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的非农产业早已存在,但真正具有一定规模并且上升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经济改革后出现的事物。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经济发生了一系列较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农业劳动力逐步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社队(公社撤销后,称为乡镇)企业的发展。
1982年全县社队企业1200个,从业人员2.5万人,总产值5434.54万元(1981年为1762个、从业2.36万人、总产值4525.89万元)。1983年2月,县委召开分管企业的公社主任会议,决定加快经济改革步伐,积极改革社办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工资制度,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在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如商业服务业、手工业和加工业等,试行经理(厂长)承包责任制,实行承包的企业,在不改变隶属关系和所有制、上缴集体积累、财产属于集体的前提下,由经理或厂长全权处理企业业务;允许部分企业自由推选承包人;凡实行承包的企业,可以打破固定工、固定工资和级别工资界限,真正体现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原则。在承包过程中,遵循中央全面而有系统的改、坚决而有秩序的改的要求,分期分批进行,合理制定经济承包指标,扩大企业自主权;坚持社会主义经营方向,摆正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关系;以机械操作为主、生产较连续的企业,侧重集体承包和定额管理;在承包中,不仅联产联利,还要联质、联销;鼓励改革创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对于承包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也提出了具体办法,如对离厂进行个人承包的职工,实行“六不变”政策,即隶属关系、身份、待遇、工龄、退休后的福利、货源供应不变,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进出的问题,也做了规定。承包的目的是促进企业在各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即领导方法得到改进,管理有新水平,产品质量有显著上升,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挖掘潜力有新成果,经济效益有提高,干部职工收入有增加。
乡镇企业的兴起,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1984年,全县乡镇企业吸收3万劳动力,约占总劳动力的15%。同时,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农民共同致富的途径,潜江农民的人均收入,从1957年到1978年21年间递增率为1.31%,因为乡镇企业的发展,从1978年到1983年间5年递增2.83%;乡镇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城乡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结,加速了小城镇建设和农村全面建设的进程。1984年是乡镇企业发展的转折点,这一年随着中央1号和4号文件的颁布实施,农村企业发展滞后的局势得到了改观。尤其是中央4号文件,为农民自主联合办企业和农民个体办企业开了绿灯。在文件中,将农民户办、联户办的企业与原有社队集体企业统称为乡镇企业,把他们放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明确提出鼓励户办、联户办企业与乡村所属集体企业共同发展。并要求各级政府对乡镇企业与国营企业同等对待,一视同仁,给予必要的扶持,因而形成同心协力推动乡镇企业发展的高潮。
1984年有乡镇企业2495个,职工人数2.36万人,总产值8886.40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4.9%,在工业产值中占38.1%。1985年乡镇企业发展到12059个,其中区办180个,乡办205个,村办1923个,联办1265个,户办8496个,总产值15314.84万元。(www.xing528.com)
1986年11月29日,县委、县人民政府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若干意见》,发展乡镇企业是作为农村第二步改革、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文件提出,一,坚持五个层次齐发展,重点抓村办企业。在发展方向上,集体、个体、联合体同时发展,轻、化、纺、机械、建材一齐开发,企业布局以农村小集镇为载体,但以村办企业为重点,加强村党支部对企业的领导,实行村干部经济责任制,每个村做到有1至2个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到1987年所有的村办企业产值要超过10万元,各区镇每年要有5%—10%的村企业产值超过百万。二,完善经营承包责任制。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以“一包三改十放权”为基本内容,做到政企分开,放开搞活,责权利紧密结合,摆正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县企业局对区、镇企管会,区、镇企管会对乡企管站,乡再对村,把产值、销售、资金、利润等各项指标,列入责任制,签订承包合同,实行以厂长(经理)为首的集体承包,定好承包期限,明确奖赔办法。三,围绕产品开发、产品创优、产品更新、产品系列化,降低消耗、提高效益等,抓好技术改革工作,对技术人才实行优惠政策,设立技术进步合理化建议奖。四,积极开发横向经济联合,总体原则是扬长避短、形式多样、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五,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六,搞活企业供销,强化企业管理,特别是劳务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七,减轻企业负担,严格执行提留企业利润的规定,坚决制止对企业的乱摊派,按规定,各级政府向本级企业提留利润,用于城镇建设、公共福利事业、支农项目等社会性开支,只能按企业实现利润的10%在税前列支,再在税后利润中提10%。八,培养税源,放宽税收政策,对乡镇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九,各个部门要合作扶持乡镇企业。十,切实加强领导,促进乡镇企业的稳步发展,七五期间,乡镇企业要有个基础更牢固、门类更齐全、重点更突出、速度更理想、效益更可观的发展,全县五个层次企业发展速度要超过30%,实现三年翻番。
张金区张金村改革取得巨大成果,农民致富迈开大步。1985年,张金村的工农业总产值1670万元,户均5.49万元,人均产值11654万元,农民所得纯收入,人均850元。1971年张金村工农业总产值仅21万元,人均分配87元,人均口粮不到300斤,全村298户农民有162户超支,总额达3.7万多元。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比1971年增加78倍,纯收入432.92万元,比1971年增长27倍,全村农民纯收入比1971年增加9.7倍,集体积累和个体收入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1985年,村里用15万元,为村民办实事:对老年人退休每人补贴100元;该村学生读书实行免费并设立奖学金,考上大学奖200元,考上中专奖100元,解决学费奖学金2万元;办幼儿园;全村农民实现公费医疗;对困难户实行照顾;奖励计划生育;扶助农民建楼房;为火化者解决安葬费;村组干部工资由村负担,不向农民摊派;对农户种田实行补贴,每亩补贴10元,张金村提前10年实现了小康水平。
1992年,全市乡村企业发展到11587个,从业人员4.5万人,占农村总劳力的19.6%,乡村企业总产值达8.3亿元,占全市社会总产值29.1%,年产值过2亿元的乡镇3个,过亿元村1个,过千万元村5个。乡镇企业在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中创造出令人瞩目的业绩,大大增强了全县的综合实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