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秋冬,商团叛乱虽已被扑灭,广东局势仍然极不稳定,拥有较强实力的地方军阀盘踞广东大部分地区。其中尤以东江的陈炯明实力最强,对革命威胁最大。1923年初,陈炯明通电“下野”后,拥兵惠州、潮梅一带,与革命政府对峙。他在东江各地实行军阀、官僚、地主买办三位一体的残暴统治,欺压民众,盘剥农民;并与北洋军阀曹锟、段祺瑞以及邻省军阀互相提携、狼狈为奸。他们与帝国主义,特别是与港英当局紧密勾结。为了讨伐陈炯明,孙中山曾利用滇、桂军在1923年春和1924年春两次进攻东江,都由于陈逆负隅顽抗,滇、桂军屡攻屡蹶,无所进展。从1924年起,以黄居素、吴稚晖为主的一批国民党内外人士,曾发起“调和孙陈运动”以撮合孙陈关系,最终因陈及其部属的反对而破产。是年底,孙中山离粤北上,卧病京师。陈炯明等认为广州大元帅府群龙无首,有机可乘,于是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支持下,在汕头组织“救粤军”(又称潮梅粤军),自任总司令,林虎、洪兆麟任正副总指挥。全军统编十个军,号称10万之众。1925年1月,陈炯明以援助广州商团为名,悍然下达进攻广州的总动员令。
当东江战事行将爆发时,广州大元帅府所辖滇、桂、湘、粤各军多数将领对东征持消极态度,军事委员会对此也争执不决。而担任军事顾问的加伦将军则力主东征讨陈。正当东征问题议而未决时,中共广东区委发表《中国共产党檄告广东工农群众保卫革命打倒陈炯明》宣言,指出:陈炯明是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走狗,是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的代理人,他在反动势力支持下向广东革命政府进攻,是企图“剿灭中国人民解放运动”、“一网打尽工农群众”,号召广大工农群众发挥革命柱石作用“立刻起来,要求革命政府颁发全副武装,保卫革命!”共产党的鲜明立场和坚决态度,有力地促进革命政府作出东征的决定。在加伦的帮助下,在共产党的推动下,经过1个月的酝酿和讨论,军事委员会终于决定于1月底前开始行动。
1925年1月中旬,大本营发表《东征宣言》并决定将所辖之许崇智的建国粤军、杨希闵的建国滇军、刘震寰的建国桂军及谭延闿的建国湘军组成东征联军,以杨希闵为联军总司令,东征讨伐陈炯明。下旬,陈炯明军向广州进逼至虎门、石滩一线,广州局势告急。东征军以杨希闵的滇军为左路,由增城、博罗向河源、老隆、五华、兴宁攻击敌军林虎部,以刘震寰为中路,进攻扼守惠州之敌杨坤如部,并策应两翼。以许崇智的粤军和黄埔教导团为右路,沿广九铁路向淡水平山进发,进攻敌军洪兆麟部,期以三路并进直捣东江,打破陈炯明的攻势,并消灭陈军。卧病的孙中山,十分关心东征,2月5日来电督促各将士“努力破敌,以安内以立威信于外。”
东征军中,担任左、中路的滇、桂军首领杨、刘本是地方军阀,对革命政府怀有异志,虽迫于压力同意东征,却抱消极观战态度,徘徊观望,逡巡不前。担任右路的粤军和军校教导团以及铁甲车队,是革命政府的依靠力量。右路粤军由许崇智任总司令,蒋介石兼任参谋长,先后出发东征的有张达民第二师,许济第七旅、陈铭枢第一旅和欧阳驹的警卫团等等。其中以张达民任师长、叶剑英任参谋长的二师是东征右路军的先锋。共产党员古大存率领的中央政治宣传队,随该师到前线进行战地宣传。黄埔军校教导团及一个学生总队,在大军出发之际加入右路军。(www.xing528.com)
军校教导团成立于1924年10月。教导第二团成立于11月。教导团的特点是:(1)共产党人参与部队的领导。周恩来、茅延桢、金佛庄、曹石泉、曹渊、胡公冕、蒋先云、陈赓、许继慎、唐同德、孙一中、郭俊、彭干臣、卢德铭、周逸群、黄锦辉等一批共产党员,有的是部队的指挥官、党代表或骨干分子,有的是军校特别党部的执委或监委,实际上参与了对部队的领导。(2)部队中开展了政治工作。周恩来以军校政治部主任身份,主持教导团的政治工作。该团规定政治工作的任务是振奋我军,团结友军,瓦解敌军;密切军政、军民关系。主要做法是:加强各级党代表的职能,加强对官兵的政治思想教育,以坚持部队的正确政治方向;开展各种政治宣传,传播革命思想,扩大革命政府、军队的政治影响;扶助工农运动,发展革命形势。(3)部队中聘有苏联顾问。
1925年2月1日,革命军各路按计划出发,第一次东征之役宣告开始。这次东征历时2个多月,经过的主要战役是:(1)肃清广(州)九(龙)路之敌。2月1日,粤军和黄埔校军分别从驻地出发攻击敌人,铁甲车队也参与战斗,所向皆捷,11日占领深圳,至此完全控制广九路。(2)淡水之役。控制广九路后,右路军乘胜追击,直指淡水城。15日拂晓攻城开始,经过官兵奋不顾身、前仆后继的激烈战斗,于当日攻下淡水城。(3)进攻平山、海丰和潮汕之战。下淡水后,右路军于20日向平山挺进,与敌相遇,经过鏖战敌全线溃退,当即攻占白芒花,次日攻克平山。26日又夜出奇兵,破敌于三多祝、占领洪兆麟的指挥部。敌军叶举、洪兆麟部全线溃败。27日攻占陈炯明家乡——海丰县城。陈炯明已于前日逃往香港,洪兆麟、叶举也相继脱离部队各自从海上出逃。洪、叶残部土崩瓦解。为不给敌军以喘息之机,右路军各部协同作战,从3月3日至7日,相继攻克普宁、揭阳、潮安、汕头等地。(4)棉湖之战。这是第一次东征史上最著名的战斗。这次战斗,面对的是号称拥兵2万的林虎部。此役开始于3月11日,战斗延续竟日,教导团终于以两个团打败林虎6个师,取得空前胜利。(5)夺取五华、兴宁。取得棉湖之役的胜利后,右路军分兵奔袭五华、兴宁。17日至20日相继攻下五华、兴宁;接着又占领梅县、蕉岭、大埔各县,洪兆麟残部逃向闽边,林虎军窜入赣省。至此,潮梅地区全部被东征军收复。东征右路军所向披靡,迫使惠州的陈军所部接受改编。4月22日,左路——滇军开进惠州城。至此第一次东征胜利结束。
第一次东征,历时两个多月,战斗数十次,东征军能每战皆捷,摧垮强敌,主要原因是:(1)东征右路军将士的英勇奋战,特别是黄埔校军的不怕牺牲、屡摧强敌。黄埔军校教导团,组建虽不足4个月,但由于军队的政治教育和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它成为一支生气勃勃、纪律严明、充满活力的革命军队,成为东征军的中坚。在战斗中,国共两党党员密切合作、顽强奋战,建立了赫赫战功。这次一举打破陈军,荡平潮梅,黄埔校军起了关键作用。(2)人民的支援。东征军所到各地得到群众的积极支援,如为部队运送弹药、救护伤员、传递消息、侦察敌情、甚至拿起刀枪直接参战,是东征军获得胜利的力量源泉。(3)苏联政府的支援。苏联政府不仅资助了枪械弹药,而且派出顾问随军东征,帮助制订具体作战战略和策略,纠正指挥中的失误,这也是迅速获胜的原因之一。第一次东征的胜利,具有重大意义,主要是:给陈炯明等反动武装以沉重的打击;发展壮大了革命军的力量;扩大了革命势力在东江的影响,促进了工农运动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