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神经系统感知色彩
人身处于色彩斑斓的世界中,有了光,便看见了丰富多彩的物体。当阳光照射物体后,物体反射的光进入到人的眼睛,会刺激人的视觉感知系统,眼睛吸收了色彩的能量信息,然后传递至人脑,从而产生视觉反应,色彩与视觉感知相互呼应,以及与以往的感知、记忆、思想、意志、经验、象征产生联想,继续对人的生理与心理产生影响,到更高级的推理和有条理的思维,进一步会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产生情感经验。
当人们看到辉煌的日出、美丽的日落晚霞,或者身处色彩斑斓的花海之中,便会按捺不住内心激动的情绪。人的第一感觉是视觉,色彩是一切视觉因素中最活跃和最具有冲击力的因素。视觉感官不纯粹是一种接受信息的工具,感官的活动是心理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持续不断地对周围环境做出反应是神经系统运动的基础。
光作用于人的视觉之后,便造成人的色彩感知。色彩感觉的直觉反应是生理反应,而这种反应因人而异,人的感觉世界因此变得丰富多彩。除了人的眼睛能感知色彩,人的皮肤与其他感官也能够感知部分或者少量的色彩,即使人闭上眼睛也能够感受到一定的颜色,如盲人能够通过手的触觉感知红色与黄色的区别,通过感知物体表面不同的温度来感知所产生的不同色彩。这就是色彩的生理因素。
物理的客观世界形成的色彩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客观存在的。纯客观的色彩表达只能依赖仪器的测定,而在人的视觉感知中,看到的颜色几乎从来就不是它原来的样子。也就是说,在视网膜上的影像是眼睛所看到的世界,小小的又十分完整的客观的形象。它已经被证实,并不完全是大脑所认识的那个物理的形象。
色彩是人的精神载体,与人的心灵深深地对应,视觉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艺术家画笔下表现的色彩是基于人的生理视觉感知为基本前提,表达对世界的理解与态度。这与自然科学有着很大的区别,艺术是增加视觉感知能力的最强有力的手段,没有这种感知能力,任何研究领域的创造性思维都不可能。
2 色彩对生理的作用
从生理学家对颜色与光线关系的研究开始,发展至今,硕果颇丰。例如:红色能够刺激心脏、循环系统和肾上腺,提升力量和持久力;粉红色的刺激力量柔和一些,可以降低人的心率和血压,放松肌肉,减少人的冲动感;橙色则刺激腹腔神经、免疫系统、肺部和胰腺,对消化系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黄色能对大脑、神经系统形成刺激,提高心理的警觉性,帮助放松肌肉;蓝色影响着咽部和甲状腺,对人起到平静与安稳的作用,同时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也能展现出更强的创造力,因此电脑屏幕更多地使用蓝色底色;紫色能影响大脑,有净化、杀菌和镇静的作用,以及抑制饥饿的感觉。有的色彩能更好地帮助大脑记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创造力,而有些色彩也能降低人的能力。
直接的色彩生理反应是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生理学家也证实,肌肉能量和血液循环在不同色光的照射下会发生变化,蓝光最弱,随着色光变为绿色、黄色、橙色与红色而依次增强。利用有色光线在人生理上的显著作用,用色彩进行治疗的光谱疗法出现。色彩疗法被广泛认为是一种超自然的科学。
类似色彩生理的反应还有视觉感知色彩的空间感、重量感、时间感、变色感与冷暖感,以及膨胀与收缩、前进与后退、轻与重、软与硬、兴奋与沉静等反应。
色彩的生理反应还特别体现在错觉与幻觉方面,有时感知的经验是一种骗人的幻觉,经常会跟人开一个玩笑,常常发现眼睛自己在工作。人的视觉各种现象的实质是大脑对客观世界色光刺激的感觉反应。这种反应需要对事物及环境作综合分析,并加以修正后作出正确判断。一旦产生矛盾与偏差,就会出现错觉与幻觉,有时实际不存在的现象看起来存在(这是视觉幻觉)。科学研究后发现,这与人眼的生理结构直接有关,更跟心理有联系。
不同波长的光线经过晶状体后,并非全部集中到视网膜的平面上,聚集到视网膜上的影像清晰程度也有所不同,光线波长较长的影像,在视网膜上的焦距不准确,因此影像有了扩散感。如图4-1(a)中所示的红色、橙色、黄色等显胖、显大,看起来比实际尺寸会大一些,给人一种膨胀感、迫近感,具有向前的特征,是膨胀色;而蓝色、绿色、青色显瘦、显小,看起来比实际尺寸会小一些,有一种收缩感、后退感,具有向后、向内的特征,是收缩色。(b)不同饱和度,饱和度高,向前进,具膨胀感;饱和度低,向后退,具收缩感。(c)不同明度,形成色块的形状与边线,深色有收缩感、后退感,亮色膨胀与前进感。而且明度深的比明度浅的显得更重,明度高的颜色容易使物体显得比实际大,明度低的颜色容易使物体显得比实际小。膨胀与收缩是色彩重要的性质,这些色彩的色相与色相、饱和度与饱和度、明度与明度的关系,明显产生空间深度的幻象与空间对比景深的效果。
图4-1 色彩的前进感与膨胀感(www.xing528.com)
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不同的重量感。红色、黄色等浅色感觉密度小,有向外扩散感,有较轻的感觉,称为轻感色。黑色、褐色、土黄等深色感觉密度大,给人收缩感,产生较重的重量感,称为重感色。尤其明度高的颜色给人感觉轻、明度低的给人感觉重。
红色、橙色会产生时间延长感,人会觉得时间过得慢;而蓝色、绿色会产生时间缩短感,处在蓝色环境中,会感觉时间过得快,心情也比较放松。这就是颜色的时间感。
色彩除了对视觉上的影响,对味觉也有很大的生理与心理影响,如粉红色看上去很甜、绿色感觉很咸、橙色觉得辛辣、黄色感觉有酸味。饱和度高的液体,感觉口味比较重。
色彩心理产生是因为人生活在色彩的世界中,日积月累了丰富的视觉经验,人已有的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产生一一呼应,就会在心理上引发某种情感联想,经过人类历史的沉淀,已经成为人类内心世界的一部分。例如,看到白色会联想到纯洁、完美、理想、优雅、典雅、恐怖等,看到红色会联想到火热、沸腾、热烈、喜庆、热情、革命等。人赋予颜色一些概念,成为人类共有的色彩经验。
色彩的心理认知受到年龄、文化、职业、民族、宗教、生活环境、自然环境、时代背景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相同的色彩会对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与情感联想,而有些色彩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群体共识,颜色成为精神的象征,而产生丰富的内涵。在政治领域里,色彩成了特殊的象征含义,各国国旗上的颜色成了本国民族的精神象征与色彩图腾,颜色曾经成为权力的象征。在经济领域里,颜色能刺激经济增长与衰退,每一种色彩曾经都是经济与贸易的战争。
色彩感觉是个综合现象,是外界因素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形成的认知活动。色彩心理现象与经验的研究成果,对于色彩的应用与实践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研究与分析色彩对于人类健康和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与社会生活中最大限度、最充分、积极有益地利用这些影响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色彩能够唤起人自然的、无意识的反应与联想,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具有象征性。颜色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变迁或者文明之间的差异而不同。
色彩学涉及多种学科的有关内容,包含了人的生理与心理。前者是形成色彩现象的实体因素,后者是人的色彩感觉的母体因素,两者缺一不可。色彩与生理、心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无法分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化背景,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意识形态等,人们有着不同的颜色爱好与审美追求,在很多方面也是人类的社会问题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图4-2)。
图4-2 梵高《夜晚的咖啡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