。[45]从已发表的文献来看,反思性、评述性的文章比较多,针对科研评价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改进策略的文章比较少,且对科研分类评价、科研评价主体、科研评价内容、科研评价方法和科研评价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www.xing528.com)

我国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大致经过了行政评价、同行评价、指标量化评价和国际科研计量评价四个阶段。这四个评价方法在当时对高校的科研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国内尚无国家级主导下的科研评价体系与规范,科研评价基本上仅局限于高校和科研机构内部行政管理部门各自制定的评价制度。[46]

我国高校普遍借鉴国外科研评价经验,采用以科研业绩和科研工作量为核心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该体系评价结果不但是衡量高校科研水平、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教师职称评审、岗位评聘和福利津贴的主要标准。虽然这一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热情,推动了高校科研的发展。但是对标我国高校科研评价实际,高校科研评价实践在促进高校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弊端。不仅未完全达到高校科研评价应有的考核、激励和约束目标,而且引发了诸如学术行为不端等众多伦理道德问题。[47]例如,依然存在体系尚不完善、“重数量轻质量”、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率较低、一些量化评价方法的弊端日益显现等问题。因此,改革现行高校科研评价制度,以学术科研自身的价值为标准进行评价衡量,同时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公正、客观的科研评价体系,并将之制度化和规范化已是迫在眉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