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机构照护人员职业倦怠:老年照护成果揭示

机构照护人员职业倦怠:老年照护成果揭示

更新时间:2025-01-1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二)职业倦怠的影响随着养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养老机构从业人员迅速增加,而养老机构本身也面临着从业人员的职业倦怠问题。职业倦怠对个人、机构和行业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2.对机构的影响员工的职业倦怠会直接影响岗位和项目的工作产出,影响与服务对象的沟通和服务质量,导致团队凝聚力下降。在实际工作中,机构照护人员往往扮演着专业性和非专业性等多种角色,而多重角色的相互叠加,让他们承受着超载的工作压力。

(一)职业倦怠的含义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的需求或压力时,身体和情绪所产生的一种极度疲劳状态。职业倦怠综合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缺乏个人成就感。

1.情绪衰竭

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丧失,如感觉整天又忙又累,觉得精神和身体出了问题,上班的时候提不起精神,整个人感觉特别沉重。

2.非人性化

个体以一种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同事或来访者,同事之间互相推诿责任,有时候会产生摩擦。

3.缺乏个人成就感

个体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质疑工作的专业性和价值,消极评价自己的工作意义与价值。

(二)职业倦怠的影响

随着养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养老机构从业人员迅速增加,而养老机构本身也面临着从业人员的职业倦怠问题。职业倦怠对个人、机构和行业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1.对个人的影响

职业倦怠影响员工对工作的认知和态度,进而产生消极的情绪和行为,工作成效差,缺乏效能感,容易对职业感到厌倦,从而消极怠工或离职。

2.对机构的影响(www.xing528.com)

员工的职业倦怠会直接影响岗位和项目的工作产出,影响与服务对象的沟通和服务质量,导致团队凝聚力下降。

3.对行业的影响

职业倦怠容易引发人才流失,影响整个行业的提质增效,不利于养老服务业形象的树立。

(三)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

1.薪资待遇

对于一些基于专业情怀和服务热情进入养老服务行业的机构照护人员而言,在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体力后,与其他行业相比,薪资待遇水平没有明显优势,即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再加上现实生活的压力,因此容易激情退却,产生职业倦怠。

2.社会认可度

受到传统观念影响,社会大众对养老服务行业的认知存在偏差,认为养老服务工作就是伺候老年人吃喝拉撒,没地位、没面子,不受人尊重,职业尊重感不强,社会认可度不高,没有发展前途,因此许多养老护理相关专业毕业生不愿从事本专业的工作。

3.自我实现感

养老照护行业的职业化发展程度不高,部分照护人员在入职后往往从事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自我效能感较低,感觉很难实现专业价值,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职业倦怠。目前,国家还没有制定专门的养老人才职称评定体系,从业人员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不能得到有效承认。

4.工作压力

在照护工作中,一旦老年人有需要,照护人员一般都会即刻给予协助,因此时常感到缺少个人闲暇时间和自由空间,也给家庭或机构照料者带来很大的身心压力。在实际工作中,机构照护人员往往扮演着专业性和非专业性等多种角色,而多重角色的相互叠加,让他们承受着超载的工作压力。角色扮演能力不足容易引起紧张感和无力感,进而在工作中产生职业倦怠情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