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都江堰水利工程:世界文化遗产,消除水患,旱涝保收

都江堰水利工程:世界文化遗产,消除水患,旱涝保收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都江堰水利工程举世闻名,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水利工程的典范。公元前256年,当时任蜀郡太守的李冰主持修建了后来名扬中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消除了水患,而且便利了灌溉、发展了航运,一举数得,使水灾频发的成都平原变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这实在是一个奇迹。都江堰的水利枢纽位于自岷江的咽喉地带——灌县。都江堰工程竣工后,成都平原的百姓从此再无水患之忧,变成一个天府之国。都江堰已被评选为“世界文化遗产”。

都江堰水利工程:世界文化遗产,消除水患,旱涝保收

都江堰水利工程举世闻名,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水利工程的典范。它的存在证明了一定要有正确的洪水自然观,积极防御引导,工程措施是减轻洪水灾害的有效方法。

都江堰位于岷江,在四川的成都平原西部。岷江贯穿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支流之一,是古代蜀地的重要河流。没有修筑都江堰以前,岷江水害严重,每到夏秋汛期,洪水大至,泛滥成灾,汛后又水枯河干,引发旱灾,百姓苦不堪言。

公元前256年,当时任蜀郡太守的李冰主持修建了后来名扬中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消除了水患,而且便利了灌溉、发展了航运,一举数得,使水灾频发的成都平原变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这实在是一个奇迹。

都江堰的水利枢纽位于自岷江的咽喉地带——灌县(现都江堰市)。它由很多建筑物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

鱼嘴是一座分水建筑物,修建在自岷江江心,形状很像鱼的嘴巴。作为分水坝的鱼嘴,把岷江江水分为东西两股。东股叫内江,起引水进入平原区进行灌溉的作用。西股叫外江,是岷江的主流,起泄洪作用。李冰对鱼嘴和一些辅助堤堰的设计可谓是煞费苦心,春耕季节,使大部分的岷江来水(约60%)进入内江以满足灌溉需要。洪水季节,内外江的分水比例则自动颠倒过来,60%的水进入外江排泄,匠心独具,非常奇妙。(www.xing528.com)

内江和成都平原之间还有一座玉垒山。为把内江的水引入成都平原,李冰将玉垒山凿开,建成一个引水口,宽约20米,长80米,高40米,工程艰巨。这个引水口就是宝瓶口。内江水流入宝瓶口后,就分道进入许多大大小小的河渠,组成一个扇形水网,其间互相交错灌溉着成都平原的大片田地

宝瓶口前的侧面,被称为飞沙堰。当进入内江的流量超过宝瓶口的容量上限时,其余的江水会从飞沙堰顶自动溢入外江。此外,上游的流水还会挟带下来一些泥沙石卵进入内江,也通过飞沙堰排入外江,防止宝瓶口和下游灌溉区淤积变浅,“正面进水、侧面排沙”,这又是一项匠心独运的巧妙设计。飞沙堰实际上就是一座泄洪排沙闸。

都江堰枢纽巧妙的构思,显著的成效,科学的配合,也值得现代水利专家的学习借鉴。都江堰工程竣工后,成都平原的百姓从此再无水患之忧,变成一个天府之国。都江堰距今已有2200年的历史了,历朝历代不断维修改建,至今还在应用,实在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都江堰已被评选为“世界文化遗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