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海滨、农村,或到空气污染较轻的城市,你就会发现,那里的天空是蔚蓝色。特别是当一场雷雨过后,天空更加蔚蓝,让人感到十分惬意。那么,为什么晴朗的天空总是蔚蓝色呢?难道天空中含有蓝色的气体,或者大气本身就是蓝色的?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上海的气象科普作家许以平先生曾为青少年气象爱好者做过一个小实验:用一只长方形玻璃缸,里面盛大约2/3的水,水里撒少许泥沙粉末,使溶液浑浊。然后,把它放在窗前,选择一个晴朗的上午,七八点钟,阳光基本上平行地射向长方形玻璃缸的一端,光线通过浑浊的水从另一端射出来。这时你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长玻璃缸中的水呈现淡蓝色,从另一端射出来的光线却呈浅红色和橙黄色。
玻璃缸中出现淡蓝色,与天空呈蔚蓝色的道理是一样的。
地球表面被一层大气所包围,大气中含有许多微小的尘埃、冰晶、水滴等。一束白色的太阳光,实际上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有色光线组成。当太阳光通过大气时,仿佛在小实验中太阳光线穿过浮有泥沙的玻璃水缸一样,波长较长的红色光透射力最大,它能透过大气中的微粒射向地面,而波长较短的蓝、靛、紫等色光很容易被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使天空呈现蔚蓝色。(www.xing528.com)
万道霞光,给大自然带来了美,成为画家和摄影家永恒的主题。那么,你知道霞光是怎样形成的吗?早晨或傍晚,太阳光是斜射的,它通过空气层的路程比较长,受到散射就减弱得很厉害。减弱得最多的是紫色光,其次是靛、蓝色光等。减弱得最少的是红色或橙色光。这些减弱后的彩色阳光照射在天空中、云层上,就形成了鲜艳夺目的彩霞。我国古籍《海内十州记》中曾有“日者霞之实,霞者日之精”的记载,这里的“日”就是指日光而言。可见,我国古人早已知道霞的科学成因了。
夏天的早上,低空空气稳定,尘埃很少,如果当时有鲜艳的红霞,称为朝霞。这表明东方低空含有许多水滴,有云层存在,随着太阳升高,热力对流活动渐向平地发展,云层也会渐密,坏天气渐向本地逼近,本地天气将愈来愈变坏,所以有“朝霞不出门”的说法。而在傍晚,由于太阳的一天加热,温度较高,低空大气中水分一般不会很多,但尘埃因对流变弱会大量集中到低层。如果出现鲜艳的晚霞,说明西方天气比较干燥,不会有风暴。按照气流一般由西向东移动的规律,未来本地的天气不会转坏,所以有“晚霞行千里”的说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