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潜江市革命老区发展史:围攻中原解放区引发全面内战

潜江市革命老区发展史:围攻中原解放区引发全面内战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独吞抗日战争的胜利成果,国民党第六战区部队迅速出动,其中第二十六集团军由鄂西出动,一部进驻潜江,一部进至江陵、沙市及附近地区。在武力保护下,国民党潜江县政府迅即组建各级政权,加强对人民的统治。新四军五师三军分区部队实施战略转移撤离襄南,潜江根据地党政军组织大批撤离,留下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党员停止一切公开组织活动,直接与区委指定人接头。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全面内战。

潜江市革命老区发展史:围攻中原解放区引发全面内战

为了独吞抗日战争的胜利成果,国民党第六战区部队迅速出动,其中第二十六集团军由鄂西出动,一部进驻潜江,一部进至江陵、沙市及附近地区。1945年9月,国民政府潜江县县长刘国桢带领国民党特务李馥、刘均等部分人员化装潜入潜江城,在过境赴武汉受降的国军一八五师帮助下,将县城伪军收编为县警察大队,计5个中队624人,有轻机枪10挺,长短枪487支,汉奸张明富摇身变为国民党潜江县警察大队长。9月下旬,国军七十六军一三五师政治部主任王久之,以一个营的兵力进犯襄南抗日根据地腹地潜江,进攻苏家港、积玉口,随即进驻县城,将伪保安队重新改编为潜江县自卫大队,有4个中队454人,轻机枪16挺,长短枪525支。在武力保护下,国民党潜江县政府迅即组建各级政权,加强对人民的统治。把全县划为19个乡,刘国桢指派心腹担任正副乡长。并在各乡建立反动武装,每乡有长短枪20支左右,负责清剿革命势力,督查各乡于中心地点、交通要道、军事据点并加紧建筑碉堡,仅半年多的时间即建20余座,在县城大东门文昌宫、北门分别建主碉堡。为修筑碉堡和工事,反动政府强拉民夫,强征粮款和物资,仅乡林一个乡,即强征砖2万块,瓦5000块,强挖周家矶民房墙角砖1万块,强拉民夫2000名,强征粮款2万斤。为了控制舆论,他们创办了《潜江周报》,欺骗群众,鼓吹“戡乱建国”,将领导人民坚持抗战的新四军及地方游击队称为“奸匪”,肆意污蔑。

潜江共产党组织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挫败了国民党破坏和平的阴谋。新四军五师三军分区部队实施战略转移撤离襄南,潜江根据地党政军组织大批撤离,留下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这批武工队员顾全大局,不怕牺牲,不怕艰难困苦,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通过各种斗争方式,同国民党军队的残酷清剿顽强斗争,在险恶的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牵制了国民党军力。

实施战略转移。为实现由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主向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转变,1945年9月初,新四军五师结束10余天的受降工作,将师部和主力一部由大悟山地区转移到四望山,以组建主力军。同时对地方武装力量进行调整,将襄南、襄北第三、五军分区合并组建为江汉军区。襄南军分区先后分两批转移至五师中心根据地集中,包括荆潜县总队3个连的襄南各县武装及机关工作人员1000余人奉命分批离开襄南,到达大洪山江汉军区集中,荆潜县总队编入分区新四十五团。鉴于主力部队离开襄南,国民党军队随时可能进攻,襄南军分区紧急做好战略转移的准备工作,原有地方组织机构改为武装工作队(简称武工队),荆潜县区乡干部以二、三中心乡组成潜南武工队,队长张家齐,指导员丁锐;以一、五、六中心乡组成潜西武工队,队长肖怀远,指导员王子才,两支武工队各有四五十人枪,队员主要来自撤销区乡时留下的年轻干部、县委机关裁减下来的懂军事的干部和暴露了身份的地下党员。荆潜县安置转入隐蔽的干部、复员回家生产人员和老弱病残人员500多名。党员停止一切公开组织活动,直接与区委指定人接头。县委从高场实验乡选拔经过考验而没有暴露身份的党员和干部27人建立了秘密联络网,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方便。对地委、分区的报社、被服厂、印刷厂等单位遗留下的物资进行处理和转移。为避免襄南群众遭受经济损失,用物资和其他货币兑换群众手中的边币,并同意群众以边币抵交公粮。政府人员还向群众保证,万一兑换不及,可以保存起来,将来新四军回来再兑换。襄南所有的银圆与钱票,由左有方带领2个连300多人护送,雇请100多名挑夫和数十匹马,从聂吕滩度过汉水到钟祥,安全送到京山指定地点。襄南地委转移后,在襄北夏家场,天京潜中心县委书记刘真主持召开荆潜县工作会议,决定荆潜县委改为工委,书记柳之一(不久,柳调离,由王展任书记),委员有蔡元农、陈相保、王贤伯等,陈相保任荆潜县武装工作队大队长。县工委暂驻襄北,随时与襄南潜西武工队联络。天潜沔县机关北撤后,天潜沔县委留下一个排和一个手枪队,组成天潜沔县大队,大队长樊玉龙,副大队长张文润。(www.xing528.com)

活动在县境内的武工队主要有:以戴月、万洪纶、邹永新为首的天潜沔武工队,主要活动在总口、左家场、刘谢场、许家大院一带,队员10人左右;以朱作云、徐建树为首的江陵武工队活动在陶河岭、直路河、老新口以及东荆河两岸,有时候也延伸到熊口附近的漆家湾、棉条湾一带,队员10人左右;以张绍书为首的监北武工队,活动在大小苏湖、潘杨家场、拖船埠一带,并延伸到杨林关、北口、新沟嘴、老新口附近,有队员20余人。中原突围打响后,这些武工队除潜西外大都离开襄南,一部分跟随主力部队突围,一部分有计划地转入地下活动。只有张绍书因病没有离开,在当地坚持战斗,由于叛徒告密被杀害于新沟嘴,监北武工队被打散。

灵活机动打击敌人。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全面内战。中原突围战役后,国民党第十三师、四十八师及沔阳保警大队,向龙湾、张金河、浩口进犯,实行所谓“联防清剿”计划。天门、潜江、京山三县联合成立“襄北联防指挥部”,每县配备常备武装两个中队,由指挥所随时调动;在潜西成立了江潜荆三县联防指挥所,主要由潜江保警大队长王明初负责。潜江被划分为荆东、荆西、襄北三个清剿区,除一个中队担任城防警备外,另外三个中队分配三个清剿区,并同时发动清剿,以5月初至7月底为第一期,8月初至10月底为第二期,11月初至1月底为冬防期间,企图将县境内革命势力全部清除。荆潜坚持委员会根据新的形势,将潜西、潜南武工队合并,整顿缩编为30余人,都是区乡一级的骨干,他们在熊口、新阳场、周家矶、赵台、双土地、黄家场、义新场、太和场、钟滚垱、浩口、高家场等地进行活动。由于抗战期间他们同人民群众并肩战斗建立了血肉般的联系,为坚持游击斗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武工队在蔡元农(中途转移隐蔽)、魏恒若、丁锐、王贤伯(中途转移隐蔽)、肖怀远、王子才等领导下,昼伏夜行,每夜行军50里甚至100里以上,一夜住好几个地方,有时候只得和衣而睡在老百姓的烧火坑里或稻草堆里,吃的就更艰难了,群众做什么,他们就吃什么,高粱米菱角米什么都有,甚至有时候一整天不能吃一餐,斗争条件十分艰苦。国民党正规军和县保警大队找不到他们的踪迹,也摸不清武工队的实力。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武工队对气焰嚣张的反动分子给以武力镇压。队长肖怀远设法秘密处死了叛徒、反动乡保人员、敌情报员等数人,并张贴告示警告:谁胆敢与我为敌,这几个人就是你们的下场。武工队还以合法斗争的方式,打击最顽固的敌人。在艰苦的环境中,武工队以30多人的力量依靠人民群众和统战关系坚持斗争,掩护了干部转移,保护了人民群众,牵制了襄南2000多敌军力量,减少了襄北的压力,有力地配合了中原军区部队的行动,而且为后来三军分区实施战略进攻,重建解放区,保存了骨干力量。在武工队坚持斗争的过程中,潜南武工队队长张家齐、荆潜县民政科副科长杜少林等英勇牺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