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咬定所有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的总目标,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为总要求,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把贫困村(户)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压实政治责任,扛起主体责任,落实行业责任,夯实帮扶责任,强化监督责任,改革创新扶贫体制机制,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民收入稳步提高。脱贫攻坚以来,全市累计减贫人口21877户67232人,5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实现了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底的14076元提升到2019年底的19494元。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步伐加快,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16年以来,全市共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2亿元建设711个村级扶贫项目(其中2020年4524.86万元、118个项目),覆盖全市23个区镇处300个村(分场)。其中:5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共实施项目441个,占项目总数62%;249个非贫困村(分场)共实施项目270个,占项目总数38%。5年来,全市共建设通村组道路项目260个、农田水利项目149个、产业基地项目24个、光伏电站33个、危桥建设项目11个、供电设施建设项目37个、国土整理项目6个、光纤宽带项目3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项目37个、文体广场项目50个、绿化项目25个、生态公墓项目13个、太阳能路灯项目28个、老年活动室项目7个、卫生室项目13个、环境整治项目5个、垃圾处理设施项目10个。通过实施村级扶贫项目建设,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为打好打赢我市脱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脱贫特色产业基本形成,特色产业带贫机制不断完善。潜江市始终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提升贫困群众“造血功能”的重要抓手,探索出了一套水田区推广虾稻共作,旱田区推广半夏、大豆、艾草与蔬菜种植的“南红北绿”减贫带富“潜江模式”。目前,全市共建成虾稻共作80万亩、半夏和果蔬3万亩,辐射带动9505户贫困户脱贫增收,基本实现了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全覆盖。依特而立打造的三产融通、产城融合的“潜江模式”。一是做大一产业带动,增强带贫能力。推动“南红北绿”产业发展,贫困户直接从事虾稻共作4455户,从事半夏和果蔬3634户,其他产业1416户,人均增收超5000元。二是做优二产业推动,提高带贫实力。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工程。全市共有“南红”加工企业62家,年加工能力135万吨,“北绿”加工企业6家,年加工能力1.5万吨。三是做活三产业拉动,挖掘带贫潜力。倾力做活三产,打造集农事体验、餐饮、节会、旅游、电商、冷链物流等于一体的虾稻综合产业。四是要素集聚驱动,保障带贫动力。推动政策、科技、人才等资源要素向农业产业链集聚,为三产融合发展提供支持保障。推动建立全国唯一的服务小龙虾产业发展的“潜江龙虾职业学院”,先后培养120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同时,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科技培训,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1.8万余人次、贫困村致富带头人255人、产业指导员102人。(www.xing528.com)
扶贫政策全面落实,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一是精准落实产业奖补政策,增强贫困人口自身造血功能。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贫困户特色种植养殖财政补贴32750户4328.4万元。二是精准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为贫困户提供“基准利率、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抵押、免担保、全贴息”的信用贷款,加快其脱贫致富步伐。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4552笔3亿元。三是精准落实危房改造政策,统筹使用财政资金,对“四类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的C、D级危房进行维修改造,解决贫困人口住房安全问题。2016年以来,全市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241户,发放补助资金4585.9万元。四是精准落实教育扶贫政策,按照“义务教育全额保、高等教育结对保、其他教育定向保”的思路,切实解决贫困家庭子女就学难问题。2018年春季学期至今为止共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3094人次发放助学金3011万元。五是精准落实健康扶贫政策,“三个一批”“四位一体”“985”“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一票制”等健康扶贫政策全面落实。2019年,全市6683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标识率100%,参保率100%,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制度全覆盖。农村贫困人口市域内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93%,大病、特殊慢性病报销比例79.89%,住院和大病、特殊慢性病门诊,年度个人负担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全部控制在5000元以内。六是精准落实救助兜底政策,及时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低保救助和五保供养范围,做好精准扶贫与低保政策的有效衔接。2018年以来,全市对符合社会救助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6053户共发放救助兜底资金1.6亿元。
社会参与度全面提升,群众内生动力充分激发。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注重扶志自强,突出抓好产业、就业、教育等开发式扶贫,激发广大群众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规劝制止陈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生活方式,广泛宣讲身边的“脱贫故事”,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人,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
党建引领作用积极发挥,干部攻坚能力普遍增强。组建驻村工作队378支,累计选派驻村工作队员2100余人,帮扶干部7516人,到村参与脱贫攻坚工作,驻村工作队员通过开展贫困识别、精准帮扶,本领明显提高,特别是青年干部了解了基层,学会了做群众工作,在实践锻炼中快速成长。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实施头雁工程,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全面推进村主职干部专职化管理,对全市347个村党组织书记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对不胜任不称职的坚决调整,全市调整村党组织书记146名,调整面达42.2%,打造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干部队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