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彩画特殊技法:色彩艺术的精妙应用

水彩画特殊技法:色彩艺术的精妙应用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透明性是水彩的最大特点,适合使用重叠与罩色方法。而水彩是以透明色彩为主要特点的颜料,使用这种方法是水彩的主要表现技法之一,如张湛的作品《暴雨之前》,通过多次重叠罩色,使画面达到统一、柔和与色彩层次丰富的效果,如图10-43所示。图10-43张湛《暴雨之前》图10-44黄运南《咖啡馆印象》当表现色彩与色调同时保留画纸的透亮时,一般使用罩色法。

水彩画特殊技法:色彩艺术的精妙应用

1 渲染法

渲染法是将清水滴到颜料涂层上,产生某些令人惊叹的效果。在绘制过程中,利用湿润的画纸进行颜色渲染,一般是先将颜色涂在纸面上,然后用水彩笔蘸取清水滴入颜色中,自然化开,会使颜色从深到浅、从明到暗、自然柔和地过渡,表现出三维效果,以及细致的云雾状效果。决定性因素是向画面滴入的清水量、颜色的饱和度,以及画面的湿润程度。制作时要注意用水量的控制,需要时根据颜色化开的大小、形状和范围,滴入相应的水量进行渲染,避免水分多而破坏了形体,如表现氤氲山色、湖光倒影等,如图10-35所示。

用干净的笔刷蘸清水,向湿润的颜料层上滴入清水,马上就会看到水蔓延到颜色当中,倾斜画板,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控所产生的效果。在纸面微湿而不是湿透的纸面上,向颜料层滴水,会得到不同的效果。合理使用吹风机控制最后的效果。《红色鸢尾花》创作步骤,如图10-36所示。

(1)用2B活动铅笔勾勒鸢尾花的轮廓;用柠檬黄调制浅黄色水色,画出花蕊的黄色色块,并留出较亮的部分。用玫瑰红调制水色,画花瓣的颜色,在浅红色滴入少量清水形成渲染效果。待红色干后,调制较深的水色,画出花瓣的经脉纹理

(2)用清水打湿画面背景部分,用永固黄绿调制水色,用大号圆头笔涂刷底色,滴入少量清水形成渲染效果;用翠绿加胡克绿调制水色,画叶的色彩,出现渗化效果。

(3)在背景中继续滴入清水,在适合的时机,把调好的玫瑰红水色滴入到背景中,形成湿加湿的水色效果;逐步滴入酞菁蓝水色与绿色水色,使其慢慢渲染;转动画板的角度,控制画面水色流淌,背景形成虚化与柔和的渲染效果。待画纸干透,用干画法给花卉增加细节,使得花卉更加突出。

图10-35 渲染法的运用

图10-36 王宏卫《红色鸢尾花》作画步骤

2 絮状扩散与色斑

在湿画法中,当画纸未干时,涂上的水彩颜料会散开。这是水彩材质的特点。制造絮状扩散和色斑效果时,都是利用了这一特点,产生的最终效果大不相同。湿画法是将整个区域都打湿,并在其未干时再上色,而画出絮状扩散和色斑效果。只需要打湿特定区域,让絮状扩散和色斑效果只出现在需要的地方。制作絮状扩散的效果时,要将清水涂在干燥的画纸或干透的涂层上,然后在水未变干时,以特定的角度将颜料涂在上面,颜料与水接触会产生类似羽毛的效果,而干纸上的颜料则会形成硬边。这用于描绘水中倒影与线条状的物体时很有用(图10-37)。

图10-37 王宏卫《晨色》

制作色斑与制作絮状扩散的技法类似,不同的是,要先涂颜料后加水,要在颜料未干时,把水拍在上面,水加得比较随意。因此,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也难以预测,也是水彩的魅力所在。描绘森林中的树木和树枝,或者一片松林或者树荫的光影交错,使用色斑的技法,能把树枝的细微之处画得栩栩如生,也能快速表现出树木的纹理;而描绘水中倒影或者花卉的背景时,应使用絮状扩散的技法(图10-38)。

混合颜料制作絮状扩散效果时,要在水变干前迅速涂好颜料,因此应该提前将足够的颜料混合完成,否则不容易产生絮状扩散的效果。选择湿润、流动性强、足够量的颜料非常重要,能保证最初的线条不被破坏,遇水扩散后也不会受到影响。用水在画纸上画线时,改变画笔的角度可画出不同的絮状扩散的效果,不过应该保证大部分画纸是干燥的,画面效果才会有随机性,如黄运南的作品《室内咖啡店》(图10-39)。

图10-38 王宏卫《牡丹绽放》

图10-39 黄运南《室内咖啡店》

3 逆流与开花

逆流与开花是水彩画材料的一个重要的特点,能在画面上自然形成。但这样的效果有时被看成画面的瑕疵或败笔,有时也可以看成是作品的特殊艺术效果,如图10-40所示。

作画时,如果在颜料干透之前叠加其他颜色,新的颜色可能会渗入前面的颜料中,产生形状奇怪、轮廓清晰、有着锯齿边缘的水迹。如图10-41所示作品《树枝上的桃花》,这种“逆流”有自然的花朵一样的外形,被称作“水花”或“花椰菜”。画纸吸水性越好或者质地越粗糙,越不容易形成逆流。在冷压水彩纸与热压水彩纸上,逆流的效果与“花朵的绽放”的效果更为常见。这种技法可用于描绘自然形成的物体,如树叶、河流、倒影、花朵、氤氲的背景或天空的积云。

图10-40 逆流法的水色逆流像花椰菜

图10-41 逆流法的作品王宏卫《树枝上的桃花》

逆流与开花适合绘制有硬边的不规则图形,何时加入其他颜色或加入更多颜色,制作出逆流效果前,要判断先前颜料的干湿程度,还要稍加练习。水彩纸上能看出反光,说明它还未干,这时加入其他颜料,就会形成湿画法,颜料会混合在一起,而不是形成逆流。如果不想形成逆流,但是它却形成了,唯一的补救方法是将这一小片抹掉重画,如图10-42所示。

图10-42 开花法

4 重叠罩色法

叠加透明水彩涂层来表现色彩层次和明暗关系,称作罩色。这是提高明度常用的方法。透明性是水彩的最大特点,适合使用重叠与罩色方法。单个的水彩色,一般要求能调制6~8个明度色彩层,单色加不等量的水来达到不同的明度,通过重叠罩色的方法来表现物体丰富的层次,透明色块下的白色水彩纸隐约透现,使得水彩画轻盈而响亮。几百年前,欧洲油画家就开始探索重叠罩色的绘画技法,通过不断地重叠罩盖透明颜色方法,绘制出丰富的色彩感觉与画面立体效果。而水彩是以透明色彩为主要特点的颜料,使用这种方法是水彩的主要表现技法之一,如张湛的作品《暴雨之前》,通过多次重叠罩色,使画面达到统一、柔和与色彩层次丰富的效果,如图10-43所示。

层叠的透明涂层之下,总能使白色画纸隐隐透现,水彩画特别具有丰富、透明、轻快、亮泽等效果。罩色与不透明色的叠加效果明显不同,原因就是每个涂层之间互相透光,使人感觉画面由内而外地闪闪发亮。例如黄运南的作品《咖啡馆印象》,画面四周昏暗的色彩包围了中间丰富的明亮色彩,表现出灯光闪闪发亮的效果,如图10-44所示。

图10-43 张湛《暴雨之前》

图10-44 黄运南《咖啡馆印象》

当表现色彩与色调同时保留画纸的透亮时,一般使用罩色法。往干燥的水彩色层增加颜料层,必须在第一层颜色彻底干透后才能涂下一层,并始终遵循从浅色叠加到深色的原则。使用罩色法时,晕染的色块比分层叠加法时所晕染的面积大,能改变画面颜色的色彩冷暖与色调,使画面统一。因此,针对画面色调不够统一的情况,将整个画面罩上同样的一种颜色,使画面色调变得和谐统一。另一种是针对画面中某个较小色块颜色需要调整,往上罩上一层较薄的淡色,使画面协调统一,颜色应该比较鲜明而且略微稀薄,避免使用灰色造成画面变脏。罩色时尽量一次性铺过,不要来回拖笔刷,以免水色带起颜色,融合原先颜色使画面变脏。

运用覆盖的方法,绘制完第一层水彩色,或组合水彩色干燥之后,就要开始对画面的局部区域的色彩进行深入描绘或加强。通过在这些区域覆盖更深的色彩,或是特别的笔触来表现,如《有桥的风景》,画面天色与水色,进行多次水色重叠、罩色与覆盖,达到色彩层次丰富的效果(图10-45)。

水彩画进行了过多的色彩覆盖,就会失去色彩饱和度。因此,在覆盖每一层时,都要仔细估计色彩强度,并且快速上色;或者准备一张试色纸,通过叠加覆盖色条来判断色彩的透明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一笔刷过就完成覆盖是最好的,不会干扰到下层的水彩颜色。由于每个水色层都要完全干透,在画面中会产生一些尖锐的边缘,这些效果通常有着有利的帮助,使得画面看起来更干净与清新靓丽。如果先从最深的颜色区域开始再回到亮色,当最白与最深色这两个极端色画好以后,再画中间色调时,会使画家判断画面的色彩与色调变得简单一些。

图10-45 王宏卫《有桥的风景》

巴黎的街景》作画步骤,如图10-46所示。

(1)街景建筑与人行道周边环境,用2B活动铅笔的线条勾勒轮廓,用大的底纹笔先把天空部分用清水打湿,把画板倾斜。

(2)用天蓝颜料调制水色,用浅蓝水色涂刷天空,形成上深下浅的色彩渐变关系,等待画面干燥。用天蓝加钴蓝,再加少量的群青调制水色,用较深的蓝色水色涂刷天空,进行重叠罩色,等待画面干燥。用柠檬黄加拿坡里黄调制水色,用较大号圆头笔涂刷第一遍建筑的黄色墙面,等待画面干燥。

(3)继续用柠檬黄加拿坡里黄,再加少量熟褐调制水色,涂刷第二遍建筑的黄色墙面,等待画面干燥。用钴群青加靛蓝调制浅灰蓝,给屋顶涂刷水色。根据画面色彩大关系,用调制好的蓝色水色进行重叠罩色,画出天空的最后色彩效果。继续用土黄加拿坡里黄,再加少量赭石与熟褐调制水色,用较大号圆头笔涂刷第三遍建筑阴暗面的黄色墙面,进行重叠罩色。涂刷水色时,注意暗面有反光,画出渐变色彩,等待画面干燥。调制浅蓝色水色,用平涂干画法,画第一遍玻璃窗里的蓝色。

(4)用土黄、生赭加赭石与熟褐,适当加入少量蓝色调制水色,用适中圆头笔涂刷建筑阴暗面的黄色墙面,进行重叠罩色,加深建筑的暗部色彩,同时虚化远处建筑的色彩,通过对比增强建筑的立体感与空间感。用小号勾线笔,用调色板上的各种深灰色,给建筑增加细节。用中黑加熟褐调制水色,用尖头笔画出栏杆的细节。调制绿色水色,给两边的树上色,略微增加一些细节,使得远景退远的效果。调整画面,使画面协调完善。

图10-46 王宏卫《巴黎的街景》

5 色彩过渡

以水为媒介作画,把色彩晕染柔和,可使画面形成色彩层次过渡丰富的效果。用湿画法来使画面保持湿润,使颜料相互融合,画出颜色过渡微妙的关系。这样的方法很适用于表现没有固定形状物体的色彩过渡,如花卉花瓣上的色彩、水果表面的色彩渐变、天空云彩的渐变、大海的色彩渐变、昆虫表面的色彩变化等,但是这要比油画水粉画、丙烯画等要难于控制。因为水彩颜料干得比较快,水具有流动的属性,适当结合其他画材一起使用,如水溶性彩铅、色粉笔、水性炭笔等。色粉笔磨成粉末状,用纸巾蘸取后,在画纸上擦涂,会形成很好的色彩过渡,如图10-47所示。

在铺水色时或两种颜色衔接处有了清晰的边缘线时,趁颜料湿润,用画笔或海绵蘸水轻轻涂抹绘画区域的边缘,可画出自然柔和的色彩过渡,如图10-48所示。

图10-47 王宏卫《西递村外的麦田》

图10-48 林美达《再见了!雨季

湿画法不适合用于表现人物的色彩过渡,因为无法有效地控制颜料的流动与走向。比如用湿画法画人物脸部的阴影的水色,会蔓延到脸颊上或其他地方。因此,画人物脸部可以更多地使用干画法,尤其是人物的轮廓与表面的细节。表现花瓣的圆润,要用较干的颜料上色,而不要大片涂色。如果出现了不想要的清晰边缘,用棉签、小块海绵或纸巾蘸水沿着色块的边缘轻轻涂抹,使之柔和,这样清晰的花瓣边缘与湿画法晕染柔和的花瓣内部色彩过渡形成了鲜明对比,并且与柔和的背景相互映衬,如王宏卫作品《绽放的桃花》(图10-49)。

图10-49 王宏卫《绽放的桃花》

6 沉淀法

水彩画面上某些颜料的微粒之间相互吸引,形成的颗粒纹理或斑点叫作沉淀。沉淀有颗粒沉淀与纸纹沉淀。沉淀是某些水彩颜料的特性,利用这一特性能制作出非常好的绘画效果。颜料画到水彩纸上后,其纹理会形成颗粒感。沉淀会使画面不同颜色之间相互流动和渗透,并在渗透后的颜色边线处产生颗粒,或者是因纸纹出现分布较均匀的沉淀颗粒,适合表现流动性的河流山川或沙滩等,如图10-50所示。(www.xing528.com)

图10-50 张湛《譬如朝露》

(1)颗粒沉淀

矿物颜料赭石与普蓝调和后,在水分较多的情况下,颜色之间在相互渗透后会形成沉淀状颗粒,铬绿、土黄、土红、赭石、生赭、生褐、熟褐、佩恩灰、黑色等不透明的矿物颜料容易在纸面上形成颗粒沉淀效果,如图10-51所示。

(2)纸纹沉淀

有些克数较重、纹理凹凸不平、较粗糙的水彩纸湿润后,任何颜色画到画面上,都会形成沉淀状颗粒。画纸越粗糙,沉淀效果越好,使画面肌理感自然而生动。制作时需要用清水反复洗刷纸面,洗掉纸面上的胶水,然后将调和好的水色涂刷到画面上,沉淀效果比较好。经常利用沉淀特点创作作品,可使作品产生魅力。有些蓝色颜料能产生很好的纸纹沉淀效果,如群青、钴蓝、锰蓝、锰紫、天蓝,如图10-52所示。

图10-51 不同的颗粒沉淀效果

图10-52 王宏卫《城市天空的晚霞与乌云》

(3)使用沉淀媒介剂

将容易沉淀与不容易沉淀的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使用,从而形成双色并置的奇妙效果,如锰紫色分别与熟褐、镉黄和赭石混合能产生有趣的肌理,锰紫色的沉淀效果仍然会透出来。使用沉淀媒介剂辅助调试沉淀效果,可让所有颜料都能产生沉淀。沉淀媒介剂用水稀释后,可与颜料混合使用,也可直接与颜料混合使用。沉淀媒介剂能够使任何颜料产生沉淀效果,可用来表现建筑、砖块、岩石、乌云等,如张湛的作品《群鸦》(图10-53)。

图10-53 张湛的作品《群鸦》

使用沉淀技法需要注意,画面产生的沉淀状颗粒是由颜色之间相互流动和渗透后形成的,避免过多使用颜色在一起相互流动和渗透,否则沉淀出来的颗粒会使画面变得又灰又脏,甚至导致颗粒感消失。涂色前先用清水反复在纸张表面洗刷,洗去水彩纸上的保护胶,或者用砂纸将画纸表面打磨,然后上色,能够产生沉淀效果。

(4)沉淀的纸张选择

沉淀效果取决于水彩画纸的质地、用水量多少、水质情况及颜料的性质。为了能产生沉淀效果,选用粗纹水彩画纸。某些颜料在光滑的热压纸上也能产生沉淀,但是粗糙的水彩纸,沉淀效果更好,水彩颜料与蒸馏水混合,能增加沉淀效果,如黄运南的作品《曼谷恰图恰周末市集》(图10-54)。

7 点画法

点画法是用水彩画笔的笔尖画出一连串小点色块,将画面的颜色以密集的小点形状笔触来塑造形体,与其他技法产生的视觉效果有很大不同。使用点画法,使水彩材料产生的效果更加多样化。色点水迹是水彩画的特点之一,点画法能制造多种不同的纹理效果,根据客观物体所呈现的特征,使用所对应的手法,如远山上的树林、花卉的叶子、葡萄的藤蔓、紫藤花、水纹高光、被翻开的土地、悬崖峭壁、斑驳的墙面等,如图10-55所示。

图10-54 黄运南《曼谷恰图恰周末市集》

画幅水彩作品适合使用点画法来表现,制作出的质感与新印象派的点彩画法类似。混合出不同的颜料,从浅到深,逐步使水彩颜色加深,层层点染,画出色彩层次,画出明暗关系与色彩的冷暖关系。点画法是由多层次的颜色组成,画出不同形状密度的点,通过使用多种笔刷,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水彩作品。使用点画法时,应当把颜料调制成适中的奶油状厚度,颜料水色不能过于薄或过于湿润,否则小色点之间就会模糊成一片或一团。而颜料越干,用点画法画出的图案就越清晰,如果过于干燥,色彩看起来就不饱满。

画点画法要有耐心,慢工出细活式的描绘,可混合出层层叠加的不同色点,使得画面更生动。不同色点排列的密度与不同比例的分布,是点画法的要领,画出好的感觉要及时停止。画面上的色彩与色调不仅在画纸上进行再次视觉混合,在人眼中也进行着视网膜的混合。熟练掌握点画法后,改变点的密度,使图案清晰;用旧画笔或海绵点画,用圆头笔、尖头笔、平头笔等不同形状与不同大小的笔来点画,得到不同的笔触效果;用笔手法也可以多变,如黄运南的作品《香港花市》(图10-56)。

图10-55 点画法的运用

图10-56 黄运南《香港花市》

《二层小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