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7月29日,中共四方支部书记李慰农英勇就义于团岛,年仅30岁。同时遇难的还有《青岛公民报》主笔胡信之。这两位烈士恪守真理,至死不渝。“临刑时,胡无一言,三枪不仆;王则慷慨演说。”[33]
李慰农,安徽人,是第一位牺牲于青岛的共产党员。1925年5月,他接替被捕后被驱逐出境的中共青岛支部书记邓恩铭,以胶济铁路总工会宣传指导员、青岛地委书记的身份领导青岛党组织的工作,建立中共四方支部并任书记,傅书堂、丁菊畦任干事。李慰农到四方后,住在下四方村430号,与工人同吃同住,深受工人爱戴。李慰农坚定地领导工人同敌人展开英勇斗争,取得了第一次罢工斗争的初步胜利。张宗昌发动青岛惨案后,李慰农毫不畏惧,坚持斗争,积极恢复工会,组织纱厂工人继续发起罢工斗争。被捕后,李慰农遭受重刑,仍坚贞不屈。当他牺牲的噩耗传到上海时,中共中央正在召开执委扩大会议,总书记陈独秀提议暂停会议,为烈士致哀。会议决定广泛搜集李慰农烈士事迹,编成宣传材料,号召全党同志向他学习。
李慰农被捕时被查抄物品清单
李慰农恪守信仰、宁死不屈的革命意志在狱中没有丝毫更改。被捕后,李慰农丝毫没有吐露党的秘密,宁可忍受酷刑也不出卖党内同志和工人骨干。敌人要他交代党组织时,他严词拒绝,宁死也不暴露组织和同志:“你问支部内有多少人,请不要追究,我只说我的事,我不挂连他人的。”他大义凛然地宣示打倒帝国主义的革命意志:“我来青岛的主意,因为青岛是山东的咽喉,我希望国民打倒帝国主义,要先从青岛为始。”[34]当敌人对他施以酷刑时,他只是高呼“打倒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从容地哼唱《国际歌》。“浩浩长江天际流,风吹乐奏送行舟。问谁敢击中流楫,舍却吾侪孰与俦!”少年时期的诗作成为李慰农英勇斗争精神的真实写照。
李慰农
《青岛公民报》主笔胡信之
《媚外军阀张宗昌惨杀胶济路工人首领李慰农》
胡信之,北京人,1922年担任《中国青岛报》记者,1924年9月创办并主编《青岛公民报》,开辟《公民言论》等栏目,为民众提供了评论国事的园地,并全文刊载了《共产党宣言》,宣扬马克思主义。对反动军阀政府,胡信之号召人民奋起斗争以推翻旧政权:“试问……这样的政府,留他一天,不但不能为国家福,反而能为国家累。人民要急煞!外国要笑煞!他们颟颟顸顸,同没事的一样。请问现在对外的时候,这样的政府还能要他吗?还能不同他革命吗?!所以我们现在的步骤,一面要坚忍的〔地〕进行经济绝交,一面要根本上推翻现政府,造成有组织的国家,夫然后人民才能有真正的保障。”[35]1925年4月,青岛日商纱厂工人罢工以来,胡信之多次在《青岛公民报》上大篇幅报道罢工和各界支援罢工的消息,发表评论强烈谴责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压迫人民的暴行。胡信之坚决反帝反军阀的言论,为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所嫉恨。抓捕胡信之是张宗昌口头指名下的命令。档案载:“窃因本埠公民报馆由煽动工潮、妨害治安情事,前奉督办兼省长张面谕,查封该报馆并将该报馆主笔胡信之等拿获,解送第一军军法处讯办。”[36]胡信之在狱中备受酷刑,坚贞不屈,最后英勇赴义。
胶澳警察厅王伦案奖金发放名单(1927年8月2日)
胶澳警察厅分配逮捕胡信之奖金的便签条(1925年8月2日)
青岛广东会馆关于申请释放《中国公民报》经理刘祖乾的函(1926年7月24日)
日本青岛总领事馆关于张宗昌枪杀李慰农、胡信之等情况的电报(1925年8月1日)
虽然张宗昌竭力封锁残酷镇压罢工的消息,但《申报》《晨报》《大公报》以及各地《民国日报》等很快进行报道,引起全国各界的愤怒声讨。7月30日,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就胶济铁路总工会被封事通电全国,指出:“由此可知奉系军阀之甘为帝国主义者走狗真面目,完全暴露在全国人之前矣!望全国各界共同奋起,一致声讨,并与胶济总工会以实力支援。”[37]8月11日,中共中央、共青团中央发表《为南京青岛的屠杀告工人学生和士兵》,指出 “日本帝国主义的工具——张宗昌,受了日本指使,早已不止一次屠杀过罢工工人了。现在他又明目张胆地枪毙工人领袖李慰农和表同情于工人的《公民报》主笔胡信之,并逮捕工人数十人解往济南,借此表功于日本帝国主义。这便是帝国主义利用军阀武力的例证!这班当帝国主义鹰犬帮着帝国主义屠杀人民的军阀乃是人民的公敌,人民应该起来像打倒帝国主义一样去打倒他们”,表示“帝国主义及其工具虽然用尽种种延宕的或屠杀的方法,镇压中国民族解放的革命运动,然而我们确信今后的中国民族解放革命运动,决非帝国主义及其工具的种种方法所能镇压下去”,“最后的胜利属于我们”![38]
胶澳警察厅关于逮捕伦克忠、韩文玉领赏的呈及指令(1925年9月)
青岛胶济铁路总工会代表盛兴泉、孔宪春受委派前往上海,向全国学生总会、工商学联合会、总工会报告张宗昌镇压工人的暴行。两人发出泣告书数千份,要求上海各团体援助。8月16日,北京各界人民在天安门广场召开追悼各地惨案中遇难烈士大会。胶济铁路总工会代表伦克忠在会上作长篇演讲,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张宗昌屠杀暴行。北京大学学生根据伦克忠演讲,编写了《张宗昌祸鲁十大罪状》,在群众中广为散发,《益世报》作了转载,引起各界强烈反响。张宗昌得知四方机厂工人代表伦克忠、韩文玉在北京活动的消息后,勾结直系军阀于8月27日将伦克忠、韩文玉逮捕,29日押回济南关进军法处监狱,9月6日在济南将伦克忠杀害;韩文玉因不满16岁,继续关押。
伦克忠
日本青岛总领事馆关于青岛抵制日货运动业已停止的电报(1925年8月5日)
1925年的青岛日商纱厂工人同盟大罢工虽被中外反动势力武力镇压,但在青岛历史上书写了具有伟大意义的光辉篇章。
1925年以前,青岛工人反抗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斗争主要是为改善待遇的经济性质的自发斗争。1925年青岛日商纱厂工人3次同盟大罢工是青岛工人阶级有史以来第一次政治性大罢工,工人们旗帜鲜明地提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我们要自由!”等革命口号,标志着青岛工人阶级在政治上已开始走向成熟。1925年青岛工人大罢工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和反动军阀,而且为党培养了一大批工运骨干,同时也积累了工人斗争的经验,为以后工人运动的复兴准备了条件。
日本青岛总领事馆抄录的《为青岛纱厂周年流血纪念告工友们》(1926年5月)
[1]日方史料称2000余人在齐燕会馆参会。
[2]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REF.B08090327900,《大正十四年支那暴动一件/五三十事件/北支那之部》第1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3]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REF.B08090327900,《大正十四年支那暴动一件/五三十事件/北支那之部》第1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4]《申报》,1925年6月20日。
[5]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REF.B08090327900,《大正十四年支那暴动一件/五三十事件/北支那之部》第1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6]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REF.B08090327900,《大正十四年支那暴动一件/五三十事件/北支那之部》第1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7]日文资料记载5000人。
[8]《晨报》,1925年7月17日。
[9]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REF.B08090327900,《大正十四年支那暴动一件/五三十事件/北支那之部》第1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10]《益世报》,1925年7月22日。(www.xing528.com)
[11]《工人之路》特号第53期,1925年8月16日。
[12]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REF.B08090330200,《罢工关系系调查类/分割2》,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13]《新闻报》,1925年7月24日。
[14]《晨报》,1925年7月30日。据日本资料记载:为争取被辞退工友复职,7月23日1点,大康纱厂工人500余人停止工作,退回宿舍;早晨,800余名大康纱厂工人阻止白班工人上班。工人聚集于宿舍,与300余名被解职工人召开会议,并以全体大康工人名义提出10条要求,寄送给日本厂主 。内外棉纱厂工人积极响应大康纱厂工人罢工斗争,于23日上午11点向厂方提出与大康纱厂工人同样的要求。午饭后,500余名工人停产退入宿舍。是日,隆兴纱厂没有出现异常情况。——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REF.B08090327900,《大正十四年支那暴动一件/五三十事件/北支那之部》第1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另有日本资料记载:7月23日晚,大康厂内58名工人工作,少数机器运转;内外棉纱厂全部停产;日清纱厂120名职工退厂。
[15]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REF.B08090330200,《罢工关系系调查类/分割2》,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16]《工人之路》特号第53期,1925年8月16日。
[17]中共青岛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青岛地方史》第1卷,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年版,第59页。
[18]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REF.B08090327900,《大正十四年支那暴动一件/五三十事件/北支那之部》第1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19]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REF.B08090327900,《大正十四年支那暴动一件/五三十事件/北支那之部》第1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20]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REF.B03050149000,《各国内政关系杂纂/支那之部/地方》第42—43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21]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REF.B03050149000,《各国内政关系杂纂/支那之部/地方》第42—43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22]青岛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第C12全宗3目录246卷。
[23]《向导》第126期,1925年8月。
[24]《大公报》,1925年8月6日。
[25]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REF.B08090327900,《大正十四年支那暴动一件/五三十事件/北支那之部》第1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26]《大公报》,1925年8月6日。
[27]《向导》第126期,1925年8月。
[28]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REF.B08090330200,《大正十四年支那暴动一件/五三十事件/调书》第2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29]《向导》第126期,1925年8月。
[30]《向导》第124期,1925年8月。
[31]青岛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第A18全宗1目录第869卷。
[32]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REF.B08090377900,《大正十四年支那暴动一件/五三十事件/北支那支部》第1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33]《民国日报》,1925年8月9日。王指王伦,系李慰农的化名。
[34]青岛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第A18全宗1目录第869卷。
[35]《青岛公民报》,1925年7月8日。
[36]青岛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第A18全宗1目录第869卷。
[37]《工人之路》特号第60期,1925年8月23日。
[38]《向导》第124期,1925年8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