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电机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罗伯特发明了集电动机、减速机构和制动机构于一体的轮毂装置。汽车产业发展较早的国家如美国和日本在这方面研究工作较多。
目前,日本在轮毂电机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1991年,日本的清水浩教授所带领的团队研制出了IZA、ECO、KAZ等轮毂驱动电动汽车,其中ECO电动汽车由两个永磁无刷直流轮毂电机后置驱动,并装有行星齿轮减速机构,额定功率为6.8kW,峰值功率为20kW。2003年,普利司通公司在东京车展上展示了独立开发的轮毂电机与专业低滚动阻力轮胎匹配的动态吸振型电动轮。2011年3月,清水浩教授组建的SIM-DRIVE公司的1号试验车SIM-LEI一次充电可续航333km,0-100km/h加速时间为4.8s,最高车速可达150km/h。
2003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将轮毂电机技术成功运用到S-10皮卡车上,该电机给车轮增加的重量约为15kg,电机功率约为25kW,产生的转矩比普通雪佛兰S-10皮卡车高出60%。2005年,通用汽车推出的燃料电池汽车后轮采用轮毂电机驱动,前轮则采用集中单电机驱动,电机总功率达110kW,续航里程达500km。(www.xing528.com)
我国对轮毂电机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课题的推进,研究力度在不断加强。同济大学分别于2002年、2003年和2004年研制了三代“春晖”系列电动汽车,均采用低速永磁无刷直流轮毂电机。比亚迪公司于2004年在车展上展出的“ET”概念车也才用了四个功率为25kW的轮毂电机,最高车速可达到165km/h。续航里程为350km。另外,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