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师范生身份和独生子女对心理资本无影响

师范生身份和独生子女对心理资本无影响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1.3是否为师范生、是否为独生子女对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没有影响研究显示,是否为师范生对大学生心理资本没有产生太大影响,而该结论在已有研究中并没有研究,这可能与现如今的就业形势有关,据发现,现在职场对人才的需求不再是硬性要求专业对口。

师范生身份和独生子女对心理资本无影响

5.1 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特点分析

5.1.1 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282名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及其各个维度的平均分均高于理论均值,可见大学生心理资本状况整体呈较高水平,这个结果与许海元(2015)的研究结果“大学生心理资本发展现状总体呈正态分布,平均得分为3.514,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不相符,本研究中2018年的大学生心理资本平均得分为4.58,明显高于许海元2015年研究所得的数据3.514,因此本次研究的大学生心理资本状况高于许海元所得总体呈中等偏上水平。这一变化与我们社会这三年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的提出,互联网深化改革,人人都是自媒体已经成了普遍现象,处于这种社会下的大学生,在处理所遇到的问题或者困难时,都会有多种途径帮助他们达成自己的目标,所以如今的大学生无论是自我效能感水平和乐观水平还是韧性水平和希望水平都会有所提高,因此,当代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总体状况也会提高。然而研究发现,在这种状况下中也存在个别学生的心理资本状况较低的现象,因此,因此在对大学生心理资本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因材施教,针对心理资本水平较低的大学生应不断鼓励学生开拓创新,提升自我能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容面对挫折与困难,从而提升心理资本水平;对于心理资本水平较高的学生,亦不能放松,随着社会的发展,外界诱惑的不断增加,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上难免会出现浮躁情绪,从而低估了自己所面临的困难,所以对于心理资本水平较高的大学生应培养其谨慎意识,注重细节,做到事倍功半。

5.1.2 学历和生源地不影响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本科学历和专科学历并不会对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可以认为本科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与专科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大体相近。这种情况的出现,与社会的发展的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单位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同一级别的学生,更加看重其各方面的能力,而学历作为一个参照,其价值在能力面前不断弱化,因此,大学生在既定学历后,能够调整自己心态,做到不骄不馁,不卑不亢,最终导致大学生的学历不会影响其心理资本。此外,研究还能看出农村,乡镇和城市的大学生其心理资本并没有明显差异。这与许海元等人的研究结果不同,究其原因,可能是随着农村和乡镇政策制度的不断改革,农村和乡镇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向城市人民靠拢,贫富差距在缩短,导致人民生活观念不断更新,大学生心理资本在生源地上的影响作用也在不断减小。

5.1.3 是否为师范生、是否为独生子女对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没有影响

研究显示,是否为师范生对大学生心理资本没有产生太大影响,而该结论在已有研究中并没有研究,这可能与现如今的就业形势有关,据发现,现在职场对人才的需求不再是硬性要求专业对口。关于师范类学生与非师范类学生并没有准确的划分标准,师范类学生掌握的技能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基本的教学技能和能力,还包括各种心理知识技能,计算机运用能力等,而这些已经不再局限于教师这一行业,例如公司文员,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亦可胜任,因此在是否为师范生这一条件上,并没有对大学生心理资本产生很大的影响。另外,研究还可发现,独生子女的心理资本水平和非独生子女的心理资本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与王尧骏(2013)等人的研究结果不同,究其原因可能是所调查的大学生的生活年代不同有关,王尧骏等人所调查的大学基本属于90后,而本次调查的大学生基本属于95后,这一阶段的父母不再秉持“人多力量大”观念,盲目的生孩子,而是遵循国家提倡的计划生育,每个家庭基本是一到两个孩子,所以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更加关注,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父母考虑得更加周全,比如,对于独生子女父母会教育他们学着与人分享,对于非独生子女,父母在照顾二孩的基础上,同时也会关注大孩的心理健康。因此这个阶段的大学生,无论是否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心理资本水平都会越来越高。

5.1.4 专业类别影响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艺体类学生的乐观水平相对较低

在专业类别上,文史类学生的乐观水平高于理工类学生,理工类学生的乐观水平高于艺体类学生,而在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和其他维度上,专业类别的不同没有明显差异。这与学生的专业性质有一定的关系,艺体类相较于文史类和理工类,其教育方式更为开放,活跃,学生的思维奔逸,特立独行,对于成绩的高低多受人们主观意识的影响,其作品的评判没有固定的标准,学生的成就感受多方面的影响,产生较为强烈的内心冲突,因此对于艺体类学生来说,乐观水平相对较低。对于该现象,首先,各大高校应重点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课程,缓解艺体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及时排解内心的焦虑;其次,对于艺体类学生的考评标准应尽量细化,尽量做到每一分有其相应的依据可寻,使学生在每次考试后了解自身的不足,进而不断改进;最后,应该加强学生与教师间的沟通,使学生了解教师的审美观念,教师了解学生的依据来源,互相学习,使学生掌握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

5.1.5 性别因素影响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女生的自我效能感和韧性较低于男生

研究发现,在性别差异上,女生的自我效能感和韧性较低于男生,这与已有研究结果相一致。从性格特征上来说,男生大都属于粗犷性,而女生则属于温柔性;从感情上来说,男生感情相对独立,属于比较直接的类型,而女生的感情思想比较内敛,属于比较潜伏的类型。因此男生与女生的这些天生的差异,决定了女生的自我效能感和韧性水平低于男生。因此在高校开展课程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女生增加一些锻炼其韧力的活动,增强其韧性水平,从而提高做事的成功率,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水平。

5.1.6 大一年级的学生的韧性水平最高,大四年级的学生的韧性水平较低

研究发现,大一年级的学生的韧性水平最高,大四学生的韧性水平相对于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较低,这与已有研究结果相一致。这可能与大一年级的学生和大四学生所处的状态有关,大一年级刚步入大学校门,凭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他们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有足够的热情,因此坚持下去的可能性更大,因此他们的韧性水平最高。而大四年级的学生开始奔波于考研或者找工作上,他们不再像大一,大二和大三时毫无目标,开始为自己毕业后的生活做准备,渴望赶紧找到自己以后的生活重心,因此他们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应付更多的事,因此韧性水平较其他年级比较低。针对这一现象,高校应及时开设职业规划类的课程,帮助学生及时解决职业上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缓解学生就业压力,帮助学生做好规划,使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每一项工作。(www.xing528.com)

5.2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特点分析

5.2.1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研究看出,大学职业成熟度及其各个维度的均分高于或接近于理论均值,可见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呈中等偏上水平。这个结果与熊红星(2015)的研究结果“中国大学生的总体职业成熟度及其各因子分均不高”不一致。相比熊红星的研究数据结果,本次研究结果得分较高,也就是相比2015年的大学生,我们现在的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在不断上升。这样的结果的出现,从外在来看,与我们社会的发展以及高校的教育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学生本身来说,与学生的职业成熟度意识的提升以及不断的努力有着紧密的关系。

5.2.2 大学生职业成熟在专业、性别、生源地、是否师范生和是否独生子女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研究发现,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在专业、性别、生源地、是否为师范生和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已有研究结果相一致,而是否为师范对于职业成熟度的影响的研究,目前相对较少。笔者认为,专业和是否为师范生属于学校方面的影响,它们不会对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产生影响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高中毕业生在选择专业时的条件放宽,除了分数的硬性要求外,服从调剂,选择修双学位以及跨专业学习等学校出台的一系列措施,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尽可能学习到自己满意的文化知识,也就是说即使学生学校本专业的知识不感兴趣,学校也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途径来满足学生。另一方面,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只要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其获取来源不再局限于学校,网络渠道亦给学生提供了便利,例如现在大家众所周知的慕课等,它们的出现使学生可以无时无刻地进行学习,而且有的网络课程投资也很小,作为在校生也足以负担得起。所以学生的学习不再受制于学校,其职业成熟度的高低也不会受学校的影响。此外,性别、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主要属于原生家庭的影响,可以看出家庭不会影响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高低。这是因为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基本上都满18周岁,并且随着视野的开阔,阅历的增加,以及与社会的不断接触,他们形成了自己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再受制于家庭,对于性别、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的不同,他们有了自己的职业定位,根据自身的基本情况可以做出应有的职业判断,因此家庭对于职业成熟度的影响作用也在不断减弱。

5.2.3 学历层次对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有一定的影响,专科大学生的职业参照水平较低

研究发现,专科大学生的职业参照水平低于本科大学生。笔者认为这可能与学历的特点有关。从近年来高考的学生分数来看,本科大学生生在掌握初高中的知识上要多于专科学生,一般来说,本科生整体来说会比专科生优秀,就业率更高。导致此结果的出现,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能力有极大的关系。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出意外,学习成绩会有所体现,这就导致他们的学历基本较高,同样在职业规划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和习惯好,学习能力强的本科生一般会强于专科学生,因此专科学生的职业参照水平较低于本科学生。所以在对专科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应该多开设相应的课程,传授他们相关知识,更应该从平时的学习中改变他们的学习观,培养学生适宜的学习方法,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这样他们的职业参照水平也会有一定的提升。

5.2.4 大二年级学生职业自信水平较低

研究发现,大二年级学生的职业自信水平低于大一年级的学生。笔者认为,大一学生处于大学生活的适应期,刚刚接触专业领域的他们,对于以后职业的选择处于一种理想状态,进入大二年级后,对于所学专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发现了所学知识的难点,也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和未来的发展,但是职业目标并不清晰,职业自信受到影响,因此大二年级是职业成熟度发展的关键期,各个高校应抓住学生这一年级的特点,开展相应的职业辅导课程,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规划,同时开展一些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培养学生自信力的养成,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自信水平。

5.3 大学生心理资本与职业成熟度的相关研究

研究结果得出,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越高,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水平就越高。该结果与许敏(2014)的研究结果一致,大学生心理资本与职业成熟度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而在本研究中也显示了,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和职业成熟度水平普遍偏高,究其原因,一方面,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和职业成熟度相关的提升意识在不断地提升,并且逐渐掌握其方法。目前的大学生在还没有面临职业决策时,不仅仅选择将精力投入在学业成绩和生活琐事上,更加关注社会发展与自身发展的联系,在即将毕业时也有了相关的心理资本作保障,有很好的职业成熟度作基础,从而在面对职业决策时更容易做出正确的决策。另一方面,这样的情况还与我们目前的高校教育有直接的关系,近几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指导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体系在逐渐完善,形成了系统的心理教育体系,另外,很多高校的职业规划课程不再流于形式 ,而是让该课程与当今就业形势相联系,这样就对学生的职业生涯的规划也起到了相应指导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