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开放化程度最高、科教文卫事业最发达因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能力的地区之一,2010年5月,中央颁布《长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长三角地区被赋予了更加深远的历史使命——成为全球重要的现代化服务业中心和先进制造业中心。长三角地区对高层次人才尤其是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日益扩大。作为长三角地区发展龙头,发达的经济是上海市吸引海内外人才的基础。上海肩负着面向世界、服务全国、联动长三角的重任,作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和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海是海外人才在国内首选的集聚地之一。
据2011年初数据显示,在沪工作和创业的留学人员总量超过9万人,留学人员在沪创办企业4300家,总投资额约6亿美元。上海引进中央“千人计划”225人,仅次于北京,已经引进第一批“上海千人计划”160名。具体而言,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具有以下特征:
1.享有国家部分政策先行先试优势
上海市是中国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排头兵,能够独享某些国家政策的倾斜。2009年国务院明确加快上海市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2005年国务院批准浦东新区成为第一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使浦东成为全国首个由享受政策优势的地区转向为享受体制优势的地区。2011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张江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工作和人才政策是四个中心和示范区建设的首要任务。依托国家给予的政策和体制优势,探索巿场化的人才引进工作体制机制,是上海区别于其他省市的独特优势。
2.注重人才引进工作的系统性建设和示范性建设
上海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建设国际人才高地,浦东国际人才创新试验区的建设旨在从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服务体系等方面创新突破,探索完善永久居留制度、试行技术移民制度、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创新信贷模式、培育创新文化等。创新试验区建设的目的是进行系统性的制度建设,力图将人才引进和推动人才创新创业相关的体制机制纳入制度化轨道,使人才引进和管理有法可依、有制度可依,从而最终实现人才引进的常态化机制。尝试突破人才引进、人才薪酬、人才管理、人才激励模式和人才发展制度即机制方面的障碍,创新实验区的建设尝试解决的是中国目前在人才引进工作中遇到的普遍难题,对于全国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借鉴意义。(www.xing528.com)
3.注重引才的国际性和产业针对性
上海市“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人才国际性特征是上海对引才的独有要求,建立与国际相衔接的制度急需国际性人才的参与。浦东百人计划中规定引进的高层次金融人才要在国际大型金融机构中担任高级以上专业或管理职务,精通相关领域业务和国际规则;高层次航运人才要在国际知名航运企业(或机构)担任高级以上管理或专业职务,或者毕业于相关国际知名院校且具有丰富航运从业经验。
注重创新科技企业投融资服务。上海市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采取多种渠道帮助企业寻找资金,为企业创造宽松的融资环境。例如,张江高科技园区就采取了多种渠道融资。2010年出台了《上海巿国有企业股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创投可以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并通过成本利息的方式退出股权;鼓励企业改制上巿融资,张江高科技园区通过三个100万政策鼓励中小企业进入创业板等资本巿场直接融资;鼓励企业进入OTC和新三版,张江园区根据企业进入新三版、联交所产权交易转让平台发生的费用给予30万到80万元不等的一次性资助。设立“代持股专项资金”。对符合股权激励条件的团体和个人,给予股权认购、持股及股权取得阶段所产生的个人所得税代垫等资金支持。
4.有力保障海外人才安居工程建设
上海实施了多项“人才安居工程”,2008年浦东区计划三年内建设3.7万套230万方人才公寓。2009年嘉定区形成了配售、配租、补贴三位一体的“嘉定模式”。2010年杨浦区着手建设江湾人才公寓,解决包括“千人计划”“上海千人计划”等各类高层次人才的住房问题。2011年,张江核心园拟计划建设一批限价商品房,定向配套给张江核心园的人才。此外持有《上海居住证》(B证)的外国籍人员可以在办理房屋产权登记手续公正的情况下在上海市贷款买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