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始皇的焚书令与以吏为师-帝国昂扬之中国历史

秦始皇的焚书令与以吏为师-帝国昂扬之中国历史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焚书令”明确地规定“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首先,秦朝的苛政之一,是取消老师的角色,规定只能“以吏为师”,即要学只能,也只需要向吏学习律令,叔孙通也懂律令。其中,以大篆,即籀文为首。因为秦朝要求“以吏为师”,同时将训练吏具备“小学”与律令能力的工作,交给了博士官,所以叔孙通会有一群随他奔波的弟子。

秦始皇的焚书令与以吏为师-帝国昂扬之中国历史

“焚书令”明确地规定“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显然,就算是负责保管“《诗》、《书》、百家语”文献博士官,和这些传统学问的关系也必定越来越淡薄了。然而,博士官“不治而议论”这个作用,还部分存在,博士官也并未被废除。

汉初为汉高祖制定朝仪的叔孙通,就是秦朝的一位博士官。《史记》记录叔孙通的生平时有这么一段:秦二世皇帝首度知道陈胜、吴广等人起兵时,就将博士官们召来,问他们的看法。有些博士官认为,反逆之兵只是地方上的问题;另有一些博士官就警告说,这是更全面、更高层次的国家危机。其中,表达后面意见的,都被推出去斩杀了;表达前面意见的,也都被流放了。只有一个人全身而退,那就是叔孙通,他对二世皇帝说:“哎呀,这是小事,皇帝根本不必在意。”

叔孙通真的觉得没事吗?当然不是!在秦二世皇帝的面前逃过一劫后,他立即逃出咸阳,逃回东方;先投靠项羽,后来又转而投靠刘邦。他投靠刘邦时,不是孤身一人,还带着百余名儒生弟子。

西汉正式成立后,叔孙通制定朝仪,还负责将一干功臣老将找来反复演练。第一次按照朝仪上朝时,刘邦满意得不得了,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对此,叔孙通靠的,就是他在秦朝当博士官时的所见所闻。

既然在制定西汉一朝的宫廷制度上,叔孙通据有关键的职位,那么显然他不会将自己出身的博士官废掉。汉朝的博士就从叔孙通开始,重拾“不治而议论”的作用,却又因为叔孙通的关系,多了另一个作用。前面说了,叔孙通投靠刘邦时,还带了百余位弟子。为了安置他的这些弟子,西汉后来就创立了博士可以当老师带弟子的新制度。(www.xing528.com)

这些人为什么会跟从叔孙通?他们从叔孙通那里学到了什么?首先,秦朝的苛政之一,是取消老师的角色,规定只能“以吏为师”,即要学只能,也只需要向吏学习律令,叔孙通也懂律令。其次,可能更重要的是,他可以教“小学”,“小学”指的就是运用文字的基本技能。

秦朝虽然施行了“书同文”的政策,但毕竟传承下来的战国文字的系统太复杂了,一时之间绝对不可能都统一。那妥协的做法,就是秦朝制定了八种稍有不同的文体,它们都属于“书同文”的政策可以接受的。于是,在秦朝要做一个吏,就必须熟悉这八种字体。其中,以大篆,即籀文为首。因为它最重要,所以秦朝又规定做吏的必须“讽九千籀文”,即要能认识和运用九千个篆体文字。

因为秦朝要求“以吏为师”,同时将训练吏具备“小学”与律令能力的工作,交给了博士官,所以叔孙通会有一群随他奔波的弟子。经由叔孙通的联结和影响,博士带弟子的做法,也就在汉朝承袭下来,后来经过制度化,其中的弟子也获得了博士弟子员这一正式的官僚身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