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的未来工作规划,主要注重五个发展方向:
第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高等教育结构应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最终,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第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本科院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加大教学投入,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把教授为低年级学生授课作为重要制度。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促进文理交融。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创立民办院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加强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本科院校教学评估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诚信意识,养成良好学风。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第三,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充分发挥民办本科院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民办本科院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做出贡献。大力开展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坚持服务国家目标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加强基础研究。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应用研究。促进民办本科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民办本科院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加强民办本科院校重点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实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www.xing528.com)
第四,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民办本科院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规范校办产业发展。为社会成员提供继续教育服务,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积极参与决策咨询,主动开展前瞻、对策性研究,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的作用。鼓励师生开展志愿服务。
第五,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优化区域布局结构,设立支持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新增招生计划向中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地区倾斜,扩大东部民办本科院校在中西部地区招生规模,加大东部民办本科院校对西部民办院校对口支援力度,鼓励东部地区高等教育率先发展。建立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队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民办院校办出特色,建立民办院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民办院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继续实施“985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继续实施“211工程”和启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改进管理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绩效评估,进行动态管理。鼓励学校优势学科面向世界,支持参与和设立国际学术合作组织与国际科学计划,支持与境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基地。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产生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