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蒙雨天气:雾与云的姊妹,特征与分布

蒙雨天气:雾与云的姊妹,特征与分布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雾和云一样,都是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二者堪称姊妹。蒙雨天气是中南半岛北部和中国南部沿海地区的一种著名天气,是一种雾、毛毛雨和微雨的连续潮湿天气,是一种低层层云现象。冷性蒙雨天气,是沿锋面两侧均接近饱和的空气混合的结果。暖性蒙雨天气,是暖湿气团受到海面或地面冷却的结果。这几乎是最坏、持续时间最久的蒙雨天气。这种蒙雨天气是暖空气到达冷水面上发生的,它的分布靠近沿岸,呈带状,宽度很少超过150千米。

蒙雨天气:雾与云的姊妹,特征与分布

地球上还有一种与云非常类似的东西,这就是雾。雾和云一样,都是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二者堪称姊妹。更有人形象地说:“云为山上之雾,雾为山下之云。”当你在山上进入弥漫的浓雾时,可以感觉到有无数小水滴或小冰晶悬浮在空中,你不会怀疑这就是雾;而山下的人向山上望去,很自然地会发现有一团地形云环绕在山腰。究竟这是云还是雾呢?准确地说,它既是云又是雾。通常认为,飘浮在空中的是云,贴在地面上的是雾。因此,对山上人来说是雾,对山下人来说是云。

雾与云的生成和结构十分相近,但也有差别。通常雾滴是很小的,雾区的上升空气也很弱,所以不可能像对流云那样长出大的雨滴、冰雹和雪花降下来,也不能像雨层云之类,长成大雨滴出来。密密麻麻的雾滴总是飘浮在空中,不动声色地游来荡去,把天空充塞得迷离混沌。云中的水滴增长到能够克服空气的浮力落到地面上而不在途中蒸发掉时,它的直径起码在100微米(即1毫米的千分之一)以上。但是,雾中水滴的直径一般只有十几微米到几十微米,大约是小雨滴的1/10,与层云中的云滴不相上下。雾中的水滴长到一定时候就会变成毛毛雨,就难以在雾中悬浮了,而会逐渐掉下来。

雾与云有不少共性,有人把云的物理学称为“云雾物理学”。通常,按照雾的组成性质,可以把雾分为水雾、冰雾和混合雾。顾名思义,水雾和冰雾分别由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混合雾则是二者混合组成的。如果按照雾的成因来分,又可以分为平流雾、辐射雾、锋面雾、蒸气雾和地形雾等。(www.xing528.com)

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观测到的雾滴大小是不相同的。小的直径只有几微米,大的可达90微米,平均直径为10~30微米,而出现最多的雾滴直径是30~50微米。在深厚的雾的底部,发展到后期,雾滴直径可达100微米,此后,雾滴就要沉降变成雾雨。雾滴大小与温度有一定关系。有人观测到夜间气温越高,雾滴越大。在白天,却观测到不同的结果。甚至出现与夜间相反的情况,即温度越高,雾滴直径越小。这种现象与雾滴蒸发有关。白天,温度升高,雾滴蒸发显著,尤其在雾的消散阶段,温度越高,雾滴越小,单位体积雾滴的个数也减少。

雾和层云会造成“蒙雨天气”。蒙雨天气是中南半岛北部和中国南部沿海地区的一种著名天气,是一种雾、毛毛雨和微雨的连续潮湿天气,是一种低层层云现象。虽然阴雨连绵,但雨量不大。一般从1月末开始,持续到4月中旬。它一开始出现,能见度便迅速变坏,成为冬季华南沿海一带最重要的坏天气。蒙雨天气可以分为冷性和暖性两种。冷性蒙雨天气,是沿锋面两侧均接近饱和的空气混合的结果。当锋面在中国南海停留时,沿着锋面上滑的暖空气产生降雨。此时,雨滴的蒸发与从海面加入的水汽合并成很低的层云,使冷空气一侧能见度降低。不过,由于空气冷而海面暖,未必发生海雾。暖性蒙雨天气,是暖湿气团受到海面或地面冷却的结果。这几乎是最坏、持续时间最久的蒙雨天气。与此相联系的有两种情况:一种发生在冬季末期,原来由极地大陆向东移动的气团,其东侧的空气经过日本以南黑潮流域的暖洋面,然后再转而向西,随东北风到达中国沿海的冷水面。在水面上,急速地冷却和乱流混合常造成蒙雨天气的发展。起初是低云,然后随着流入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不断增加,层云向下发展,毛毛雨开始,最后形成海雾。另一种发生在春季,极地大陆气团减弱,太平洋上的热带海洋气团活跃,并开始从太平洋向大陆进发,随之而来的暖湿空气与沿海区的温差是巨大的,蒙雨天气常以浓雾形式出现。这种蒙雨天气是暖空气到达冷水面上发生的,它的分布靠近沿岸,呈带状,宽度很少超过150千米。蒙雨天气发生的季节,正是华南沿海多雾季节,可见华南沿海的雾与蒙雨天气关系多么密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