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中国古代人性理论及其实践

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中国古代人性理论及其实践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3]董仲舒相信人性表现为性与情两方面,性与情是人的自然表现。法家强调要遵循大道,用律法控制人性,人类社会就可乐观生存。孔子敬畏后世,但他更重视现世的实际生存中高贵人性的体现。孟子之实践体现现世修养:人性修养需要达到人道与天道统一的道德修养最高境界。管子承认人现实存在自我保护之性。由此可见,中国古代人性理论认为人生固然有限,但也不能因为人生短暂而忽略人性的光辉。

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中国古代人性理论及其实践

1.“人”:善—生之人性乐观主义

孟子指出人性善良的本心存于人心之中,人天生具有道德善端,“一个人从小就有亲情之性,仁义之心,要成为大人非常简单,只要能保证原有的赤子之心不丢失就可以了。”[22]董仲舒说:“故莫精于气,莫富于地,莫神于天,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贵于人。”[23](《春秋繁露·人副天数第五十六》)董仲舒相信人性表现为性与情两方面,性与情是人的自然表现。朱熹认为,“先天之性”是真、善、美的化身,是人生而有之的本性。法家强调要遵循大道,用律法控制人性,人类社会就可乐观生存。中国先贤的人性乐观主义精神集中体现在他们理解的人性本善、人性自足的观念里。即,人可以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来建立完美人格。冯友兰说:“孟子言义理之天,以性为天之部分,此孟子言性善之形而上学的根据也。”[24]正如学者所说,“圣贤们通过他们自身的修养业已为人们树立了道德修养的范式,他们的经典行为则提供了修身养性的方便门径,后人只要模仿圣贤、学习经典,即使不能成为圣贤,至少可以达到君子之境界。”

2.“人”有限存在下的人性(www.xing528.com)

中国先贤相信今生,人性体现在现世中,是有限存在的。孔子敬畏后世,但他更重视现世的实际生存中高贵人性的体现。孟子之实践体现现世修养:人性修养需要达到人道与天道统一的道德修养最高境界。管子承认人现实存在自我保护之性。管子说:“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25](《管子·禁藏》)董仲舒看到,“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26](《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人要在有限生存中体现自身高贵的人性,以义趋利。道家指出要自然洒脱生活在有限生存中。如庄子所言,“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27](《庄子·秋水》)顺其有限,谨守人生大义,这样才算是返璞归真!墨家鼻祖墨子云:“天欲义而恶不义。”[28](《墨子·天志上》)天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尤其同情弱小。所以,他又提出以“力”来对抗“命”,“力”是人的主观努力,即人的主观能动性。按照墨子的“尚同”观念,人们上同天子,天子上同“天”;这样,墨子就把“天”与“人”联系起来了,以一己之力在有限的生命中恢弘真理,把握自我就是天道。法家认为人性是现世有限存在着的,需依靠现世的规范来塑造,如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强调用法制来对待现世的人性。由此可见,中国古代人性理论认为人生固然有限,但也不能因为人生短暂而忽略人性的光辉。此乃“人”有限存在下的人性之真实意义:人生而有限,但有限的生命并不是我们忽略道义的理由,我们更应该在有限的生命中体现高贵的人性,活出有价值的人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