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尽快把分散在南方各地的红军游击队集中起来,组成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从1937年10月至12月,国共两党先后在南京、南昌、武汉继续就新四军的建制、编制、干部、装备、经费等问题,进行了多次协商,为新四军的筹建进行了紧张而又艰巨的工作。
在编制问题上,国共两党经过反复商讨,最后共产党提出编一个军,军以下不设师、旅,军部直辖四个游击支队,每个支队设两个团,隶属八路军。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总体上同意这个方案,但不同意新四军由八路军总部指挥,最后确定隶属于第三战区,第四支队则由第五战区[3]管辖。在干部配备问题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要抽调中央军军官担任新四军各支队营以上的军官,但遭到了共产党的坚决拒绝。经多次协商,直到1938年1月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才核准通过共产党提出的支队以上干部名单。在薪饷和装备问题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以中央经费吃紧、武器困难为由拒绝了共产党提出的新四军同中央军一样待遇的要求,新四军的主要经费由自己解决,不发武器弹药。后来,周恩来同何应钦商定了新四军的薪饷、装备标准,稍次于国民政府中央军的标准。
1937年11月12日,叶挺从延安回到武汉,第二天便对报界发表谈话,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强调“只要团结一致,前途一定是胜利”[4]。这是叶挺第一次以新四军军长的身份公开亮相。随后,叶挺又赶赴南京,于21日同叶剑英一起拜见了蒋介石,会面时主要商讨新四军的编制及任务等问题。几天后,叶挺返回武汉,在汉口大和街26号筹建新四军军部。为了充实新四军力量,叶挺以满腔热忱,四处奔走,利用其广泛的社会关系,在南昌、广州、香港、澳门、粤东和闽西等地,募集经费,筹集武器、药品等军需用品,并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愿为抗战出力的国民革命军退役军官、无党派人士、医生、文化工作者和其他知识分子,为新四军工作。
▲武汉的新四军军部旧址,汉口大和街26号。
1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决定:撤销中共中央分局,成立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以项英、曾山、陈毅、黄道、方方、涂振农为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委员,项英为书记,曾山为副书记。军分会以项英、陈毅、张鼎丞、曾山为委员,以项英为书记,以陈毅为副书记。12月23日,项英到武汉,与叶挺等人商讨和部署新四军的组编工作。12月25日召开了新四军干部大会,出席大会的人员除了叶挺、项英等主要领导人外,还有部分游击区的领导人,中共中央派来的第一批干部,如赖传珠、李子芳等,以及叶挺动员来新四军工作的军事、医务人员和文化工作者,如朱克靖、叶辅平、沈其震等,共50余人。会上,叶挺、项英分别以抗日战争形势和新四军的任务为题做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标志着新四军军部的正式成立。
12月27日,项英就新四军的编制和主要干部的配备等问题致电毛泽东、张闻天等中央领导。次日,中共中央批准了新四军编四个支队和支队以上干部人选。随后报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核定,最后任命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周子昆为副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副主任。四个支队的主要干部是: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第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第三支队司令员张云逸(兼),副司令员谭震林;第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
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驻地从武汉转移到了南昌,司令部各处、各科,政治部的各部、各科陆续健全起来。主要的干部有:司令部参谋处处长赖传珠,军法处处长李一氓,副官处处长黄序周,军需处处长叶辅平,军医处处长沈其震,政治部秘书长黄诚,组织部部长李子芳,宣传部部长朱镜我,民运部部长邓子恢(兼),敌工部部长林植夫,战地服务团团长朱克靖。后来又成立了教导总队,队长由周子昆兼任。
新四军军部和四个支队组成后,即对南方各省游击队进行编组。1938年2月6日,新四军接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和第三战区的命令,要第一支队、第二支队、第三支队集中在皖南歙县岩寺镇一带整训。为此,军部立即制订方案,规定各部队集中的时间、路线、地点,并命令部队分头并进,兼程前往。军部于4月4日离开南昌,5月进驻岩寺镇。
▲在皖南岩寺镇集中的新四军部队进行战前动员(www.xing528.com)
▲在皖南岩寺镇集中的新四军部队
湘鄂赣边红军游击队改编完成,团长傅秋涛(兼),副团长江渭清。该团从湖南省平江县嘉义出发,3月初到达岩寺西北的潜口。第2团主要由赣粤边、湘赣边、皖浙赣边和湘粤赣边红军游击队[5]改编而成,团长张正坤,副团长刘培善。2月,分别从江西省莲花县垄上、大余县池江、浮梁县(今景德镇市)瑶里等地出发,3月到达岩寺。
第二支队辖第3团、第4团,共1800余人。第3团主要由闽西、闽赣边红军游击队组成,团长黄火星,副团长邱金声。第3团3月1日从福建省龙岩县白土出发,4月初到达潜口。第4团主要由闽粤边、闽西、浙南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团长卢胜,副团长叶道志。闽粤边和闽西红军游击队3月1日从龙岩县白土出发,4月初到达潜口。浙南红军游击队3月18日从浙江省平阳县山门镇出发,4月18日到达岩寺镇。
第三支队辖第5团、第6团,共2100余人。第5团由闽北红军游击队改编组成,团长饶守坤,副团长曾昭铭。2月25日从江西省铅山县石塘镇出发,4月初抵达岩寺。第6团主要由闽东红军游击队改编组成,团长叶飞,副团长阮英平(后吴焜)。2月14日从福建省屏南县双溪、棠口出发,4月初到达岩寺镇。
第四支队辖第7团、第8团、第9团和手枪团,共3100余人。第7团主要由红二十八军第82师第224团第1营及部分便衣队和新兵改编组成,团长杨克志,政治委员曹玉福。第8团主要由鄂豫边红军游击队改编组成,团长周骏鸣,政治委员林恺。第9团主要由红二十八军第82师特务营、鄂东北独立团和部分便衣队及新兵改编组成,团长顾士多,政治委员高志荣。手枪团主要由红二十八军手枪团、部分便衣队和新兵改编组成,团长詹化雨,政治委员汪少川。3月8日,第四支队在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七里坪召开东进誓师大会。会后,高敬亭率第7团、手枪团从七里坪出发,经河南省经扶县(今新县)、商城县,中旬到达皖西霍山县流波。3月10日,第9团从七里坪出发,随后到达流波。稍后,第8团从河南省信阳县邢集誓师东进,与支队部会师。
军部特务营由湘南、闽中红军游击队改编组成,共400余人。湘南红军游击队于4月11日从湖南省耒阳县江头出发,中旬到达岩寺。闽中红军游击队于4月下旬从福州洪山桥出发,5月18日到达太平。
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分散在南方八省40几个县的红军游击队,除广东琼崖地区的游击队外,胜利完成了下山、开进、集中整编为新四军的艰巨任务。新四军整编后,下辖四个支队,十个团,一个特务营,全军超过1万人,6200多支枪。虽然部队人数不多,装备落后,但绝大部分是在长期的游击战争中保存下来的精英,还有一批中共中央派来的经历过长征的干部,是忠于祖国、忠于民族的优秀儿女。从此,新四军这支人民武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华中地区敌后抗战的中坚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