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形成原因分类
按照洪水的形成原因,可将洪水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暴潮洪水等。
暴雨洪水,是指由暴雨引起的江河水量迅增、水位急涨的洪水。暴雨洪水的特点是:强度大、历时长、面积广。因为洪水涨落较快,起伏较大,破坏力又强,所以经常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暴雨洪水的特点不仅取决于暴雨影响,也受流域下垫面条件的影响。同一流域不同的暴雨要素,如降雨范围、过程历时、降水总量、暴雨中心位置以及移动路径等,可以形成大小和峰形不同的洪水。
我国河流洪水的发生,最多的原因就是由暴雨而形成的,尤其是夏秋季节,发生的时间由南往北推移。
暴雨洪水又可细分为:上游洪水、下游洪水。
上游洪水一般又指山洪,因为河流的上游多在山区,地形复杂,降雨一般由小气候条件决定。当暴雨发生时,山谷中的水流量会有几倍到几十倍的增加,最后咆哮而下,具有强大的破坏力。虽然这种洪灾发生的时间很短,影响的区域有限,但破坏力非常惊人。
例如,2005年6月10日,一场200年一遇的强降雨发生在黑龙江省宁安市的山区,致使沙兰河上游在40分钟内,降雨量达到150~200毫米,瞬间形成巨大山洪轰然而下,地处低洼的沙兰镇中心小学,整个操场顿时一片汪洋,洪水高达2米,从门、窗同时灌进了教室。当时300多名师生正在上课,除少数人跑了出来,多数师生都被淹死或闷死在教室里。
下游洪水的形成,一般是因为河流的流域出现大面积暴雨。致使河道排洪能力不支,洪水溃堤而出,并迅速淹没广大的平原低地。尤其下游平原多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因而洪水的入侵往往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融雪洪冰是由冰融水和积雪融水而形成的汛期洪水,多分布在高纬度地区或是海拔较高的山区。其特点是:洪水历时长,涨落缓慢,受气温影响,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洪水过程呈锯齿形。在我国融雪洪水一般发生在4~5月份,冰川洪水一般发生在7~8月份。例如,前一年冬季降雪较多,到了第二年春夏季节气温回升较快的时候,就会导致大面积的积雪融化,从而形成较大洪水。
1996年的冬天,美国明尼苏达州和北达科他州下了多次比较大的雪,总厚度高达2~3米。1997的春天,雪融化后,大量的雪水涌入红河。4月18日,红河开始泛滥,洪水淹没300多栋房屋,10余万居民被紧急疏散。这次洪水不仅给当地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极大的破坏了生态环境,还产生了2亿多吨的垃圾。(www.xing528.com)
冰凌洪水,又称凌汛,是地处较高纬度地区河流特有的水文现象,是指由于大量冰凌阻塞形成的冰塞或冰坝截住了上游来水,导致水位囤积而不断增高。当气候转暖,冰块开始融化,或者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洪水便迅速下泻,往往造成严重的破坏力。因此,要加强监测、在需要的时候采用轰炸破冰等手段来疏通河道。
在我国,冰凌洪水主要发生在黄河河道的宁夏、内蒙古、山东河段以及松花江哈尔滨以下河段。
例如,2001年12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乌达区黄河凌汛决堤,河水淹没了桥西镇和乌兰乡等5个村落,受灾面积近50平方千米,约有900户、4000余人受灾,死亡大小牲畜4900余头,房屋道路受到严重破坏,15千米的乡村公路、6座扬水站被毁。
(2)按发生地区分类
按照洪水发生地区的不同,可将洪水分为山地丘陵区洪水、平原地区洪水和滨海地区洪水。
由于地面和气候条件的不同,这几种洪水的性质和特点也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情况下,山地丘陵区洪水影响范围小,历时短暂,但是破坏力非常大,常常会毁坏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并且这类洪水突发性很强,进行预测和预防比较困难,上文中提到的,造成巨大损失的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的洪灾就属于此类洪水。
平原地区洪水的特点是积涝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主要是由于来自上、中游山地或丘陵区的洪水峰量过大,排泄不畅,从而冲毁或漫过堤坝淹没平原造成的。由于平原地区通常是工农业以及城镇集中地区,洪水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滨海地区洪水主要是由台风暴潮、天文大潮以及海啸等造成的,其灾害的特点和致灾的因素又有很多不同。
(3)按其他标准分类
除此之外,洪水还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例如,按洪水发生的流域范围,可分为流域性洪水与区域性洪水;按洪水重现期,可分为常遇洪水(小于20年一遇)、较大洪水(20~50年一遇)、大洪水(50~100年一遇)与特大洪水(大于100年一遇);按照洪水发生的时间长短,可将其分为渐发性洪水和突发性洪水(如堤坝崩溃、山洪导致的洪水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