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模型验证及因素解释分析

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模型验证及因素解释分析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由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模型的检验,可以确认研究模型具有一定的内外在品质,适配度比较理想,接下来需进一步检验研究假设、路径,分析直接及间接效果、总效果以及变异解释力的R2值。在学校环境影响因素方面,五个层面的因素负荷分别为培养理念0.79、培养主体0.72、培养方式0.83、培养条件0.56和学术氛围0.72,其中培养方式的解释力最高,然后顺次为培养理念、学术氛围、培养主体和培养条件。

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模型验证及因素解释分析

经由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模型的检验,可以确认研究模型具有一定的内外在品质,适配度比较理想,接下来需进一步检验研究假设、路径,分析直接及间接效果、总效果以及变异解释力的R2值。

1.研究假设及路径检验

表4.4.3为假设模式的五个二阶潜在变量间关系的检验,其中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为潜在自变量,个体动机、创新能力特征和创新产品表现为潜在因变量。除H9-2、H10-2、H10-3、H10-4四条路径因未达到显著标准已在修正中删除外,其余六个假设皆正向且达显著水平,检验研究假设成立。

表4.4.3 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各构面关系检验

2.直接及间接效果

直接效果指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并未通过任何其他变量;间接效果则是某个变量至少通过一个其他变量来影响因变量;总效果是直接效果与间接效果的综合。本研究理论模型的直接、间接及总效果如表4.4.4所示,总效果值介于0.044~0.490。

表4.4.4 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模型直接、间接与总效果汇总表(www.xing528.com)

社会环境与学校环境皆直接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个体动机,其中社会环境对个体动机的影响更大,直接效果为0.490。因此,激发研究生创新能力个体动机的产生首先应重视社会环境因素,包括国家政策给予的支持与家庭环境带来的鼓励。可见,研究生创新能力个体动机的产生并不能单靠学校环境在培养模式上的革新,也需要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支持。

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和个体动机三方面的因素。其中,学校环境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最大,总效果值为0.464,其中直接效果值为0.324,通过个体动机的间接效果影响值为0.140。个体动机直接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直接效果为0.438。社会环境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则通过个体动机产生,间接效果影响为0.215。由此可知,要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水平,应重视学校环境在培养理念、培养方式、培养主体、培养条件和学术氛围的作用;同时,应积极争取社会环境的支持,激发研究生创新的个体动机。

研究生创新产品表现主要受研究生创新能力特征的影响,其中创新能力特征直接对创新产品产生的效果为0.207。社会环境、个体动机、学校环境,则通过创新能力特征对创新产品产生间接影响。

3.变异解释力

由图4.4.4可以看出,在整体模型的结果关系中,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共同直接影响研究生个体动机,可解释变异程度达50%;社会环境、个体动机和学校环境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特征,解释变异量达46%,但对创新产品的解释力度不佳。

本研究中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模型路径关系如图4.4.4所示,就个别潜在变量而言,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生创新能力四个层面的因素负荷分别为建构知识0.66、发现问题0.79、解决问题0.76和提升转化0.72,其中发现问题的解释力最高(R2=0.62),然后顺次为解决问题(R2=0.58)、提升转化(R2=0.52)和建构知识(R2=0.44)。在社会环境影响因素方面,除社会文化路径不成立外,国家政策和家庭环境两个层面的因素负荷分别为0.67与0.54,其中国家政策的解释力较高(R2=0.45),其次是家庭环境(R2=0.29)。在个体动机方面,两个因素负荷分别为内在动机0.77和外在动机0.46,其中内在动机的解释力较高(R2=0.59),其次是外在动机(R2=0.21)。在学校环境影响因素方面,五个层面的因素负荷分别为培养理念0.79、培养主体0.72、培养方式0.83、培养条件0.56和学术氛围0.72,其中培养方式的解释力最高(R2=0.69),然后顺次为培养理念(R2=0.62)、学术氛围(R2=0.52)、培养主体(R2=0.52)和培养条件(R2=0.31)。在创新产品上,两个层面的因素负荷分别为发表学术论文0.75和参与课题研究0.64,其中发表学术论文的解释力较高(R2=0.56),其次是参与课题研究(R2=0.4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