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研究结果揭示

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研究结果揭示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传统美德,就是优良道德品质、优秀精神、崇高情感、气节、礼仪等良好民族精神的总和。即,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展现和其行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蕴含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积淀。我们还可以从古代人性论的角度进行剖析,走进五千年前的世界,从中国现代道德与传统美德教育比较来考察中华传统美德及其教育的要义。因此自然可以断言,人性观辖制了道德观,也最终影响了人们对传统美德教育的理解。

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研究结果揭示

什么是美德?美德是人持有道德思想并能付诸行动,是道德内化于人内心产生与之一致的道德行为,指人们优良道德品质和行为的人格体现。美德多指实然的内在的要求,而非外在的道德层面要求的底线。美德可以穿越阶级,成为不同阶级内在的对高尚道德的追求。

传统美德是穿越了历史的时空依然保留在人们内部的传承性美德集合,它集古代道德精神于一体,是优秀中华精神的汇聚。中华传统美德,就是优良道德品质、优秀精神、崇高情感、气节、礼仪等良好民族精神的总和。即,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展现和其行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蕴含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积淀。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儿女历经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成果,它汇聚着数千年中华儿女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生生活的理解,融合了人类对于崇高和优秀精神的理解,是中华民族应对生存问题获得幸福的经验和理论的完美融合。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传统美德为民族的繁衍壮大提供着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如何深入理解传统美德的内涵?美德是人精神要求的较高标准,道德是人精神要求的底线标准,对把握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可以先从古代道德要求作为源头去考查。我们还可以从古代人性论的角度进行剖析,走进五千年前的世界,从中国现代道德与传统美德教育比较来考察中华传统美德及其教育的要义。(www.xing528.com)

人性,亦为古今中外伦理研究所无法回避的话题。英文中代表人性的词,大凡包括:“humanism”,指人文主义的;“humanity”,指人类、人道、仁慈、人文学科;“humanness”,指为人,为人的资格。以上的人性所指范围不同,而“human nature”包括的内容比较全面,容纳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既包括物质属性,也包括精神属性。人性是人通过彰显自我实现最终体现其完美的存在,人性乃道德研究绕不过去的主题。若从其他角度看人性理论,人性是不依赖人的主观意志而存在的:人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能动性,但不为能动力量所完全征服。能动性正是创制人性的力量之一,是人性的一种属性。著名学者王海明认为人性包含人的社会属性,而社会属性既包括社会中人与人的认知、情感、意向等内部相状属性,业已囊括社会中人与人的态度、行为、关系等外部相状属性。这显然预示着人性观念中必然蕴含着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抑或说,对道德的理解。

人性论,就是人能动地存在的理论。人性的内在需求导致道德的产生与存在,人性论影响了道德观和道德实践,而道德的不断完善也促使人性得到提升和完善。抽象的人性为真理在人身上的自由表达。道德伦理是人与人关系之真理,抽象的人性与道德伦理在真理层面相互关涉,依现实而言,“伦理学的中心问题是:人对于这个问题有着永无休止的关注和好奇,即什么是一种有序的和有意义的生活的基础”。[1]由此可以分析:人性的观点与道德的看法天然相连,或毋宁说,对人性的看法会影响对道德的剖释。因此自然可以断言,人性观辖制了道德观,也最终影响了人们对传统美德教育的理解。

古典人性论牵涉道德,概而括之,可窥其脉络一端:中国先贤人性学说过为关注“人”的道德需要。古代先贤对人性的不同领悟,也未能让他们完全形成对道德以至于传统美德教育观点的迥异,却随之促成了对早期传统美德教育的一些共识:中国早期的传统美德教育与“人”本身的解读悠然相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