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色彩对比:互补与明度

色彩对比:互补与明度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多个色彩放在一起时,会因为色相、明度与饱和度,以及形状与面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产生强烈或柔和的色彩对比。互补色对比能使色彩的色相,达到最大鲜艳程度。图6-3三组最有代表的互补色对比明度对比由于明度不同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明度对比。明度对比在色彩表现中比其他任何一种对比更明确、敏感度更高,在色彩关系中往往起主导作用,优先于色相对比与饱和度对比。

色彩对比:互补与明度

要使色彩显得突出、耀眼与显著,产生强烈的色彩效果,就需要运用对比的手法。色彩对比是多个色彩要素之间具有一定距离的状态,色与色之间在组合时产生的距离数值、差距或大小。以纯黑与白两色或以灰度极差对比看到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孤立地观察会影响看到的事物的结果,因此必须要有联系地观察,不仅要看事物的表面,还要观察在色彩面前发生了什么。色彩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要,色彩的相邻排列,每一种色彩的用量及色彩的重复间隔,都十分关键

一个色彩在不同环境与背景的衬托下,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感觉。当多个色彩放在一起时,会因为色相明度饱和度,以及形状与面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产生强烈或柔和的色彩对比。当色彩对比强烈时,色彩以冲突为主;当对比较为缓和时,以统一为主。不同色彩因对比而形成的不同的色彩效果,有色相对比、明度对比、饱和度对比、同时对比、冷暖色调对比,如莫奈的作品《吉维尼的人行桥》中色彩的对比(图6-1)。

图6-1 莫奈《吉维尼的人行桥》

1 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是并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由于色相之间的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例如伊顿色相环包含红、黄、蓝3个原色,3个二次色,12个色相色彩,以颜料的调和为基础,按光谱的排列顺序构成。色相环中的三原色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以色相作为主要的对比现象,经过对比之后的色相感觉会产生变化或偏移。在色相对比中,当主要的色相确定后,考虑其他色彩与主色相是什么关系,要表现什么内容与效果,如何才能增强其表现力。色相对比的强与弱取决于色相环上的距离和角度。任选一个色彩作为基色,根据对比的强弱把色相对比分为同类色、近似色、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对比,就构成了色彩对比、弱对比、中等对比、强对比和完全相反对比5种色相关系。

(1)同类色对比

同类色对比是指在色相上相同或相似色彩的对比,只有明度与饱和度的差别。从色相环上来看,是主色及与它相对处于0°~5°的色相对比,如相邻的蓝色同类色对比。当把某种色彩渐次加白配成亮色调,或者渐次加黑配成暗色调,或者渐次加不同深浅的灰色配成灰色调,会分别形成多种相似的色彩。这些不同明暗与深浅的色彩都是由一种色相变化出来的,如深蓝、蓝、浅蓝,深黄、黄、浅黄或深红、红、浅红等,都属于同类色。同类色对比是一种单纯、朴素的色彩对比关系,具有调和与稳定的效果。

同类色对比主要靠明度来体现,用一种不同深浅变化的色彩进行搭配,很容易取得协调与统一的画面效果,但也很容易变得单调和乏味。因此,在一个画面中,如果使用同类色,需要同时注意明度与饱和度的变化。

在实际使用中,尤其是较复杂的画面,很少只用同类色对比,而是使用以同类色为主或作为背景,选择与其对比强烈的色彩作为点缀和强调,打破单一的气氛,取得色彩对比的艺术效果。

(2)近似色对比

近似色对比是指从色相环上两色相之间间隔120°以内的色彩对比。近似色含有共同的原色,色相较为接近的色彩,如蓝色近似色。朱红与橘黄,朱红色以红为主,里面略有少量黄色;橘黄色以黄为主,里面含有少量红色,它们在色相上不同,但在视觉上比较接近,对比柔和。

在自然界中,近似色搭配非常普遍,是视觉感受最舒适的色彩搭配方式。在使用近似色时,同样需要适当加强明度与饱和度的对比,避免画面显得平淡。

(3)邻近色对比

邻近色对比是指在色相环上两色相差距60°~ 90°的对比,如橙与红、蓝与青、绿与黄。这些色相属于中度对比,最大的特点是在统一中不失变化,所以是设计中常用的色相搭配。

(4)对比色对比

色相环上间隔120°或180°的色彩对比称为对比色对比,如红与黄绿、红与蓝绿、橙与紫、黄与蓝等。红、黄、蓝三原色组合是一种强烈的对比色对比。对比色的色相差异很大,色彩对比强烈,每种色彩都色感鲜明。当对比色饱和度较高时容易使人激动与兴奋。不同色相的对比色关系与不同的对比色,视觉所感受到的色彩对比强度有强弱之分,如图6-2所示。

图6-2 对比色对比

三原色中的某一色与另外两色等量相加的色彩互为补色,并置在一起形成补色对比,出现人的视觉补色反衬现象,补色相影相随、相互依存。如当注视一块黄色时,它的周围会出现紫色的感觉;当注视一块红色时,它的周围会出现绿色的感觉;当注视一块蓝色时,它的周围会出现橙色的感觉。

对比色对比和互补色对比都属于强对比的组合,互补色属于对比色中的极端现象,所有的互补色属于对比色,但是对比色不一定是互补色。典型的补色对比是黄与蓝紫、蓝与橙、红与绿,其中,红与绿明度最接近,黄与紫明度差异最大,而橙与蓝冷暖对比最强烈。互补色对比能使色彩的色相,达到最大鲜艳程度。

2 明度对比

(5)互补色对比

在色相环上两色相之间的间隔180°(即色相环上通过圆心相对)的对比色称为互补色对比。如图6-3所示,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是三组最有代表的互补色。互补色对比是最强的色相对比,互补的两种色彩并置时,各自的色相属性得到极致的体现,会感到红的更红、绿的更绿。由于互补色对比构成的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容易出现过分刺激、不协调的负面效果,因此需要通过改变明度与饱和度来缓和对比。

图6-3 三组最有代表的互补色对比

(1)明度对比

由于明度不同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明度对比。明度对比在色彩表现中比其他任何一种对比更明确、敏感度更高,在色彩关系中往往起主导作用,优先于色相对比与饱和度对比。每一种颜色都有自己的明度特征,将色彩放在一起对比时,除了色相不同,还会有明显的明暗差异,如黄与紫、淡绿与深蓝。

在各种色彩之间的明度对比中,柠檬黄的明度最高,蓝紫色的明度最低,橙色与绿色属于中明度,红色与蓝色属于中低明度。当任何纯色加入适量白色或黑色后,会产生不同的明度变化。黄与黑并置的明度对比特别抢眼,对比效果突出。

所有色彩的图像都可以只用明度来表示,如有素描、黑白照片等,而且绘画与设计作品转为黑白色调时,仍然保留清晰的明度层次。因此,对明度对比关系的把握,能够体现出对色彩整体的控制。将明度由黑到白分为九个明度序列,最暗的为1,最亮的为9,1~3为低明度区,4~6为中明度区,7~9为高明度区,如图6-4所示。明度色阶的划分,在有彩色中同样适用,不要因为物体有了亮丽的色彩,而忽视了色彩深层的明度关系。人眼对于明度的差异非常敏感,有时无法辨别色相或饱和度的微妙变化,但是细微的明度变化通过对比,人眼依然可以清楚地辨识出来。

图6-4 明度色阶划分

(2)长调与短调

调子的长调与短调是色彩中一个重要概念,用来表示明度对比的跨度,指色彩在明度色阶上差距的长短。与音乐中的音域对应,明度跨度大于5级称为长调,跨度小于3级称为短调,跨度在3~5级称为中度调。长调和短调与画面整体明暗无关,只是用来形容明度的范围,是对明度层次和对比的描述。

明暗色阶与长调和短调的划分都是概括地描述色彩,每个明度调中都可以再分出更多明度层次,不同的长调与短调都包含着无数更细微的对比关系,在明度上更细微地把握色彩关系,并且结合具体的主体与对象。长调与短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色彩的效果,色彩的整体明度决定了画面明快、清晰、沉闷、强烈、朦胧等效果。从明度对比的角度来考虑色彩搭配,明度调子要从高、中、低3个层次来入手,以此来决定画面整体呈现出来的感觉是明亮的、深暗的,还是中性的。然后再根据画面具体情况来考虑不同的长短调组合。

高明度色彩7~9明度区占据画面绝大多数面积,构成了亮色调,如图6-5所示。亮色调的特征是在大部分色彩中加入白色,提高了整体色调的明度,而色相感觉相对减弱。亮色调给人轻快、柔软、明朗、纯洁的感觉,用来表现柔和与响亮或苍白与恐怖的感觉。

中明度色彩4~6明度区占据画面绝大多数面积,构成了中明度色调。中明度色调的色彩明度适中,有较高的纯色色相特征,也可以是低饱和度色彩,具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力,是常见与常用的色调。高饱和度的中明度色调给人感觉热情与有活力,而降低色彩饱和度则体现朴素与稳重的感觉。

低明度的色彩1~3明度区占据画面绝大多数面积,构成了暗色调,如图6-6所示。低明度色调给人沉重、浑厚、强硬、刚毅、神秘的感觉,表现黑暗与哀伤的色调。在暗色调中,一般会搭配一些高明度或高饱和度的色彩进行点缀。

图6-5 亮调色

图6-6 暗调色块

3 饱和度对比

鲜艳程度不同的色彩并置在一起产生的对比效果,称为饱和度对比。饱和度对比是决定色调感觉的关键。饱和度对比的效果比明度和色相的对比更加柔和与含蓄。运用色彩饱和度对比,在统一的色相调子中形成丰富的中间色,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厚重感与表现力。如图6-7所示,饱和度对比有单一色相的饱和度对比、同一种色相与不同色相的饱和度对比。

图6-7 饱和度对比

饱和度对比强烈时,色彩饱和度高,色相感鲜明,从而使色彩更加鲜艳与生动。色相对比强烈的色彩,如果饱和度较高,画面会出现生硬、杂乱与刺激的感觉,需要通过改变饱和度或面积的比例进行色彩统一。色相对比较弱的色彩,如果饱和度过于一致,容易出现含混与单调的感觉,需要增加少量鲜明色块或者加大明度的对比来增强色彩层次。

在实际应用中,单纯的饱和度对比并不存在,其中必然包含着明度或色相的对比。如图6-8所示,饱和度对比强烈,色彩鲜明、鲜艳,画面生动活泼;饱和度都较高时,对比色则难以协调。同类色饱和度都较低,画面含混不清;同类色饱和度差距较大时,画面统一,色彩生动与明确。同时,还有同一色调画面中的不同饱和度的对比。

以饱和度为主的不同色调区别,包括纯色调、中灰色调和浊色调。如图6-9所示,(a)纯色调的每一个色相都鲜艳,视觉效果强烈,色相的强烈对比让画面充满活力与张力;(b)中灰色调包含了一定的灰度,色彩个性减弱,对比也减弱,视觉效果显示出稳定与舒适感;(c)浊色调色相被极度减弱,受明度影响较小,因此,使用明度对比进行画面对比是配色的关键。

把无彩色和有彩色并置时,会产生强烈的对比,使有彩色的部分更加突出,形成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有彩色和无彩色的搭配,色彩对比强烈,想强调画面某些元素的时候,使用这种组合非常有效,而且这是一种永不过时的组合。

图6-8 饱和度对比

图6-9 不同色调

4 同时对比

两种以上的色彩在共同的空间或时间里进行比较,能比较出明确的差别,并产生比较作用,称为色彩的对比。色彩的对比现象有同时对比与连续对比两种。

同时对比是在同一空间与时间里所看到的所有色彩产生的对比效果。在艺术、绘画和设计领域中的色彩作品大多数以同时对比来呈现。自然界中的荷花与叶的红绿颜色同时对比,环境色对色彩会产生影响(图6-10)。这样的色彩对比,生活中随处可见。(www.xing528.com)

图6-10 自然界中的荷花与叶

周围环境色对人观察颜色产生了影响,产生同时对比的效果。如图6-11所示,两组色彩的同时对比很容易看出色彩的差异。

图6-11 同时对比

在色彩呈包围或相互相邻、相互依靠时,同时对比的效果最为强烈;在交接的边缘很小或完全分离时效果较弱。色彩分离越远,对比的效果越小、越弱。同样,色相对比,饱和度高时,同时对比的效果更明显;色彩的排列方式和饱和度的差别也对同时对比效果产生影响,如图6-12所示。

同时对比的特点是一块颜色将另一块颜色的色彩属性推向自身的反方向,形成更强烈的视觉效果。如同一种黄色,放在蓝色背景上比单独看这块黄色要显得更加明亮与温暖。如图6-13所示的梵高的著名作品《星空》中利用的黄与蓝对比色是同时对比的典范。

在几百年以来的绘画色彩运用与实践中,白色与黄色这两个颜色经常与蓝色一同出现,一直是蓝色的补色、反色、搭档与对比。如图6-14所示,左边的黄色色块,黄色上的黄色根本就看不出区别了,中间黄色方块消失了。

图6-12 同时对比的效果

图6-13 梵高《星空》

图6-14 黄色上的黄色与紫色上的黄色

图6-15 同时对比效果

把不同色相的色彩进行并置,对比的双方都会倾向于对方的补色,尤其是色相对比强烈时,效果更加明显。如把蓝色和橙色并置,两种色彩会比单独看时显得更加鲜艳与靓丽。如图6-15所示,两组同一色相在不同色彩背景上的色彩同时对比效果,可以看到圆形颜色在不同背景上发生了变化,感觉是不同的色块。

17世纪荷兰画家约翰尼斯·维米尔的作品《戴红帽的女孩》中,显示了视线焦点移动或者将物体脱离背景进行观察,色彩就会发生变化,椅子的左右狮子柱头变化,维米尔把观察到的色彩画下来了,在这里看到了明显的同时对比,而色彩关系改变了视觉感受,如图6-16所示。

同时对比中,高饱和度的色彩对于中性色的影响非常明显。想要得到更真实的中性色,在作品中需要有意让中性色具有一定的色相倾向,而不是单纯的无彩色。比如需要一种灰色,黑色与白色混合后,再加入任何一种色相的色彩,这块颜色看起来会更舒服、更符合视觉需求。

图6-16 约翰尼斯·维米尔《戴红帽的女孩》

明度不同的色彩同时对比时,明度高的色彩显得更明亮,明度低的色彩则显得更低沉,而相同明度的颜色在不同的背景色中,看上去会完全不同。比如同样明度的浅灰色,在黑色背景和白色背景上,给人的明度感觉完全不同,在黑色背景上呈现出近似白色的亮灰色,而在白色背景上则呈现出深一点的灰色(图6-17)。

图6-17 明度的同时对比

饱和度不同的色彩并置,饱和度高的色彩显得更鲜艳,饱和度低的色彩显得更灰暗。比如一块圆形的黄色,在同样的黄色的色块上,圆形黄色块消失;在饱和度较高的橙色背景上,偏向灰黄色;在灰色背景色块上,黄色的色相更突出,显得更艳丽,如图6-18所示。

同时对比会让对比双方的色彩特性更加鲜明。亮色与暗色相邻,亮的更亮,暗的更暗;灰与艳并置,灰的更灰,艳的更艳;冷与暖并置,冷的更冷,暖的更暖。同时对比的这种规律,就是相互衬托(图6-19)。

图6-18 同时对比对饱和度干扰与影响

图6-19 同时对比的色彩效果

5 冷暖色调对比

由于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冷暖对比是色彩的色性对比。色调是一个相对广泛的概念,不是对一种色彩属性的概括。比如一幅画的色调可以是蓝色调,也可以是暗色调。从冷暖的角度来说,分为冷色调与暖色调,或者不具有明显冷暖色倾向的中性色调。暖色调一般以黄色、橙色、红色为主色调,给人以温暖和充满活力的感觉;冷色调一般以绿色、蓝色、青色、蓝紫色为主色调,给人以清凉或冰冷的感觉;紫色、灰色是明显的中性色调。冷暖对比还受明度与饱和度的影响。白色反射率高,感觉寒冷;黑色吸收率高,感觉温暖。纯红是最温暖的色彩,如果提高红色的明度为粉红色,与纯红形成对比,就会有冰冷的感觉。

色彩中冷暖关系及其变化是对立统一的,冷暖相随,相互依存,在对比中存在。群青比天蓝暖一些;中性色与其他冷暖颜色在一起对比,会出现明显冷暖感觉,如中性色与暖色并置会呈现冷色的感觉。具有明显冷暖倾向的色彩并置进行对比,色彩冷暖属性变得更加明确与明朗。色彩冷暖是相对的,是在画面上通过比较得到的。比如黄色对于绿色是暖色,与红色对比又成了偏冷色。对冷暖的色彩感觉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颜色,因此在色彩实践中应灵活运用冷暖对比(图6-20)。

图6-20 冷暖色调对比

由于人的色彩心理平衡作用,在绘画色彩写生中,画面中色彩的冷暖是通过比较而存在,冷色边上有暖色,暖色边上有冷色,相互依存;物体与背景、受光面与阴暗面都处于冷暖的对比关系之中。

色彩的对比是不同色彩在一起时必然会产生的色彩作用。只要不是同一种颜色,就肯定存在某种程度的对比。根据对比的程度不同,强度的对比用于强调某些元素,或者用以平衡画面,或者让画面更具有冲突性,从而吸引眼球;对比弱的色彩,让画面更加安静,在作为背景时,能够更加突出前景。因此,研究色彩的对比并不只是为了追求强烈的视觉效果,而是为了使画面整体呈现强烈,或调和的美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