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广自杀前的感言:中国历史中的帝国精神

李广自杀前的感言:中国历史中的帝国精神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史记》所记录的李广自杀前的感言,有两个关键。他们不会知道,像李广这种人在边界曾经遭遇与承受过的一切。那个霸陵尉倒霉,他成了李广发泄对刀笔之吏愤恨的对象。即在听到李广的随从说李广是“故将军”时,他嗤之以鼻,表示“将军”这种身份没有任何价值。李广无法报复这些刀笔之吏,因为他们如此嚣张,有直接源自皇帝给予的权力。

李广自杀前的感言:中国历史中的帝国精神

史记》所记录的李广自杀前的感言,有两个关键。其中,第一个是刀笔之吏,这些人是汉武帝朝最可怕的一群人。

李广知道,因为迷路晚到的事,他又要到这批只认法令,不懂也不在乎任何其他事情,以及其他原则的人的面前接受他们的审问。在这些人的眼里,只有法令规定的责任与惩罚。他们不可能理解一个终身和匈奴对战的人,被迫绕远路,却急着想赶到面对匈奴单于的前线的心情。他们不会知道,像李广这种人在边界曾经遭遇与承受过的一切。

接受他们的审问,是李广最大的耻辱,他们不承认他成就过的任何事,他们否定他整个人及其整个人生的价值,且反复要他交代犯了什么错。正是因为李广有过之前面对刀笔之吏的经验,所以他宁死也不愿再受这样的屈辱了。死了,至少留下了未被刀笔之吏侮辱的自尊。

另一个关键,又是“天”。李广自问:“莫非这真的是天意?”但太史公的写法,让我们读下来便彻底地明白,这不是“天”,而是“人”。李广是汉武帝朝政治的牺牲者,他一辈子专注,他只想也只会打匈奴,然而在汉武帝领导的朝廷上,匈奴是很复杂的政治问题,牵涉许多李广不懂,也无从理解的权力运作:从卫青和汉武帝的关系,到卫青对公孙敖的私心,再到以刀笔之吏治国的风格……正是这种种的因素害死了李广,而不是“天”。

所以,太史公这样写:“(广)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也就是说,李广自杀后,不仅是他的部下为他痛哭,就连一般百姓,不管是认识,还是不认识他的,听说了他的遭遇后,老的少的都流下泪来。此话有深刻的言外之意,即表示知道事情经过的人,都同情李广,大家都明白他受到了怎样的不公平待遇。

同样有深刻言外之意的,还有那么简单的交代。李广死了,东路右军就只有右将军赵食其被送去审问,被判应死后,他也用爵位“赎为庶人”。也就是说,李广是对的,如果他没有死,那他必定同样又要被下吏,一旦下吏,就不会有好的结果,未审都知道结果。刀笔之吏的任务本来就不是发现真相,公平执法,而是严苛地认定违法,严苛地施予处罚。(www.xing528.com)

回头看,《史记·李将军列传》的前面特别记录了李广和霸陵尉的恩怨,这显然有特殊的用意。李广遇到霸陵尉时,正是他被赎为庶人之时,也就是他刚面对完刀笔之吏,被刀笔之吏以其刀笔一笔抹杀了多年军功,同时在被审问的过程中受尽了屈辱之后。性格刚烈、自尊心极强的李广,怎么可能忘掉这样的经历?

那个霸陵尉倒霉,他成了李广发泄对刀笔之吏愤恨的对象。因为他采取了和刀笔之吏同样的轻蔑态度。即在听到李广的随从说李广是“故将军”时,他嗤之以鼻,表示“将军”这种身份没有任何价值。而且,霸陵尉明确地表示,他只认法令规定,不能过就是不能过,他不认什么将军身份。

刀笔之吏正是如此,他们一方面承袭秦朝的苛法,另一方面接受汉武帝的酷吏养成,他们的眼中没有任何人的尊严,更不承认任何人的其他经历和情感。在审讯和判决的过程中,他们无情地践踏了其他人借以活着的种种人生价值与成就等。

李广无法报复这些刀笔之吏,因为他们如此嚣张,有直接源自皇帝给予的权力。他只能拿霸陵尉发泄。为了那样一点儿小事,就一定要杀霸陵尉,原先看来李广真有点过分,但如果明白了太史公要呈现的时代氛围与悲剧,那我们就会有不一样、更复杂的感受与判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