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关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指示》,群众文化工作以“逐步把集镇建设成为农村文化中心”为目标,有步骤地进行了农村群众文化网的建设。农村集镇文化中心是区(镇)、乡党委和政府直接领导下的,各文化事业或设施实行统一管理的,综合性的基层社会主义文化组织;是农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前进基地,主要任务是组织和举办群众文化艺术、文娱体育活动,向群众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普及科技知识,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辅导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协助行政部门对农村群众文化事业、民间艺人、文化个体户进行组织和管理,具体要达到:有经常性的、丰富多彩高尚健康的文化活动;有健全的建设(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和业余文化活动骨干队伍,有可靠的经费来源等。到1984年8月全县有11个区(镇)建立了中心文化站,6个区镇建立了集镇影剧院,中心文化站放映单位25个,皮影队1个,半职业剧团1个,图书发行门市部3个,照相服务部2个,中心文化站室内活动面积增加到1.2万多平方米,职工157人。集镇文化中心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乡村文化站、室和个体文化户的涌现,农村群众文化出现多层次、多形式的局面。1984年9月,县委批转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村集镇文化中心的报告》指出,随着中央三个一号文件的贯彻,农村经济形势好转,农民收入增加,物质生活有了提高,他们需要丰富多彩、高尚健康,振奋精神的文化生活,因此建设农村集镇文化中心,有利于农村文化、宣传、科普、业余教育和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各级党委要从两个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把建设农村文化集镇中心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要求各级党委把集镇文化中心纳入集镇建设的总体规划,分段实施,从多渠道解决经费问题。
集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1983年全县修理街面和道路81条,园林地区义务治理红军路和堤街,县有关部门还决定筹资百万元铺修解放路中段、南段和东风路西段。到1985年底,建成区镇中心文化站12个,乡文化站20个,区乡影剧场18个,露天电影放映场4个,录像放映队25个,电影放映队37个。建成区镇广播站12个,乡广播站43个,村广播室280个,通广播的村298个,入户喇叭达33860只,全县70%的农户能收听到广播。拥有电视机的家庭越来越多,城乡人民的精神生活开始迈向丰富多彩的新时代。
文化建设活动中,县花鼓剧团创作的大型现代花鼓戏《家庭公案》,热情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生活、新人物、新思想和新风貌,具有较高的思想艺术质量,受到观众和各级文艺部门的好评。1984年1月,县委县政府《关于嘉奖县荆州花鼓剧团的决定》,决定奖励剧团5000元。1986年6月,省委、省政府《关于表彰潜江县花鼓剧团的决定》,再次肯定了花鼓剧团在艺术实践中做出的业绩,授予“坚持把艺术奉献给人民的好剧团”称号,号召全省文化艺术单位和文艺工作者,向他们学习。(www.xing528.com)
重点老区乡镇——老新集镇新貌
在小城镇建设方面。1985年,全县有各类小城镇61个,其中县辖镇7个,区辖镇3个,非建制小集镇51个。其中有些已经发展成为有特色的集镇,如浩口镇,张金镇,利用地理优势,吸引了各地投资者,发展成为加工生产型集镇,龙湾、竹根滩则发展成为贸易型集镇,王场、泽口等地成为服务性集镇,熊口发展成为交通枢纽型,还有区、乡党政机关所在地,也逐步发展成为小集镇,这些小集镇既是农副产品的加工、交换基地,又是工业品的交换场所,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是农村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这些小集镇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县城所在地园林镇已经和田关、江汉油田相链接,初具城市规模;第二个层次是6个县辖镇;第三个层次是3个区辖镇和另外3个区所在地的小集镇;第四个层次是乡级镇和乡以下的小集镇,全县有48个,紧靠农村。1985年9月初,全县城镇工作会议召开。县委要求各级政府扬长避短,科学规划,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小集镇。开辟多条渠道,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1985年,全县用于城镇建设的资金323.1万元,比1984年增加103.7万元,开辟了新街路基,新建高级和次高级路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