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历史:帝国昂扬,一切为集权

中国历史:帝国昂扬,一切为集权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几经拉锯,汉武帝朝确立了一项权力原则——集中权力。这不仅仅是中朝侵夺了丞相带领的外朝权力,而是通过汉武帝多次无情地诛杀丞相,戏剧性地表明了皇帝的压倒性优势。其中,第一个是价值尺度的功能。货币解决了,至少是大幅地减少了交易的困难。因为物的价值通常是由其使用价值来决定的,然而在使用价值上的铁律,是边际递减效应。《盐铁论》一书中的讨论,充分地反映了西汉货币经济的发展及其限制。

中国历史:帝国昂扬,一切为集权

容我从历史上再提醒一次,在西汉的初期环境中,帝国是件新鲜事,是还在摸索发展中的东西,如何让帝国运作,帝国各个不同的部门如何彼此配合等,这都还在不断地磨合中。皇帝的角色,皇帝运用权力的合理方式,乃至皇帝应该担负的责任,及其与群臣之间的分工等,这也都是帝国初创时必须反复磨合,以寻找答案的艰难问题。

帝国和皇帝制度不是一套准备好了的,或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立即可用的完整模式。周公创设的封建制度,因具有高度的稳定性,而存在并运作了几百年。后来,它虽然经过许多变化、调整,甚至维持不住,产生了战国的长期动乱,却仍延续了很久,在当时也并没有被彻底地取代。正是因为取代封建的新政体千头万绪,所以帝国和皇权制度才没那么容易被建立起来。

也就是在帝国摸索试验的阶段,才会有今文经学、“天人感应”、谶纬一类的现象,才会有那么大的自由度去扭曲经典,改造皇帝形象,运用自然变化等。

几经拉锯,汉武帝朝确立了一项权力原则——集中权力。因此,皇帝是中心,而且是唯一的中心,在皇帝之外,帝国里不得再有其他的中心。原来的郡国并行制至此名存实亡,当时虽然有封国,但封国的国君没有实际的统治权力,他只是象征性地拥有该地,也仅得到该地的部分收入。其实,封国真正的统治管理,和其他郡县的没有两样了。

在中央朝廷,在权力位阶上,皇帝和丞相也不再是行政上的分工合作关系,而是隔出了绝对的距离。这不仅仅是中朝侵夺了丞相带领的外朝权力,而是通过汉武帝多次无情地诛杀丞相,戏剧性地表明了皇帝的压倒性优势。

和政治权力的集中同步进行的,还有经济资源的集中。地方的经济资源输送到中央,这和货币的发展关系密切,货币成了汉帝国联结的枢纽。

货币有两个基本功能。其中,第一个是价值尺度的功能。一张桌子和一个时钟如何进行交易?可以用原始的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这时候交换的,是这两样东西的使用价值。但即使手上有时钟却需要桌子的人,正好去找手上有桌子却需要时钟的人进行交换,也有麻烦。其中最麻烦的是,第一,每个人对物品的价值认定是主观的、相对的、流动的;第二,物与物之间的价值不一定形成倍数关系,应该说,正常情况下都形不成倍数关系,这就增加了以物交易物的困难。

货币解决了,至少是大幅地减少了交易的困难。有了货币中介,每样东西就都有了一个以货币来计算的价格,价格和价值分不开,价格却比价值易懂、方便。而且,价格与货币存在倍数关系。这样不同的物品就可以靠货币而在彼此之间形成价格的倍数关系。

货币还有储存价值的功能。在以物易物的情况下,价值包含在东西里。因为物的价值通常是由其使用价值来决定的,然而在使用价值上的铁律,是边际递减效应。即拥有越多同样的东西,这样东西的使用价值对这个人来说就越低。比如米粮对饿肚子的人来说,再重要不过,但对已经吃饱的人来说就没那么重要了。同样的东西积累得越多,其使用价值就越低,这让使用价值很难被储存。

货币自身没有使用价值,却可以用来交换各种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东西。因为货币可以被拿去交换不同时候所需要的不同东西,而人的欲望无穷,所以货币的积累价值就不会变低或失效。而且,没有货币,人们就不会有强烈意愿积累许多自己用不完,也用不上的东西;有了货币,可以将抽象的交换价值储存在货币中,人们当然就会愿意追求货币和储存货币了。如此,货币就不受边际递减效应的规律约束了。(www.xing528.com)

秦汉帝国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统一的货币不断普及,进而广泛运用。秦始皇统一后发行五铢钱,汉武帝在位时发行半两钱,两个雄才大略的皇帝都注意到货币的作用。没有货币,尤其是没有统一的货币,偌大的帝国的资源要如何由中央朝廷集中利用?

只是用实物及人力征集的方式,多麻烦!修宫殿,造园林,提供军事行动所需,有货币和没有货币有很大的差别!货币让一般人得以积累财富,也就能以更大的规模帮助朝廷积累财富。

在成熟的货币环境中,货币会产生积极的循环效果。也就是,货币使万物可易,这刺激了交易行为的活跃,而活跃的交易又反过来刺激人们愿意使用货币,及积累货币去换各种东西。如此,货币就会加速经济发展。即它使人们有更强烈的意愿多生产,因为自己用不完、用不掉的东西,可以通过货币有效地卖掉,再用货币换取自己缺乏的、需要的东西。

《盐铁论》一书中的讨论,充分地反映了西汉货币经济的发展及其限制。被贤良文学拿来声讨的朝廷经济政策,比如均输,很明显是货币经济下才会有的产物。均输的做法,就是贱买贵卖,它用这种方式平衡供需,同时由朝廷赚取其中的差价。而贱和贵,依据的不是东西的使用价值,而是其用货币来计算的客观价格,也就是价值。况且,没有货币,人们基本上买不了也卖不了东西。

桑弘羊主导的这套政策,并没有在“轮台之诏”后就立即停止,甚至也没有在汉武帝去世后的霍光辅政时就结束。朝廷继续用这种方式聚敛财富,而原本朝廷所需的最大开销——对匈奴的战事开销,因为政策的改变而省下来了。这产生的实际效果就是朝廷突然比以前富有了,财政上也有了越来越多的盈余。因此,霍光才能频频减赋,与民休息。

但这种运用货币差价的做法,在《盐铁论》记录的会议中,遭到了贤良文学的猛烈抨击。他们显然抱持着原始朴素的价值观,认定只有靠劳力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才有正当的价值。同样的东西,今天卖的和明天卖的、这里卖的和那里卖的,竟然会有不一样的价格,这对他们来说是完全无法理解的,他们也就自然地将交易产生的差价都视为朝廷对人们的剥削。

换句话说,从秦到汉的一百多年里,货币经济的高度发展实现了,却并未出现相应的货币理论,即解释货币的作用和价格变动的原因等的理论。这导致在主流的思想中,一直存在着对货币的不信任态度,甚至敌意。信奉无为的黄老道家不喜欢货币,他们认为货币刺激人的欲望。强调以农为本的儒家也不喜欢货币,他们认为货币夺走了农业的利益,伤害了农民生活

货币产生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在缺乏货币理论的情况下,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也就必然会遭遇突破不了的限制,甚至出现明显倒退的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