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董仲舒对《春秋》的解释:中国历史中的帝国精神

董仲舒对《春秋》的解释:中国历史中的帝国精神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除了“以《春秋》断狱”之外,在更根本的义理发挥上,董仲舒和《公羊传》也不尽相同。《春秋》在学术上的一个关键点,是“西狩获麟”,董仲舒对这一点的解释,就和《公羊传》的很不一样。且《春秋》要特别强调这个奇异的破例现象。《公羊传》基本上就是由一连串的问答组成的,通过一问一答,自问自答,它将《春秋》里的曲笔逐步耐心地揭露。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符瑞》中,却提出了与之不一样的看法。

董仲舒对《春秋》的解释:中国历史中的帝国精神

不过,除了“以《春秋断狱”之外,在更根本的义理发挥上,董仲舒和《公羊传》也不尽相同。《春秋》在学术上的一个关键点,是“西狩获麟”,董仲舒对这一点的解释,就和《公羊传》的很不一样。

《公羊传》的说法是:“何以书?记异也。”意思是,为什么要将“西狩获麟”这件事记录下来?因为这是难得一见、奇特的事。那“何异尔?非中国之兽也。”意思是,有什么奇怪或不一样的?因为麟不是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原有的动物,平常不会出现在中国。

“然则孰狩之?薪采者也。薪采者则微者也。”意思是,这样一只罕见的动物,被谁猎到了?是一个地位极其卑下的砍柴樵夫。既然如此,“曷为以狩言之?大之也。曷为大之?为获麟大之也。”意思是,明明是樵夫碰巧猎到的,为什么《春秋》却用了描述天子、贵族打猎活动专用的“狩”字?这不对啊?用“狩”字,就是为了突显这件事的重要性,希望大家注意到它所代表的重大意义。

它有什么样的重大意义?“曷为获麟大之?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

意思是,因为麟不仅稀有少见,还是具有象征价值的仁兽,一般是领导者行仁政,爱护人民,在政治上获得了“仁”的至高成就,大家和平安居时,麟才会出现的。显然,这个时候的周朝中国,绝对不符合仁的条件,那为什么麟破例出现了?且《春秋》要特别强调这个奇异的破例现象。

这和孔子有关。有人将这件事告诉了孔子,孔子很伤心地哭了,他难过地感叹:“你干吗来呢!你干吗来呢!”麟是为了孔子而来的。虽然孔子的时代不是施行仁政的时代,但圣人孔子感染、刺激了仁兽的出现,也正因为这不是仁政的时代,所以如此神圣重要的仁兽,竟然被一个地位低下的樵夫猎到了。(www.xing528.com)

孔子因而得到了结论:“吾道穷矣!”意思是:“我的路到此为止,再也走不下去了。”

从这一段话,我们一方面可以明了《公羊传》的基本形式与风格,另一方面也可以清楚地读到《公羊传》对“西狩获麟”的解释。《公羊传》基本上就是由一连串的问答组成的,通过一问一答,自问自答,它将《春秋》里的曲笔逐步耐心地揭露。《公羊传》认定就是因为有了“西狩获麟”这一明确的象征性现象,这让孔子对在现实政治中的努力彻底失望,所以他才退而写《春秋》,即放弃了改变现实的理想,而将之转变为为未来保存理想的记录。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符瑞》中,却提出了与之不一样的看法。他说:“有非力之所能致而自至者,西狩获麟,受命之符是也。”也就是说,他只专注地看重麟的出现这件事,认为麟不是人可以控制的灵兽,麟的出现代表天意。什么样的天意?麟告诉世人,有了新的天命。新的天命当然不会再是给周天子的,而是给孔子的。

因为天命给了孔子,孔子却没有真正的天子身份,所以孔子才退而写《春秋》的,《春秋》可以说是给孔子下一代新天子的教材备忘录。因而,后世谁得到了《春秋》,谁按照《春秋》的道理来当天子,谁就相当于承接了孔子的天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