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火灾烟气控制原理及方法

火灾烟气控制原理及方法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烟气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在建筑物内创造无烟或烟气含量极低的疏散通道或安全区。烟气控制的实质是控制烟气合理流动,也就是使烟气不流向疏散通道、安全区和非着火区,而向室外流动。基于以上目的,通常用防烟与排烟两种方法对烟气进行控制。对于疏散通道的排烟是为了排除可能侵入的烟气,保证疏散通道无烟或少烟,利于人员安全疏散及救火人员的通行。设置排烟系统的场所或部位应划分防烟分区。

火灾烟气控制原理及方法

烟气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在建筑物内创造无烟或烟气含量极低的疏散通道或安全区。烟气控制的实质是控制烟气合理流动,也就是使烟气不流向疏散通道、安全区和非着火区,而向室外流动。基于以上目的,通常用防烟与排烟两种方法对烟气进行控制。

(一)防烟系统

防烟系统是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或自然通风的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空间的系统,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和自然通风系统。机械加压送风就是凭借机械力,将室外新鲜的空气送入应该保护的疏散区域,如前室、楼梯间、封闭避难层(间)等,以提高该区域的室内压力,阻挡烟气的侵入。

(二)朝排烟统(www.xing528.com)

利用自然或机械作用力,将烟气排到室外,称之为排烟。利用自然作用力的排烟称为自然排烟;利用机械(风机)作用力的排烟称机械排烟。排烟的部位有两类:着火区和疏散通道。着火区排烟的目的是将火灾发生的烟气(包括空气受热膨胀的体积)排到室外,降低着火区的压力,不使烟气流向非着火区,以利于着火区的人员疏散及救火人员的扑救。对于疏散通道的排烟是为了排除可能侵入的烟气,保证疏散通道无烟或少烟,利于人员安全疏散及救火人员的通行。

设置排烟系统的场所或部位应划分防烟分区。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并应符合下列要求:防烟分区面积不宜大于2000m²;采用隔墙等形成封闭的分隔空间时,该空间应作为一个防烟分区,防烟分区的长边不应大于60m,当室内高度超过6m,且具有自然对流条件时,长边不应大于75m;防烟分区应采用挡烟垂壁、结构梁及隔墙等划分;防烟分区内的储烟仓高度不应小于空间净高的10%,且不应小于500mm,同时应保证疏散所需的高度。

同一个防烟分区应采用同一种排烟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