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让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有很好的认知。以学生的兴趣以及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结合多媒体虚拟信息技术等促进教学实践的多样化开展,以保证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新颖性、创意性。其二,让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有深厚的情感。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发性和自主性,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并享受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情境下建立起对中华传统美德深厚的情感。其三,让学生对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有坚强的意志。我们要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传统美德教育目标,通过大学生对自身行为的不断反思,强化大学生坚持践行中华传统美德行为,从而磨炼其意志。其四,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我们追求大学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实践中有良好的结果产出,当然也欢迎其他隐性产品的产出。产品的产出必须是具有价值的和实用型的。下面我们针对一些教育目标,做具体的分析,从更为微观的角度拓展我们对新时代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模式的教育目标的理解。
1.以“孝”为核心的孝道思想教育目标
(1)“孝文化传统”教育的含义
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是以儒家传统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而儒家伦理道德大厦建立于“五伦”的基石之上。“五伦”即五种社会关系:父子、君臣、夫妻、兄弟、朋友。在这“五伦”中,又把“父子”列为第一位。所以,许多学者认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家国一体”“孝为先”。父慈子孝,是中国传统伦理中带有根本性的道德标准。
(2)研制“孝文化传统”教育目标,我们始终遵循五大原则
首先是扬弃性原则。在对孝文化传统进行研制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对孝文化进行严格的筛选,适用于新时代社会的积极的文化,我们可以保留下来,而一些阻碍社会文明发展的消极因素我们要剔除。其次是恰当性原则。“孝文化”传统教育一定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兴趣需要。满足学生的发展水平的同时,创造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再次是系统性原则。“孝文化”传统是整个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要从“弘扬优秀文化传统”这个系统中去制定孝文化教育目标。最后是可操作性原则。教育目标是为了对教育活动进行导向的,目标如果没有可操作性就失去了对活动的导向作用。我们十分重视孝文化教育目标的可操作性以便于老师、家长教育和督促,便于学生自我要求和自我评价。
(3)“孝文化”教育的目标(www.xing528.com)
我们将“孝文化”教育的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组成一个主体教育目标体系。按教育的途径分: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学校教育三个途径,由学校教育协调社区教育,指导家庭教育。按学生的层次分:研究生、本科、专科。按“孝文化”的心理构造分: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
2.以“礼”为核心的道德观念教育目标
从周朝开始礼的教育便贯通于整个中华文化中,新时代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要求学生在学校要学习学生在校礼仪,具体细致地了解在校学生应该做到的礼仪细则,去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学生通过学习形成的在校礼仪,能够指导学生走好人生之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3.以“大一统”为核心的政治理念教育目标
坚持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与文化素养的统一。坚持传统美德文化与现代社会文化统一的政治教育理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