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南王刘安被整肃的过程中,有一项关键的因素。它既不是被记录在《汉书·武帝纪》中,也不见于刘安的传里,而是出现在《汉书·五行志》中。
《汉书·五行志》记载,汉武帝朝接连有两位皇帝的祖庙失火。这种事如果发生在今天,那首先是要调查起火的原因,尤其是要确定它究竟是意外的还是人为的;是疏忽的,还是蓄意的。但在那个时代的观念中,如此重要而且具有象征意义的地方失火,那就必然排除了意外的可能性。就算没有人刻意纵火,就算百分之百地确定失火是日晒高温造成的,那都不是意外。对西汉的人来说,祖庙失火现象中重要的不是其原因,而是其所代表的意义。
那一定是灾异,也就是天借感应传来的信息。所以,他们对此进行探究时,是看人事上出了什么问题,以致感应酿造了这样的灾异。
董仲舒提供了他的解释。他首先引用了《春秋公羊传》里的说法:“天皆燔其不当立者以示鲁,欲其去乱臣而用圣人也。”也就是说,董仲舒对皇帝表示,这项灾异是在警告朝廷,说它没有依循圣人的训诲,用人不当。
进而,董仲舒就延伸推论,他模仿天的口吻说:“当今之世,虽敝而重难,非以太平至公,不能治也。视亲戚贵属在诸侯远正最甚者,忍而诛之,如吾燔辽东高庙乃可。”(www.xing528.com)
意思是,皇帝必须以“太平至公”来对待天已经传降警告的变乱社会。而天的警告之所以用烧祖庙的方式表达,这就明确地指出,皇帝必须处理汉高祖传下来的那些“亲戚贵属在诸侯”者,并从他们当中找出行为最离谱、最不像话的(“远正最甚者”),不留情地予以诛杀,以回应天所传递的信息。
董仲舒给汉武帝的这个解释,汉武帝无法马上接受,他就找了其他专精感应学说的人,要他们评估董仲舒的说法。其中的一个专家是董仲舒的弟子吕步舒。吕步舒不知道那是老师的说法,他响应以很严厉的批判,指摘那说法的前提显然是认为高庙被烧是对的,有道理的。因此,董仲舒被劾为“大不敬”,差点丧命。
后来,董仲舒获得特赦,汉武帝也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他决定“视亲戚贵属在诸侯远正最甚者,忍而诛之”。于是,西汉随后就有了淮南王刘安的案子,它不仅处理的过程残酷,而且被刻意地扩大张扬,这意味着除了整肃诸王的地方势力的动机之外,相信感应的汉武帝还要借此向天交代,表示自己听从了天的指示,做了对的事。
由这件事,我们一方面看到感应观念的影响力量有多大,另一方面则看到以感应来解释世界,必然有其高度的主观任意性。比如,即使同样都是感应方面的专家,甚至还是系出同门的师生,弟子吕步舒的看法,竟然和老师董仲舒的相反,他还差点因此害死老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