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潜江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和雪灾。4月至7月,长江流域各省和湖北全省连降大雨。据东荆河陶朱埠水文站记载,降雨量达到1331毫米。内垸严重受渍。虽组织大量劳力水车排渍,但终因渍水无法外排,到7月全县71万亩农田受渍,20万人受灾。长江、汉江水位持续上涨。县委迅速组成生产救灾委员会,动员组织民工上堤防汛。8月4日,县防汛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部署防汛工作,决定县防汛指挥部负责人分赴各堤段带领群众严防死守。8月10日,大部分堤段水平堤顶,少数堤段发生漫溢。8月10日,汉江泽口站最高水位达到40.7米,东荆河陶朱埠站最高水位达到40.2米。
为减轻洪水对下游特别是对武汉的压力,省防汛指挥部电令潜江在10日19时30分在汉江右岸在五支角分洪。因动员转移灾民工作量大,延至20时扒口分洪。共扒开6口,每口深0.7米至1米,宽5米至10米。由于分洪区内防汛民工全部下堤转移物资,堤上无人值守,17时30分东荆河左岸杨家月堤溃口,18时30分马家月堤溃口,后两口冲崩汇成一长415米的大口。汉江饶家月堤因子埂被洪水冲断,溃口4处共长525米。由于分洪和溃口,全县10个区除汉江北的3个区未淹外,其他7个区均被淹受灾。受灾人口30多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7.5%。受灾农田108.5万亩,占全县农田的91.8%。冲毁垸堤283处,剅闸38座,倒塌房屋2180栋,死亡83人,损失耕牛48头。
1954年先渍后洪的特大水灾给潜江人民带来深重灾难,3万多人顷刻间一无所有。县委成立生产自救委员会,组织民船2245只,加上荆门支援船500只,陆续转移灾民3.8万人,转移耕牛2900余头。还沿转移路线设26个供应站,安排140名干部负责给灾民供应饭食和茶水。组织215名医务人员,设立10个医疗站,19个巡回医疗小组,为灾民治病。据熊口、莲市、赵台3个乡的统计,仅8月6日至17日,就治疗5900人。省委、省人民政府除拨给救济款外,还拨给分洪区农田产量补偿费145.5万元,修复水毁工程费4.8万元。
水势渐退,县委、县政府立即组织群众种荞、种菜、捞鱼、挖藕度荒,并号召机关干部“每人每日节约一两米”支援灾民,组织非灾区开展丰产运动,支援灾区人民。8月22日,县委下发《关于当前救灾工作的指示》,要求各区委克服悲观情绪,振作精神,相信有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和非灾区人民的支持,一定可以度过灾荒。同时大规模发放救济款、分洪补偿款和救济粮。9月27日到10月6日,县委召开全县三级干部会议,总结抗灾和安排救灾工作,提出“不饿死一人,不自杀一人,病死率不超过一般死亡率,不使一户贫农送童养媳和妻离子散,不因灾害出卖紧缺农具,不因灾害卖房卖田,不使灾民逃荒讨米,不让奸商高利贷乘灾荒剥削灾民,不让地主、反革命分子、不法富农、流氓地痞破坏社会治安”等“度荒九大保障”,以稳定灾民情绪。11月1日,县委、县政府发出《关于做好发放救济补助款的紧急指示》,要求各级党委明确分工,加强领导,组织参加生产救灾的干部认真学习有关救济补助款发放工作的方针、政策、原则、范围、对象和办法。11月10日,县委、县政府又发出紧急指示,强调发放救济款的目的是保证不饿死一人和稳定灾民思想情绪,并迅速恢复生产,发放救济款的对象、数目必须经过乡人代会的讨论通过。11月24日,县委召开会议讨论、制定《关于今冬明春生产救灾方案》,决定完成102.8万亩田的冬播计划,投放堤防岁修款131.4万元以工代赈,及时发放各种救济款项和按月发放粮票,按时按需供应生产资料和发放生产贷款,迅速组织灾民开展冬季副业生产。全县共发放救济款328万元,其中口粮款119.4万元,修整房屋款59.6万元,分洪区农作物补偿费128.1万元,寒衣款9.1万元,棉絮款3.5万元,耕牛款1.4万元,灾民转移费2.9万元,临时救灾款4.1万元。各部门也全力支援灾区救灾工作,供销社从灾民中收购茅草、芦苇、青竹等土产品,共计172.4万元;银行发放贷款98万元;粮食部门从外地调进荞麦、小麦、晚稻、中稻、花生等种子381.5万公斤。由于救援及时,措施得力,灾民中外出逃荒者全部返回家乡,投入生产建设。(www.xing528.com)
正当全县人民大力开展生产救灾,年底又连降百年罕见的大雪。地上积雪40厘米至60厘米,气温降至零下14℃。大雪封路,汉江、东荆河冰冻,冰厚20厘米左右,交通十分困难。全县冻饿死耕牛1647头。冰冻造成断炊1743户6831人,其中1872人处于死亡边缘。县委、县政府及时组织1300多名干部挨家挨户检查,为群众送米送柴,发放御寒衣被6.29万件,帮助人民群众度过寒冬。
在抗御新中国成立初期这几年的自然灾害尤其是1954年的特大水灾和雪灾中,潜江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经受住了一次次的严峻考验,表现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精神和坚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刚刚翻身得解放的广大人民群众表现出了与困难作斗争的空前的大无畏精神,更加坚定了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